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知道代表節令的詩句
節令詩句重陽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節《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元宵節《生查子》[宋]朱淑真去年月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月黃昏后。今年元夜事,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中秋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表示各種節令的古詩
元宵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重陽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
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觀田家 (驚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三、表示各種節令的古詩
元宵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重陽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 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寒食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觀田家 (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四、誰知道代表節令的詩句
節令詩句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節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元宵節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月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月黃昏后。今年元夜事,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中秋節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五、反映物候現象的古詩名句
簡單些說,物候就是植物的萌發、開花、結果、凋謝和某些動物的遷徙、冬眠等活動,反映了氣候和節令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講,我國古詩歌中包容著極其豐富的物候知識. 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氣,鴨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戲水中.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秦觀《還自廣陵》)晚冬時節,水鳥相依,一聲冰響,群鳥驚飛.鴨子與小鳥同是春天的使者.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水檻遣心》)詩中出現的三種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黃熟時的節令特點. 黃巢《題菊花》說:“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菊花凋零,蝴蝶斂跡,雖不著一“秋”字,秋令的陣陣涼意卻撲面而來.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則把讀者引向另一個世界:“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內地早已是百花凋謝之日,而地處西北邊塞的天山(祁連山)仍舊積雪覆蓋,無楊柳與花草,表明在黃河流域海拔超過四千多米的地方,既無夏季又無春秋的特點.由此不難看出內地跟塞外氣候的差異之大. 涉筆物候的古詩中往往會看到前人的農事和軍事活動.如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這兩句寫江南晚春鄉村的詩,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襯托農夫農婦農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報恩山寺》:“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獨臥斫桑稀.”上聯描繪了一幅遠山高林、野鳥飛翔的生動畫圖;下聯寫了春夏之交農夫農婦收麥、整菜、采桑、喂蠶,忙碌不堪的情景,親切動人.而盧綸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塞下曲》其三)則是寫行軍打仗:敵人夜逃,雁群驚飛,由此引起我軍大將的警惕,遂率領士兵追趕敵騎,充分表現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
六、下面四首詩,各描寫了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令的情景.按節令的時序,
選B1.【解析】客中九日:指寄寓他鄉過重陽節。
細雨夕陽飛閣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觸景生情,引出重陽思鄉之情,巧用一個“笑”字,以黃花(指菊花)的視角來看這位關山客,反映了他一種無可奈何的遠涉關山離鄉在外的孤寂心情,但他表面上顯得稍為輕松而不沉重。 2.是杜牧《秋夕》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
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天階夜色涼如水”。
“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
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
3.中秋節(唐)曹松的《中秋對月》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4.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所以說這道題目是按照節日的順序做的,重陽節是9.9,七夕是8.6,中秋是農歷八月十五,元宵是正月十五。1元宵,2七夕,3重陽,4中秋。
順序是4 2 1 3。
七、表現自然美景的詩句
以下這些詩句都是贊美大自然的美景的:
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12.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1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9.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里《小池》
22.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
2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24.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
2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2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絕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78.春江晚景》
3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3.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唐.劉禹錫《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