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來幫幫我啊
1,洞庭湖(出自劉禹錫的) 2。
魯肅,樊噲,狄青,蕭何(其實就是櫓速,帆快,笛清,蕭和的諧音)。 楊慎,明正德六年狀元及第。
他是明代最有名的大學問家。誰知像他這樣的文狀元,在對對聯時卻輸給了—位武狀元。
相傳楊慎狀元及第后,在衣錦還鄉的路上,他的船正巧和同是衣錦還鄉的武狀元的船相遇。 同一條江,行駛兩條狀元船,雖說是千載難逢的盛事,但是,兩條船誰走前誰走后,卻遇到麻煩。
兩人都要自己的船先行,并且各說各的理。 爭來爭去,兩入決定比試一番。
武狀元道:“文比武比都行”, 楊慎—聽,極表贊成。但自己一介書生,跟武狀元比武顯然不行。
他既然說文比也行,當然提出比文。武狀元道:“那好,我有一聯,你若能對出下聯,我甘愿隨你尾行。
否則,你得在我后面而行。” 楊慎大為高興。
心想自己在題聯對句上,從未輸給任何人,難道還會輸給他一介武夫,于是要武狀元速出上聯。 武狀元的上聯是:二舟同行,櫓速(肅)哪及帆快(樊噲),武狀元利用諧音,指物喻人,含;有“文不及武”之意。
文思巧妙,意境深邃。楊慎雖是文狀元,但苦思冥想也無法對出下聯。
只得忍辱隨其后。 對此,楊慎一直耿耿于懷。
幾十年過去了,都末想出滿意的下聯。直到他的兒:子結婚時,他才從拜堂時響起的鼓樂聲中受到啟發,對出下聯。
他的下聯是: 八音齊奏,笛清(狄青)怎比蕭和(蕭何)! 他的下聯中的狄青是北宋中期的武將,正好對上聯中的三國時期東吳的文臣魯肅。 蕭何則是西漢開國功臣,正好對上聯中的西漢開國武將樊噲,亦是既指物又喻人,含有“武不及文”之意,可謂對得天衣無縫。
只可惜時間已過去了幾十年。對他來說,仍是一件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