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灣用大雁寄托思鄉之情的詩句
1.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 譯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2. 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
客路:旅途。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風正:順風。
懸:掛。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殘夜:夜將盡之時。
江春:江南的春天。
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青山:指北固山。
鄉書:家信。
3. 賞析:“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二、含有雁的表示思鄉之情的詩句
含有雁的表示思鄉之情的詩句
人日思歸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重別周尚書 庾信
陽關萬里路,
不見一人歸,
惟有河邊雁,
秋來南向飛。
登逍遙樓 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關,
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
無因雁足系書還。
含有燕的報春的詩句
李白 長相思·其二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
李白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李白 清平調·其二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王維 老將行
愿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盧綸 塞下曲·其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劉禹錫 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盧綸塞下曲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冥冥花正開、揚揚燕新乳。
李頎 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皇甫冉 春思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祖詠 望薊門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沈全期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都是我自己找的,希望采納
三、大雁在詩歌中經常代表著歸家,思念之意
你是說《次北固山下》嗎?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大雁在古代詩歌中并不是直接代表歸家,思念之意,而是書信的意思,可以引申為歸家、思念,那么自然也可以引申為思鄉。
王灣的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意思是:寫給家鄉的信什么時候到達呢?送信的大雁已經到達洛陽邊了(也就是快到了)。他的思鄉之情,是從這兩句中表現出來的,并不是大雁這個詞。
這是一個典故:“鴻雁傳書”
四、王灣用大雁寄托思鄉之情的詩句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譯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客路:旅途。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風正:順風。
懸:掛。海日:海上的旭日。
殘夜:夜將盡之時。江春:江南的春天。
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青山:指北固山。
鄉書:家信。賞析:“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
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
“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
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
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
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
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
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大雁的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