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句現在常用來形容什么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現在常用來形容:一件難以解決的事情有了解決的方法。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絕境中的希望和轉機,給人以安慰和鼓勵。告訴我們在絕境中不能灰心,要完全的努力下去。
道理: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游山西村》,全詩原文: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二、與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
與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峰回路轉 )或(豁然開朗)三個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1.世外桃源 成語釋義: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戰亂的美好地方. 成語例句: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開朗 成語典故: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成語例句: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一下子出現開闊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 3.怡然自樂 成語釋義: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晉·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謚“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成語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云天,忠貫日月,大有關云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概.--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復辟謬說》 劉厚守聽了,怡然自樂,坐在椅子上,盡興地把身子亂擺,一聲也不響.(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4.無人問津 發音:wú rén wèn jīn 成語釋義: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語出:晉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示例:這部傳記小說,雖然擺在書架上,卻根本無人問津. 結構:兼語結構 用法:常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置之不理 反義詞:門庭若市 古意為渡口,今意為唾液 5.雞犬相聞 成語釋義: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也表現一種和睦的景象.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鄉下景色很美,雞犬相聞,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語釋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著農家的自在. 7.黃發垂髫 成語釋義: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8.落英繽紛 成語釋義:落花紛紛.繽紛,紛紛.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9.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成語釋義:形容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10.與世隔絕 成語釋義: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成語出處: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1.不足為外人道 成語釋義: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2.屋舍儼然wū shè yǎn rán 成語釋義:房舍整整齊齊.屋舍:房屋圈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成語出處:東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三、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詩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南宋陸游的《游山西村》,全文如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2.賞析: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臘月釀制的酒。豚,是豬。足雞豚,意謂雞豬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后,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3.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四、"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于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閑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這種自然景象攝入詩篇里,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早就描繪過,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到了宋代詩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時代接近于陸游的詩人還有強彥文,他的詩歌有唐人的風致,曾寫過“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的詩句①.但在意境的開拓上,可以這樣說,這些詩句要遠遜于陸游.這聯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唐宋詩醇》評這二句說:“有如彈丸脫手,不獨善寫難狀之景.”這個評價是有見地的.這一聯不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仿佛信手拈來,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贏得人們的普遍喜愛,如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成語.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五、引用唐詩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一段話幫忙用唐
不是唐詩,是宋詩(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山下鄉12年后,我30出頭了.這時特想回城,一是老母親年歲大了身體欠佳;二是朋友在城里工作,說不調回不結婚.只得努力找關系往回調.其實,外交部里有個親戚,是個不小的領導,滿以為一句話的事,可誰知人家連接見也不行,都是表姑出來應酬.物質可以資助,就是不管安插親屬回京工作.無疑給頭上潑了一盆冷水.那時,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誰成想"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這時政府有了下新政策:家里有兩個孩子下鄉的,可以回城一個.我哥哥在內蒙有了家室,就把機會讓給了我,于是不到一年我就夢想成真,回來了。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