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秋天楓葉和大雁的詩句
描寫大雁的詩句: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歸雁》杜甫
聞道今春雁,南歸自廣州。見花辭漲海,避雪到羅浮。
是物關兵氣,何時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過五湖秋。
《揚州早雁》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過故宮。可憐江上月,偏照斷根蓬。
《水宿聞雁》李益
早雁忽為雙,驚秋風水窗。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
《鳴雁》韓愈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去寒就暖識所依,
天長地闊棲息稀。風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
裴回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闊朝云多,
草長沙軟無網羅。閑飛靜集鳴相和,違憂懷惠性匪他。
凌風一舉君謂何。
描寫秋天楓葉的詩句: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雙楓浦》杜甫
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自驚衰謝力,不道棟梁材。
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江邊地有主,暫借上天回。
《楓橋》張祜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城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暫時能想起來找到的就這么多了。望采納!
二、描寫秋天楓葉和大雁的詩句
楓葉;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中望籬東楓樹有懷成都 陸游 五門西角紅樓下,一樹丹楓馬上看。
回首舊游如夢里,西風吹淚倚闌干。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一葉落漁家,殘陽帶秋色。 江陵愁望寄子安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玉山嶺上作 皇甫曾 悠悠驅匹馬,征路上連岡。
晚翠深云竇,寒臺凈石梁。 秋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
愁見前程遠,空郊下夕陽。 蜀國弦 李賀 楓香晚花靜, 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 竹云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 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 不忍過瞿塘。 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大雁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霜月)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瑤瑟怨)杠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溫庭筠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李白《千里思》蒼壁孤亭立,凋年獨上時。
帆歸空渚早,雁落信潮遲。煙火連三郡,波瀾動兩眉。
袁宏成絕響,李白厭諛辭。--------李白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炎海韶州牧,風流漢署郎。
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涼。
洞庭無過雁,出疏莫相忘。------杜甫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沈如筠(閨怨)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王維《使至塞上》夜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 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 戴復古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 蔣捷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
-------陸游《幽居》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陸游《夜歸》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白居易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代高適《別董大》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唐代賀朝《從軍行》十月邊塞寒,四山江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
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將軍》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唐代李益《春夜聞笛》落葉寄秋菊,愁云低夜鴻。-----唐代錢起《宿畢侍御宅》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唐代李頎《古從軍行》秋雁多夜飛,前群后孤來。-----宋代梅堯臣《秋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
-----金代元好問《惠崇蘆雁》不識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太宗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王實甫給采納哦哦。
三、描寫秋天大雁的句子
大雁歌十首
(十詠圖)
雁,
可曾夢見你同伴?
深夜中,
遙聞你長嘆。
雁,
聲似心靈在呼喚。
乍聞時,
肝腸為你斷。
雁,
昔日雄姿皆不見。
人煙處,
從此莫留戀。
雁,
奈何帶走我思念?
留下了:
柔情千百萬。
雁,
今朝又到小客棧。
尋故里,
行人駐足看。
雁,
帶給詩人新祝愿。
自在飛,
詩人共企盼。
雁,
比翼依舊成一線。
寒風急,
陣容不曾亂。
雁,
生性高潔最浪漫。
白云間,
惹得嫦娥贊。
雁,
奮飛千年不厭倦。
為蒼生,
驅盡苦與難。
雁,
胸懷萬里在霄漢。
有了你,
天地更燦爛。
四、描寫秋天楓葉和大雁的詩句
楓葉;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中望籬東楓樹有懷成都 陸游 五門西角紅樓下,一樹丹楓馬上看。
回首舊游如夢里,西風吹淚倚闌干。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一葉落漁家,殘陽帶秋色。 江陵愁望寄子安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玉山嶺上作 皇甫曾 悠悠驅匹馬,征路上連岡。
晚翠深云竇,寒臺凈石梁。 秋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
愁見前程遠,空郊下夕陽。 蜀國弦 李賀 楓香晚花靜, 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 竹云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 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 不忍過瞿塘。 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大雁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霜月)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瑤瑟怨)杠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溫庭筠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李白《千里思》蒼壁孤亭立,凋年獨上時。
帆歸空渚早,雁落信潮遲。煙火連三郡,波瀾動兩眉。
袁宏成絕響,李白厭諛辭。--------李白 <登蛾眉亭>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炎海韶州牧,風流漢署郎。
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涼。
洞庭無過雁,出疏莫相忘。------杜甫<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沈如筠(閨怨)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王維《使至塞上》夜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 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 戴復古<月夜舟中>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 蔣捷<虞美人·聽雨>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
-------陸游《幽居》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陸游《夜歸》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白居易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代高適《別董大》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唐代賀朝《從軍行》十月邊塞寒,四山江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
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將軍》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唐代李益《春夜聞笛》落葉寄秋菊,愁云低夜鴻。-----唐代錢起《宿畢侍御宅》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唐代李頎《古從軍行》秋雁多夜飛,前群后孤來。-----宋代梅堯臣《秋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
-----金代元好問《惠崇蘆雁》不識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太宗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王實甫給采納哦哦。
五、關于描寫大雁的詩句
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
-------陸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
----------陸游《夜歸》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白居易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唐代高適《別董大》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
-----------唐代賀朝《從軍行》
十月邊塞寒,四山江陰積。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將軍》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唐代李益《春夜聞笛》
落葉寄秋菊,愁云低夜鴻。
-----唐代錢起《宿畢侍御宅》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唐代李頎《古從軍行》
六、描寫大雁的詩句
8. 大雁歌十首
(十詠圖)
雁,
可曾夢見你同伴?
