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詩句描寫:最長的瀑布
古詩之最 1、最貴的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2、世上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小妹戲東坡) 3、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白居易) 4、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5、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7、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8、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9、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0、眼里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12、最凄美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 13、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14、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16、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 17、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18、被風吹得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19、最長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 20、最荒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22、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 23、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5、思維最亂的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6、恨的最長的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7、最痛苦的離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28、最奇特的江水: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30、最荒蕪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31、最長的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 33、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頭:“朝如青絲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7、最強勁的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樹上白重泉。” 39、最美麗的笑容:“回頭一白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40、最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1、最難請的人:“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貴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43、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4、最寂靜的環境:“千上鳥飛絕,萬徑人綜滅。”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46、最空曠的環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47、最長的頭發-----百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8、最難找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9、最強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0、最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1、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3、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也過萬重山 54、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5、最苗條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6、最差的眼力-----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7、眼淚最多的人---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58、最癡心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9、最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0、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61、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2、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63、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64、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65、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66、眼力最差的人——眾里尋 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67、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錢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68、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69、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70、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 71、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架碳車碾冰轍。
(白居易) 7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73、被風吹的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74、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白居易) 75、世上最長的馬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東坡戲謔蘇小妹句 76、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為樂,會需一飲三百杯。 77、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
二、描寫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瀑布聯句】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禪師)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香嚴閑禪師/李忱【望廬山瀑布】[1]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2]遙看瀑布掛前川。
[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4]【紅繡鞋】天臺瀑布寺[1]絕頂峰攢雪劍,[2]懸崖水掛冰簾,倚樹哀猿弄山尖。
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3]比人心,山未險!【出處】:中華詩詞-元-張可久【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云天。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張九齡。
三、請提供一些與瀑布有關的詩歌謝謝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著云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詩言志,歌詠言,但在不同的詩人的筆下就會顯出不同來。
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峰名)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山前的河面上),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空最高層)。 ”李白的詩就是富于想象力,善于藝術上的夸張。
“他把想象和夸張結合得非常完美,使他的詩歌語言更富于個性化的特征,富于鮮明的藝術形象。”(劉大杰語)。
而李白給予讀者的,也惟此而已。 范仲淹的《瀑布》詩則不然。
詩曰:“迥與眾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因瀑布悟出人生的真諦來。 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寫景興懷(據說他未到岳陽樓而應邀作記),就是如此。
此詩與西哲羅素的“人生好比一條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尤過之,以其更“為人生”也。“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說得好。
為人(尤其是為官)之道,唯“直”唯“清”。 自警乎?儆人乎?皆可用。
為公仆者讀之,反省其身,廉者愈知廉,貪者不伸手,豈不善哉?! 致黃果樹瀑布(詩歌) 中廣網 2005-06-06 17:29:34 大瀑布 你裁的多長的綢布 你鑿的多深的巨著 大瀑布 你擂的哪代鑄的鼓 你傾的哪山煉的珠 大瀑布 哪片云霞與你相濡 哪群鷹隼與你共舞 大瀑布 哪個季節贈你風骨 哪場火山贈你氣度 大瀑布 哪段歲月比你艱苦 哪族神話比你聳矗 來源:中國廣播網貴州頻道 責編:鄒榮然 瀑布聯句 香嚴閑禪師 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素嫻詩文,曾書瀑布詩“穿山透石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云云,以賦壯懷。他的詩就是由這一首唐詩改易數字而成。
此詩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寫得有氣魄,為馮云山激賞不是偶然的。 此詩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
在深山之中,有無數不為人知的涓涓細流,騰石注澗,逐漸匯集為巨大山泉,在經歷“千巖萬壑”的艱險后,它終于到達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壯觀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過程,賦予無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
“不辭勞”三字有強烈擬人化色彩,充溢著贊美之情,可與《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艱難能錘煉偉大的人格。
此句似乎隱含這樣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轉石,跳珠倒濺,令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卻又不能窺見其“出處”。
惟有從遠處望去,“遙看瀑布掛前川”時,才知道它來自云煙繚繞的峰頂。第二句著重表現瀑布氣象的高遠,寓有人的凌云壯志,又含有慧眼識英雄的意味。
“出處高”則取勢遠,暗逗后文“終歸大海”之意。 寫瀑布經歷不凡和氣象高遠,刻畫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時醞足豪情,為后兩句充分蓄勢。
第三句忽然說到“溪澗”,照應第一句的“千巖萬壑”,在詩情上是小小的回旋。當山泉在巖壑中奔流,會有重重阻撓,似乎勸它留步,“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居易《白云泉》)。
然而小小溪澗式的安樂并不能使它滿足,它心向大海,不斷開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為崖前瀑布,而且最終要東歸大海。
由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