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集關于古代將領的詩詞歌賦
岳飛詞選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出身貧寒,二十歲應募為“敢戰士”,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紹興十年(1140)統率岳家軍大破金兵于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
但朝廷執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岳飛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為后人所編。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滿江紅 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二、收集關于古代將領的詩詞歌賦
岳飛詞選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貧寒,二十歲應募為“敢戰士”,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紹興十年(1140)統率岳家軍大破金兵于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但朝廷執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為后人所編。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滿江紅
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三、中國歷史名將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
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
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簡要評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
轉站各地,艱苦斗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 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
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抗金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害死。
孝宗時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
有《岳武穆集》。《全宋詞》錄其三首。
四、歷史名將
中國古代名將排名 ***不朽的名將*** (標準:不但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創造了偉大的軍事業績,且對后世軍事 思想產生重大影響) 1、孫武 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 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 帥三萬步卒入郢,創造了軍事史上罕見的奇跡 2、吳起 亞圣 其治軍思想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 戰國第一名將 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 3、李靖 唐初第一名將 《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 騎兵戰天才 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中國一勝利西邊就倒霉,定式也) II、半人半神的名將 4、韓信 漢初第一名將 西漢的實際締造者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張良) (說實話,老韓實在很勁,但考慮到其缺乏國際影響,兵法也沒傳下來,只能委屈了。
而 且,老韓最惡劣的影響便是背水陣在后世成就了無數的失敗者,與空城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 5、李世民 被譽為中華帝國第一名君 但考慮到其手下眾多名將的助力 且晚節不保,之前的戰績也不是毫無可議。居韓信之下,宜也 6、岳飛 長勝的名將,以少勝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掙下了和談的資本,雖然他本人不這么看 可謂韓信后身(結局也差不多,可見好人做不得) 其岳家軍組織嚴謹,開后世軍閥部隊先河 7、劉秀 東漢開國皇帝 昆陽奇跡的創造者(但史家考證其疑點甚多——譬如綠林軍兩大巨頭在場,劉秀一介小卒 有何決策權——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災(暴雨狂風)人禍(難為王莽湊齊這么些曠世 草包)之助,不免有些僥幸) 許多勝利的指揮者,也是不少敗仗的制造者 并考慮到其麾下名將的因素,列名第七 8、曹操 魏國開國皇帝 《孟德新書》的作者 與光武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官渡之戰勝得實在僥幸,有天上掉餡餅之嫌 常勝將軍兼多敗將軍(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除去官渡。
赤壁漢中并皆敗陣) 其戰績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9、陳慶之 南北朝第一名將 小陳似乎比兵圣岳圣還囂張,帶著七千白騎便殺入了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 大軍皆潰。(本以為田中芳樹做廣告,翻了《南史》、《梁書》,信矣)雖則晚節不保, 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萬兵力全殲侯景的七萬大軍,只 剩他老哥一個,列為第九當無愧。
(小陳和岳圣一樣攤上這么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 花絮:當初,**在讀《南史。陳慶之傳》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10、柴榮 五代十國唯一的英主 北宋的實際締造者——可惜命苦,為人作嫁衣了 一生南征北討,數年內一統北方。且大敗遼人,收復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劃大規模北 伐之時病故,大業終為趙匡胤所篡——且篡得實在不咋樣,瞧瞧宋太祖太宗哥倆在北頭的 表現就成了 III、天才的名將 11、項羽 東方的漢尼巴(一樣地苦大仇深、一樣地使過破釜沉舟、一樣地所向無敵、一樣地功敗垂 成、一樣地一生只吃過一場敗仗但軍事身涯就此完蛋——連吃敗仗的年份都一樣,嗚呼! ) 最佳戰例: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 垓下之戰,以十萬兵力敵韓信五十萬,非戰之罪也 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
故漢尼巴被稱為西方戰略之 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同呂布共類 12、霍去病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與李世民同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13、衛青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紅根正者(奴隸) 但考慮到其戰績有不盡完美之處,列于外甥之后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國際影響,是禍水西引的大功臣。 觀其保證中華數百年的安泰與西 歐上千年的混亂的偉大戰績,列于高位,宜也 1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邊的同行,老班簡直是天使) 以戰養戰的行家里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隨者強多了) 恐怕是新疆分離主義者最痛恨的歷史人物 15、孫臏 《孫臏兵法》的作者 其兩次大破魏軍的戰績是齊國大振,與強秦并稱“東帝”、“西帝”的根源之一 在戰略戰術均有奇才,不愧為孫武后代——但脾氣也與老祖宗一樣,功成身退 這位孫子戰例不多,影響不小,故列十五(若老孫有他師弟一半的野心,不知其在排行榜 上能均何位?說不定《英雄》就拍不成了:)) 16、韋睿 堪稱南北朝第二名將 羽扇……呃……那個竹杖綸巾,堪稱諸葛第二(但戰績漂亮不少) 鐘離之戰(梁軍三十萬對魏軍八十萬)的實際指揮者 天下繼續分裂的罪魁之一 儒將的典范 17、周瑜 這位就不說了 年輕、能干、人又帥,風流倜儻,萬人迷一個 其戰績與韋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歷史影響份上,十七吧 18、徐達 這位也不用說了 明初第一名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飛的異世知己,可惜直搗黃龍還是沒成功,敗陣而回,還落了個岳武穆的下場,悲矣 19、郭子儀 再造唐朝者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 20、李牧 戰國四大將之首 又一位只敗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將(末代皇帝總和自己過不去,崇幀也是) 其對后世戍邊制度有重大影響 :IV、超群的名將。
五、古代著名詩句
有很多誒 節婦吟 唐 張籍君知妾有夫 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 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 良人執戢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 贈婢 唐 崔郊 公子王孫逐后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離思 唐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遣悲懷叁首之二 唐 元稹 昔日戲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 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 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 貧賤夫妻百事哀 無題 唐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 走馬蘭臺類轉蓬 樂游原 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無題二首之二 唐 李商隱重帷深下莫愁堂 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金龜婿 為有 唐 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 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 辜負香衿事早朝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 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 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 叁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里 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 渭城已遠聲波小 相看兩不厭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清平調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秋風詞(叁五七言詩) 唐 李白 秋風清 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 寒鴉 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 樓踐別校書叔云 唐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來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志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人生得意須盡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將進酒 唐 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叁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千里不留行 俠客行 唐 李白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百馬 颯踏如流星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殤勸侯贏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 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白發叁千丈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發叁千丈 離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唐 杜甫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太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叁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杯 肯與鄰翁相對飲 格籬呼取盡馀杯 臥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月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岸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 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岸猶唱后庭花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遺懷 唐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二首之一 唐 杜牧 娉娉裊裊十叁馀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 贈別二首之二 唐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過盡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唐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不是一番寒澈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宛陵錄 唐 斐休 塵勞回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澈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山雨欲來風滿樓 咸陽城東樓 唐 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
六、中國歷史上武將出身能寫詩詞的將領有哪些
于謙、王守仁、辛棄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有名篇《瘞旅文》、《教條示龍場諸生》傳世。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土木之變后,英宗兵敗被俘,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
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御瓦剌大軍。有《于忠肅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