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云詩句大全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晴曉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輦,紫氣隱元君。(唐 陳師穆:《立春日曉望三素云 》) 12、佇立增遠意,中峰見孤云。
(唐 崔何:《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嶺上云 》) 13、帝鄉白云起,飛蓋上天衢。 (唐 董思恭:《詠云》) 14、龍似瞿唐會,江依白帝深。
(唐 杜甫:《云》) 15、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唐 杜牧:《云 》)。
二、寫云的詩句有哪些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云變古今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三、請寫出五句含云的古詩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詩中云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四、請寫出五句含云的古詩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詩中云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五、關于寫云的詩句 有名的 帶注釋
云 唐 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 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閑處作奇峰。 以下為詩的賞析: 夏云形狀奇特,變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但這首詩的作者似乎對悠閑作態的夏云頗為憎厭,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本來就并不悠閑,用意又另有所屬的緣故。
首句撇開夏云的各種具體形象,用“千形萬象”四字一筆帶過,緊接著下了“竟還空”這幾個感情份量很重的詞語。原來,詩人是懷著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視著風云變幻。
對他說來,夏云的千姿百態并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寫。對事物關心的角度不同,描寫的方式也自然有別。
這一句對夏云的描寫盡管抽象,卻完全符合詩人此時的感情。它寫出一個過程:云不斷幻化出各種形象,詩人也不斷重復著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隨風飄散,化為烏有,詩人的希望也終于完全落空。
“竟還空”三字,既含有事與愿違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憤。 次句寫“竟還空”后出現的情形。
云彩雖變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尋覓它的蹤影。它仿佛故意與人們捉迷藏:到處尋覓不見,驀然低頭,卻發現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頭,則又見它原來就隱藏在山后。
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戲法:忽而輕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這就進一步寫出了云的容與悠閑之狀,怡然自得之情,寫出了它的故作姿態。
而經歷過失望、體驗過被作弄的滋味的詩人,面對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懷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詩的背景,按自然順序,似應放在首句。詩人把它安排在這里,一方面是使這首篇幅很狹的小詩也有懸念,有波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感情發展的關節點上出現,以便與第四句形成鮮明尖銳的對照,取得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
第三句明顯地蘊含著滿腔的焦慮、怨憤,提得很高,出語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時卻很輕,表面上幾乎不帶感情。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亟盼甘霖,一邊卻是高高在上,悠閑容與,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對比描寫中,詩人給云的形象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把憎厭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畫為能事、有所托寓的詠物詩,總是能以它的生動形象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思索。
這首詩,看來并不單純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云的感情。詩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點,又概括了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征。
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干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閑處作奇峰”呢。
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們還會感到詩里所描繪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識的。
古代詩歌中詠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云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一首《云》,也許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詠云之作。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編輯本段]注釋 ⑾.岳:此指東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⑶.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即山東地區。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盡。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
鐘: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
⑺.鐘:聚集。 ⑻.陰陽:陰指山北(水南),陽指山南(水北)。
割:劃分。這句是說,泰山橫天蔽日,山南向陽,天色明亮;山北背陰,天色晦暗。
還指同一時刻卻是兩個世界。 ⑼.蕩胸:心胸搖蕩。
⑽.決:裂開。眥:眼角。
決眥形容極目遠視的樣子。 ⑾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
⑿.會當:應當。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賞析 。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眼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
“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泰山的深遠,巍峨。而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http://**view/*#3 南池雜詠五首·溪云 唐 僧皎然 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
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
賞析 唐代詩僧皎然的《溪云》,更寫出白云別種意蘊:“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皎然道出云即我、我即云的“云與我同”的玄機,“白云”中似有道不盡的禪意。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朝齊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賞析 白云自由不羈,孤高邈遠,既是隱士寄托幽懷對象,也可看作隱士自我象征。南朝時,陶弘景隱于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做詩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
六、請寫出10句含有云的詩句
火山云歌送別 岑參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