一、“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是誰的詩詞,求全篇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1] 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2]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3] 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4] 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 青樓夢好,[5] 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6] 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7] 年年知為誰生! 【出處】:南宋-姜夔 【注釋】: [1]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
[2]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首詩也就是下闕的「豆蔻詞」。
[3]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4]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5]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 [6]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7]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簡析】: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對寫作時間、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達揚州之時,離金主完顏亮南犯只有十五年,當時作者只有二十幾歲。
這首震今爍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巖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詩經·五風·黍離》篇寫的是周平王東遷之后,故宮恙浮,長滿禾黍,詩人見此,悼念故園,不忍離去。
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認為的詩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詩說》)的主張,也是歷代詞人抒發「黍離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位于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
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風光優美。但經過金兵鐵蹄蹂躪之后,如今是滿目羔塢了。
經過「胡馬」破壞后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薺麥青青」使人聯想到古代詩人反復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并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增加青山故國之情。
「廢池」極見蹂躪之深,「喬木」寄托故園之戀。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
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后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赤無此韻味。
」(《白雨齋詞話》卷二)這里,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在美學上也是一種移情作用。 上片的結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卻又轉換了一個畫面,由所見轉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
當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更增蕭條的意緒。「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天氣的寒冷聯系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里。
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系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一在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系在一起。著一「空」字,化景物為情思,把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后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哀深恨徹。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
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
「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
二、蘇東坡 辛棄疾 李清照 柳永 李煜 的代表詩句 各三句 要包含作品名稱
蘇軾,號東坡居士。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辛棄疾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李清照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柳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晚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 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以上供參考,望采納~
三、關于橋的詩句、諺語、故事等,越簡單越好
諺語: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橋還多!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柳永的《望海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諺語我說反了,你懂得!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李白的《陌上桑》:美女謂橋東,春還事蠶作。王冕的《梅花》: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范成大的《湖》: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多斜陽。 張籍的《成都曲》: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杜荀鶴的《送人游吳》:古官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天凈沙》春: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江。 樓主,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打上來的,應該夠了吧!這分應該……不夠還可以打幾首來! 樓主,我手機黨啊!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打上來的,應該夠了吧!這分應該……不夠還可以打幾首來!
四、贊美橋的詩句古詩詞有哪些
1. 唐代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 宋代 柳永《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3. 宋代 姜夔《過垂虹》
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4. 唐代 雍陶《天津橋望春》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5. 唐代 呂溫《題河州赤岸橋》
左南橋上見河州,遺老相依赤岸頭。匝塞歌鐘受恩者,誰憐被發哭東流。
為什么詩人總愛寫有關橋的詩句?
因為古代人遠行多走水路,送友人或是自己趕路的所見所聞,有感而發,臨時作詩景物多是在岸邊或橋上。
五、求柳永的,姜()的杜牧的還有幾句詩詞的前后句茍利國家生死以,
揚州慢① 姜夔 淮左名都②,竹西佳處③,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④,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⑤,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⑥,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⑦,青樓夢好⑧,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注釋注釋〔注釋〕 ①揚州慢:姜夔自度曲,因詞詠揚州,故名.②淮左名都:指揚州.③竹西佳處:揚州竹西路風景秀麗.④春風十里:杜牧《贈別》詩有“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句.⑤胡馬窺江:指金人屢次犯揚州,凱覦長江,以圖南侵.⑥杜郎俊賞:謂杜牧對風景有高度的欣賞能力.⑦豆蔻:指妙齡女郎.⑧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⑨二十四橋:揚州唐時舊城有二十四座橋.雨霖鈴①【宋】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②初歇.都門帳飲③無緒,留戀處,④蘭舟催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煙波,⑦暮靄沉沉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②驟雨:陣雨.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 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④留戀處:一作 “方留亦處”.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 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 .一作“凝咽”.⑦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⑨經年:一年又一年.⑩風情:男女戀情.《阿房宮賦》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官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取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注釋] 1.囷:(qūn) 2.媵:(yìng)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六、關于橋的詩句或歌詞 幫忙找找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后世界第二長的橋梁。2007年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貫通。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北起浙江嘉興海鹽縣,南至浙江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里,橫跨整個杭州灣,工程總投資約118億元。該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
上海學習,有幸登臨杭州灣跨海大橋,橋中,那種氣勢磅礴,巧奪天工,天上人間的感覺讓人長志飛揚、感慨無限:
海空一色混沌天,
建橋載德偉業奇。
彩虹凝落成仙道,
通途人間天堂事。
巨龍臥海渡車馬,
觀景瓊臺樓閣飛。
電光華彩羞朝霞,
跨海行車若等閑。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回環鳥道接長橋,云影山光入望遙。
縮千里為咫尺,聯兩地成一家
水光遙接漢,虹氣上凌虛
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渡鏡中梯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
“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華鎮)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水底遠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楚
橋孔里插扁擔-------擔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