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七星巖的佳句
陽春三月,當你漫步七星巖,只見樹枝上長出了嫩嫩的小芽,湖邊的柳樹隨風梳理著長辮子。小草扭著身子悄悄地鉆出地面,傲然怒放的鮮花紛紛為大地披上五顏六色的衣裳。小鳥在樹枝上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著,隨著優美的歌聲,忽然天空飄下幾滴春雨,頓時,七座美麗的仙山、別致的五龍亭、小巧的七星橋若隱若現,美麗的七星巖好像披上了一層輕紗,猶如童話里的仙境。這就是古端州八景之一“星湖煙雨”。
多么美麗的七星巖啊!詩意綿綿的千里詩廊、奇峰嶙峋的山巖、碧波蕩漾的湖水,七星巖你是祖國壯美河山的代表!
二、關于七星巖的詩句有哪些
1、七星墜落玉湖來,亂點湖光水上栽。
曲徑勾連群島會,碧波承載幾山開。 2、洞天福地七星巖,暗河流轉百萬年。
恰似龍宮醉游客,山歌飛韻夢故園。 3、游得肇慶七星巖,忘卻神州三名山。
千年詩廊說精瘁,萬代奇景入眸鮮。賒取西湖風與水,借來桂林地興天。
人間仙境正呈處,嶺南獨秀一大觀。 4、一條巖洞長千米,百萬年前地下河。
勝景催得游客醉,也隨阿妹唱山歌。 5、巖在湖中影在圜,輕煙翡翠塑湖山。
宜將肇慶當陽朔,最靚春光數此間。 6、巖列七星魁斗橫,花橋溪畔戀飛虹。
月牙山上攬牙月,龍隱洞中尋隱龍。桂釀池邊熏桂釀,芙蓉柱下賞芙蓉,棲霞真境神仙地,玉筍石蓮迷幻宮。
1、七星巖,隋唐稱棲霞洞,宋代稱仙李巖、碧虛巖,位于桂林七星公園內普陀山腹,東西貫通,入口在天璣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東麓。 2、它原是距今100萬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
洞分3層:上層高于中層8~12米,殘留的痕跡尚可辨認;下層距中層10~15米,是仍在發育的地下河道;現供游覽的是中層。中層長1100米(游程814米)最高27米,最寬50米,最窄僅容單人通過,面積1.75公頃。
全洞構成一條珠串狀的地下長廊。 3、七星巖以雄偉、寬廣、曲折、深邃著稱,是石灰巖發育較完全,景物較豐富,保護較完好的地下宮殿。
洞內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變幻莫測,玄妙無窮,組成一幅幅絢麗的圖景。 。
三、有關描寫肇慶優美風景的詩句或對聯
鼎湖山 古寺山門設幾層, 佛堂臥室睡老僧。
崖邊浪云翻舞影, 谷底玉泉奏琴聲。 春雨·星湖 瑤臺玉露初下凡, 輕打碧波開微瀾。
淺綠懷胎育嫩紅, 春色搶先登水岸。 天柱巖 山邊巖角斜伸出, 無端截斷攀援路。
百仞老藤知陡峭, 艷羨飛鳥可輕渡。 星堤是怨風的多情 還是恨風的無義 水喲 風才來 為何你 竟把黛眉皺成漣漪 而柳啊 只為了去春我曾把你輕撫嗎 至今的風中 你還嬌羞忸怩 (星堤,肇慶名勝七星巖里星湖中的一條路。)
飛水潭是誰在晚炊嗎 為何清溪上 古亭邊 那么多裊裊如煙的霞 雨過 瀑布啊 濕了就濕吧 為何如此執著 要掛在崖上 風干 (飛水潭瀑布,位于肇慶名勝鼎湖山中,飛水潭三字為孫中山先生所題.)南灣路夜是蛩聲織織 細細織成的錦 小漁船在微淡的月下繡著 漁火 繡著星星 ——那線是用松的香浸過的 如果無月 今夜 我該點一路螢火 在蟬聲中 一盞盞 藍藍地照那夜歸的鳥兒。
四、肇慶七星巖導游詞
4A級旅游景區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
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 七星巖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
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門 票:60元(部分景點需另外收費)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
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游項目,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游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臺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癡。
位于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臥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
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 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巖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
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萬歷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
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1]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
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
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 公斤。
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
五、七星巖有哪些風景
1、千年詩廊 七星巖摩巖石刻群是蜚聲中外的文化遺跡之一。
唐開元年間有名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石室洞口留下全國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后,唐朝李紳,宋朝包拯、周敦頤、郭祥正、黃公度,明朝俞大猷、吳國倫、郭都賢、陳璘,清朝黎簡、馮敏昌等都在洞內外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或題名。
2、石室藏奇 石室洞在七星巖諸洞中開辟最早,景物也最多。唐李邕的《端州石室記》具體描寫他進洞后的感受。
石室洞穹窿高大,東有黑巖水洞,西通碧霞洞,北連璇璣臺蓮花洞,千百年來,多姿多彩的景物,給人們開辟了如夢如幻的神話世界。 3、玉屏疊翠 玉屏巖與閬風巖相連,巖南坡壁立如屏,面湖向日,有溫潤之氣,無蕭殺之風,常年綠樹茂密,蒼翠欲滴。
夏秋間潔白的雞蛋花和劍花,滿山滿樹,芬芳馥郁。花如玉,石如玉,名為“玉屏”,加之滿巖的常綠樹,名為“玉屏疊翠”,恰如其分。
玉屏巖為道教名山,山上有三仙觀、玉皇殿等寺廟,存有仙氣、靈氣,常年香火鼎盛。玉屏山道上沿途有十友亭、狀元碑、三仙觀、八音石、含珠逕、玉皇殿、待月臺、小石林等眾多勝跡。
4、水月慈航 水月宮為七星巖景區內規模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萬歷三年重修擴建,后被廢,崇禎九年又重建,并塑“摩利支天”(即觀音菩薩)銅像。1958年春國家又撥款重建。
據說在水月宮誠心燒香朝拜的信眾往往都得到觀音菩薩的明航,故朝拜者甚眾。 5、天柱摘星 最佳觀賞點在七星橋東側。
遠處的天柱巖如擎天一柱,上有摘星亭。兩岸翠籠,一片湖光,景色入畫。
天柱巖高約114米,是七星巖中最高峰,一峰峭立,高聳入云,恰如獨柱擎天,峰頂的摘星亭,是七星巖最高建筑。天柱巖懸崖峭壁,怪石崢嶸,棧道高懸,登高攬勝,無限風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星巖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