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矢志不渝的名人名言和事跡
志當存高遠。
〔三國〕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曄*男兒事業當志奇。
〔三國〕貫休*君子志于擇天下。〔宋〕劉炎*襤褸衣內可藏志。
書摘*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漢〕張衡*志猶學海,業比登山。〔隋〕王通*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隋〕王通*立志不堅,終不濟事。〔宋〕朱熹*志比精金,心如堅石。
〔明〕馮夢龍*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清〕程允升*志在林泉,胸懷廊廟。琮瓊*不為窮變節,不為賤移志。
〔漢〕桓寬*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曹植*燕雀戲藩柴,安知鴻鵠游?〔三國〕曹植*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謁*益重青青志,風霜恒不渝。
〔唐〕李隆基*騏驥筋力成,志在萬里外。〔唐〕李白*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秋。
〔唐〕李白*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唐〕杜甫*浩蕩入溟闊,志泰心超然。
〔唐〕白居易*憐君頭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鋒芒。
〔唐〕孟郊*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謀身。〔唐〕杜荀鶴*有志誠可樂,及時宜自強。
〔宋〕歐陽修*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
〔元〕萬松老人*慷慨丈夫志;鐵石豪杰心。《格言對聯》*有志肝膽壯;無私義凜然。
《格言對聯》*若無松柏志,超越不為高。郭沫若*顯譽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南朝〕范曄*寧可清貧有志,不可濁富多憂。〔宋〕釋道遠*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宋〕胡宏*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明〕于謙*學藝之道無它,鍛煉意志第一。
徐悲鴻*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春秋〕墨翟*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戰國〕孟軻*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漢〕王充*有其志必成其事,蓋烈士之所徇也。
〔三國〕曹操*勸汝立身須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唐〕劉兼*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宋〕張來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志須預定自道遠,世事豈得終無成?〔元〕徐謙*丈夫所志在經國,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志不真則心不熱,心不熱則功不緊。〔清〕顏元*白首壯心馴大海,青春浩氣走千山。
林伯渠*英雄氣魄云為被;志士胸懷海作家。《格言對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曹操*居不隱者,思不遠也;身不危者,志不廣也。〔北朝〕劉晝*不讓古人,是謂有志。
不讓今人,是謂無量。《格言聯壁》*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孫中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和刀。
《神童詩》*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明〕李時珍*天下無難事,有志者成之;天下無易事,有恒者得之。 書摘*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春秋〕孔丘*夫志,氣之帥也。
〔戰國〕孟軻*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戰國〕孟軻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戰國〕荀況*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戰國〕韓非*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漢〕司馬遷*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國演義》*志堅者,功名之主也。〔晉〕葛洪*執志不絕群,則不能臻成功銘弘勛。
〔晉〕葛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唐〕王勃*身可辱,而志不可奪。
〔唐〕王勃 *生、死、窮、達不易其志。〔宋〕蘇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 不拔之志。
〔宋〕蘇軾*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宋〕朱熹*學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為先。〔宋〕真德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明〕王守仁*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明〕呂坤*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明〕馮夢龍*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業。
〔明〕戚繼光*人須立志,志立則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 無志而建功。
〔明〕朱棣*男兒立志三步曲:齊家、治國、平天下。〔明〕唐寅*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
〔清〕曾國藩*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清〕曾國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清〕蒲松齡*但言虛心,不若先言立志。
〔清〕陳確*學者志不立,一經患難,愈見消沮。〔清〕黃宗羲*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 已酬便無志。
粱啟超*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聯壁》*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
《格言聯壁》☆☆☆*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英〕勃朗寧*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償。
〔英〕喬·赫伯特*每一個成功者的秘訣,是由于堅定不移的 志向和熱烈不懈的工作。〔英〕馬爾頓*真正之才智,是剛毅之志向。
〔法〕拿破侖*一個志在有大成的人,他必須如歌。
二、矢志不渝的成語故事
語出] 《禮記·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回答者: 1041633341 - 實習生 一級 2009-11-15 13:58
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
近:至死不悟、始終不渝、死心塌地、矢志不渝
反:虎頭蛇尾、有頭無尾、隨風轉舵
【出自】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解釋】至:到;渝:改變。到死都不改變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指立場堅定。
指對感情; 如。鵬和瑋,至死不渝。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后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后,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并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殉國。
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
近:至死不悟、始終不渝、死心塌地、矢志不渝
反:虎頭蛇尾、有頭無尾、隨風轉舵
【出自】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解釋】至:到;渝:改變。到死都不改變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指立場堅定。
指對感情; 如。鵬和瑋,至死不渝。
玉的典故-卞和的至死不渝 中國古書《韓非子、和氏篇》記載了這樣一則有關「卞和獻玉」的故事:約在公元五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卞和的楚國人,找到了一塊看似大石頭而實質是未經打磨的寶玉,把它獻給楚厲王。厲王叫玉石專家鑒認,專家認為只是石頭,于是厲王便說卞和欺君,命人把他的左腳砍掉。等到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把這塊寶玉獻給他。武王又叫專家鑒認,專家仍認為是石頭,于是武王又說他欺君,命人把他的右腳砍掉。再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著這塊寶玉在楚山下哭泣,三日三夜不停,哭至淚盡血漚。文王聽聞后,派使者前去問明原因。使者見到卞和后問他:「天下間被砍去腳的人不少,為何獨是你哭泣到如此悲慘地步?」卞和答說:「我并非因為失去雙腳而悲哭,而是因為這塊寶玉被誤認為石頭、堅貞之士被誤認為狂妄之徒而悲哭。」文王于是叫人把它打磨,發現果然是一塊驚世罕有的寶玉,遂命令大家今后稱它為「和氏之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