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夜景繁華的詩詞
1、《京都元夕》 金代: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譯文:元宵節時,到處都能碰到女人們穿著盛裝,化著美好的妝容來看燈;小孩子們則在街道上歡鬧著。
我這個穿樸素長衫的讀書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歡聲笑語的氣氛中賞燈猜謎。 2、《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3、《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4、《女冠子·元夕》 宋代: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
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
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
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
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文: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后的晴空,輝映著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
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彩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
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眾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
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才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討回以前的繁榮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只能在夢境中隱隱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
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閑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
我笑嘆那鄰家梳著黑發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著“夕陽西下”! 5、《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譯文: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藍,仿佛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
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
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二、形容“房事”的詩句有哪些
1、比如這首周紫芝的《菩薩蠻》
翠蛾懶畫妝痕淺。香肌得酒花柔軟。粉汗濕吳綾。玉釵敲枕棱。
鬢絲云御膩。羅帶還重系。含笑出房櫳。羞隨臉上紅。
這是一個一對男女酒后亂性的故事,兩人歡愛過后還和沒事人一樣走出房間。
2、歐陽修也曾寫一首露骨的《蝶戀花·詠枕兒》
寶琢珊瑚山樣瘦。緩髻輕攏,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論情旋旋移相就。
幾疊鴛衾紅浪皺。暗覺金釵,磔磔聲相扣。一 自楚臺人夢后。凄涼暮雨沾裀繡。
3、《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4、《長恨歌》——白居易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撩人而不色情,最為優美,沒有之一.
5、周邦彥《少年行》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三、歷史上的黃色詩詞有哪些
古代艷情詩發端于《詩經》,發展于南北朝時期的樂府詩中, 唐宋時經久不衰,在晚明時的艷情文學中達到高潮。
這些詩詞歌詠男歡女愛,大多格調不高且文思枯燥, 但也不乏經典之作。 劉繼興今不辭勞苦大浪淘沙般擇選其中十首佳作, 姑且稱為中國古代的十首經典艷情詩,其中樂府詩四首, 大文豪作品五首,艷情小說中的一首。
南北朝樂府詩中的四首如下: 《古樂府》 托買吳綾束,何須問短長, 妾身君抱慣,尺寸細思量。 《碧玉歌》 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子夜歌》 宿夕不梳頭,絲發披兩肩, 婉轉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子夜四時歌》 開窗秋月光,滅燭解羅裙, 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 五位大文豪的艷情詩歌如下: 唐·元稹《會真詩》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 汗流珠點點,發亂綠蔥蔥 唐·白居易《長恨歌》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杜牧《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明明是乘興而來, 卻只在外不停地反復敲弄人家的門戶而又遲遲不破門而入, 春色滿園,春心蕩漾,自然激情難耐呀, 所以紅杏當然會忍不住要出墻的。)
宋·蘇東坡《戲贈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大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 好友蘇東坡嘲笑其的調侃之作。“一樹梨花壓海棠” 意即現在所說的“老牛吃嫩草”。)
第十首是明代瞿佑著的艷情小說《剪燈新話》中的一首, 為主人公之一的鄭生所作: 誤入蓬山頂上來,芙蓉芍藥兩邊開。 此身得似偷香蝶,游戲花叢日幾回。
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小說中寫此詩時的前前后后,原文是這樣的:“ ……聯芳樓記蘇州有一個姓薛的富戶,他有兩個女兒,大的叫蘭英, 小的叫蕙英,都很聰明漂亮,能寫詩作賦。 薛某就在住宅后邊建造了一座樓來安置姐妹倆,名稱就叫“ 蘭蕙聯芳”樓。
這兩個女子日夜不停地在這里吟詠,作詩幾百首, 取名為《聯芳集》,她們的名聲遂遠近傳揚, 世人都認為是漢代的班昭、蔡琰再生。 蘭蕙二女所居那座樓下臨運河,航行的船舶都要經過這里。
當時昆山有個姓鄭的青年,也是世家大族出身, 因為他的父親與薛某交往一向親密深厚, 其父就讓鄭生去蘇州經商販賣,每次船到就停泊在樓下, 依傍薛家為寓。薛某因為他父親的緣故, 將鄭生當作世交子弟來相待,往來十分親密。
鄭生很年輕,氣質溫柔平和,稟性俊秀文雅。夏天他在船頭洗澡, 二女從窗縫里偷看到了,就把一對荔枝從樓上扔下來, 鄭生雖然領會她們的意思,但是仰望那高高的屋脊樓宇,飄渺天空, 如果不是身有雙翅,是不可能上去的。
不久,夜深人靜,月落星移,萬籟俱寂,鄭生站立在船舷邊, 似乎在等待什么。忽然聽見樓窗“啞啞”發出響聲。
正在顧盼之間,二女用秋千的絨索,下掛一只竹網兜, 垂放到鄭生面前,鄭生于是乘著竹網兜而登上了樓。彼此相見之后, 高興得說不出話來,馬上相挽著上床,竭盡纏綿之戀情。
那大女兒隨口吟了一首詩送給鄭生: 玉砌雕欄花兩枝,相逢恰是未開時。嬌姿未慣風和雨, 分付東君好護持。
小女兒也吟誦道: 寶篆煙消燭影低,枕屏搖動鎮幃犀。風流好似魚游水, 才過東來又向西。
到天亮的時候,鄭生又乘著竹網兜下樓,從此以后, 他們沒有一個夜晚不相互幽會。二女吟詠的詩作很多, 不能全部記下。
鄭生因為沒有詩來作答而感到羞愧,一天夜晚, 他看到書案上有浙江剡溪所產的玉葉箋紙, 于是以筆蘸墨在上面題寫了一首詩: 誤入蓬山頂上來,芙蓉芍藥兩邊開。此身得似偷香蝶, 游戲花叢日幾回。
二女看到詩,高興得不得了,把它藏在竹箱中。過后不久, 他們又同床共枕,肆情歡娛……”。
這一段中,蘭英與蕙英寫的詩也頗具才情, 但限于本文只寫十首經典艷情詩,就只將鄭生的詩忝列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