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湖的詩句有那些
1、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 唐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釋義: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宋 ·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釋義: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唐 · 劉禹錫《望洞庭》 釋義: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 4、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 唐 · 鄭谷《鷓鴣》 釋義: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5、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宋 · 林升《題臨安邸》 釋義: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二、描寫湖的詩句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蕩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詩中水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8.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9.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10.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三、描寫湖水的詩句
>-----馮延巳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捋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蘇公堤》中“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的詩句。詩句集中描寫了蘇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每到陽春三月,柳絲輕揚,翠浪翻空,碧桃吐艷,紅霞滿地,十里長堤,彌漫著綠煙彩霧,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張寧《蘇堤春曉》詩道:“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南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詩云:“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陸游也有 “花滿蘇堤柳滿煙”的詩句。可見,寫蘇堤都離不開煙柳、紅桃、歌鶯。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白居易
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鄭清
四、【描寫湖泊的古詩】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五、【描寫湖水、瀑布、山的句子各一句就行】
湖水:1.像寶鏡一樣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2.一陣微風吹過,湖水微波蕩漾,像一朵朵漣漪.3.夏天,湖水風平浪靜宛若一面巨大的鏡子.4.湖水藍藍的,真像一顆藍寶石鑲嵌在大地之上.5.藍藍的湖水和藍藍的天連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6.湖水之藍藍得晶瑩可愛,如“藍錦緞似的”.7.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話故事中的寶鏡一樣”.8.在那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漂浮著幾朵白云,在蔚藍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樣湛藍,那樣晶瑩透澈.瀑布:那飛瀉下來的銀鏈,在陽光下閃爍,使銀鏈更明亮.而銀鏈的宏偉,大于任何一個飾物;而銀鏈的龐大,又大于任何一個無形的氣墻.走到瀑布跟前,只見銀白色的水流像老爺爺的白胡子,一縷一縷地傾瀉下來.風吹過來,把水吹成輕霧灑在我臉上,涼絲絲的.有幾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沖,一不小心,撞在巖石上,水花四濺,如飛珠碎玉般晶瑩可愛.山: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六、按要求寫詩句.描寫湖泊的詩句,描寫山峰的詩句,描寫秋天的詩句,
秋天: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月亮:唐·王維: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宋·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唐·劉禹錫: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唐·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清·蕭詩: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唐·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張惠言: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唐·杜甫: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宋·蘇軾: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