深夜中,
遙聞你長嘆。
雁,
聲似心靈在呼喚。
乍聞時,
肝腸為你斷。
雁,
昔日雄姿皆不見。
人煙處,
從此莫留戀。
雁,
奈何帶走我思念?
留下了:
柔情千百萬。
雁,
今朝又到小客棧。
尋故里,
行人駐足看。
雁,
帶給詩人新祝愿。
自在飛,
詩人共企盼。
雁,
比翼依舊成一線。
寒風急,
陣容不曾亂。
雁,
生性高潔最浪漫。
白云間,
惹得嫦娥贊。
雁,
奮飛千年不厭倦。
為蒼生,
驅盡苦與難。
雁,
胸懷萬里在霄漢。
有了你,
天地更燦爛。
七、大雁的詩句 謝謝
古代詠雁詩集粹
盧賢生
每當蕭颯的秋天季節,仰視寥廓的萬里霜天,時常可以見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飛行的鴻雁,它們組成整齊的行列,單行橫空,宛如一個“一”字,雙行相交形成一個“人”字,古人稱之為雁陣、雁字、雁序,這也是古詩材料。如陸游《幽居》詩:“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組織性很突出的,雁在飛行時,飛在隊伍前頭的一只雁,都是由體強識途的老雁擔任,雁陣的線條整齊,兩雁之間的距離保持勻稱。據科學分析,這是雁充分利用氣流進行飛行的一種奇妙的“節能術”。
我國常見的雁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是候鳥,有著一年一度的遷徙,每年春分后,飛往北方,秋分后飛回南方。當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賦詩云:“不識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可見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遷徙的習性。由于雁有季節準確的遷徙,古人把它視為音訊的“使者”,歷史上還有“鴻雁傳書”的故事。
雁一年兩度的遷徙,說明它對于天氣的冷暖變化的反應很敏銳。華北農村流傳民謠有:“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總來。”如果大雁遷徙的提早或推遲,預示著當地天氣有反常的現象。詩人陸游留心雁兒的活動并揭示它和氣候的對應關系。如他在《夜歸》詩云:“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此詩地點是浙江省紹興,當年雁兒在中秋前提早南飛過浙江,結果天氣早寒。近來對大雁觀察記錄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飛,結果北方天氣早寒,南方氣溫也比常年偏低。
雖說雁是候鳥,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詩詞經常和雪聯在一起,這似乎有悖事實。著名的有唐代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首詩引起一場現代對雁生活習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學家華羅庚針對此詩在《中學語文教學》上寫了一首質疑詩:“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此質疑詩一出,報刊、雜志爭相刊載,大加贊賞,借此勉勵后生,要善于獨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學者,指出華詩欠妥,說“雪中雁”和“月黑雁飛高”確是事實。
查閱古詩,很多詩人描寫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宋代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唐代賀朝《從軍行》:“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這情景跟盧綸的《塞下曲》很一致,作為候鳥的大雁,為什么還遭遇大雪呢?這主要與氣候的多變和地理位置有密切關系,塞外氣溫驟降,大雁剛剛南飛,白雪就覆蓋大地。另外中國地理氣候南北差異很大,塞外在農歷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詩)“五月天山雪”(李白詩),所以大雁難逃“雪網”的。
大雁歸遲遇雪之情,也見于古詩,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將軍》詩:“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雖說月黑看不見雁,但雁過有聲,“月黑雁飛高”就不足奇了。古詩仍有這方面的佐證。如唐代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宋代梅堯臣《秋雁》詩:“秋雁多夜飛,前群后孤來。”唐代錢起《宿畢侍御宅》:“落葉寄秋菊,愁云低夜鴻。”唐代李頎《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金代元好問《惠崇蘆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所謂“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響聲,它們就立刻鳴叫報警,接著,群雁也隨之驚起鳴叫,此起彼伏。這就是所謂驚起宿雁。一聲不響,默默飛行的群雁是沒有的,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月黑之夜,什么都難以看見,為什么還知道雁從空中飛過呢?其原因就是俗話說的“雁過留聲”。
另外,盧綸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山西的北部是長城,后來當過河中元帥府判官,所以他有邊塞的生活基礎,不會不親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關于雁的描寫應該說是科學真實的。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