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南京景物詩句
大雜燴]? 南京詩詞情話 過了南北朝時期, 就是隋了. 大約是因為北方統治者害怕南方有這么一個隔著天險長江的據點, 就故意打壓南京. 從此隋唐兩代南京就荒廢了,? 隋唐時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揚州了(當然揚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揚州興而金陵沒, 從下面杜牧這首詩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過南京,“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所以懷念舊游老友韓綽,因而寫下了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所以唐代的詩人到了南京, 多數只有傷懷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玉樹后庭花是南朝時陳后主作的一首詞, 大約被人譜了曲, 然后就變成了靡靡之音, 亡國之曲. 很奇怪, 救國的歌曲大家都聽過, 比如義勇軍進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國的歌曲誰有聽過是什么樣子的么? 估計是地球人都沒聽過的天籟之音吧. 自從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確也在明清的時候重新煥起靡靡生機, 即使是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會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不會說什么“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 而是不愛揚州名妓改愛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倒是歡快一些的,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有一個姓蕭的皇帝喜歡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從寺里面把他贖回來. 也就是這個叫蕭衍的梁武帝時期, 有一個大法師在南京的某個地方說法, 講到興高采烈處忽然落花如雨, 從此這個地方被叫做雨花臺. 這四百八十座寺廟, 等到杜牧去看的時候, 已經沒有多少了. 這首杜牧的清明, 有人據宋初史書考證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劉禹錫也寫過一些南京懷古的小詩. 如這首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個烏衣巷, 當年南朝的時候發生過畫龍點睛的故事. 朱雀橋烏衣巷這兩個地方現在還在, 就在夫子廟的附近. 其實呢, 現在你去朱雀橋烏衣巷, 應該反過來說才對, ‘朱雀橋邊夕陽斜,烏衣巷口野草花’. 朱雀橋邊看夕陽是不錯的, 但絕對沒有花花草草, 烏衣巷口倒是被放上了不少盆栽的花草, 但被別的房屋擋住應該看不到夕陽的. 劉禹錫的另一首有關南京的詩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李白在南京寫過五十多首詩, 大多數都是平平之作了, 有兩首比較有名.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個白鷺洲公園, 離我的中學比較近, 所以去玩的機會比較多. 中學里同年級的一個同學在這個白鷺洲救起來一個小孩, 比較的風光. 李白的這句 ‘二水中分白鷺洲’ 有的本子里寫作 ‘一水中分白鷺洲’, 倒底哪個對呢? 按照我所見到的白鷺洲的樣子, 是二水中分對一些, 因為現在的白鷺洲是兩道水圍起來的中間形成的小島, 而不是一個水把一個洲劈成兩半個. 不過這個鳳凰臺, 南京人從來沒有見過長什么樣. 遺址應該有吧? 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李白的另一首,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王昌齡有一首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個芙蓉樓是在鎮江, 和南京有關系么? 有一些關系. 這個夜入吳, 大約就是乘夜到鎮江的意思, 那么是從什么地方夜入吳的呢, 大約就是從南京連夜趕到鎮江. 王昌齡為江寧(南京)丞,送友人辛漸北上洛陽,連夜由鎮江乘船渡江。
唐末的關于南京的絕唱是韋莊作的一首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依然是感傷之作. 這個臺城, 是玄武湖旁的一段城墻, 當年好像是宮城的城墻吧, 就是保護皇帝住的地方的城墻. 我高中時和一個同學逃票上去過. 也不是逃票, 而是進去時沒人看門. 不過在上面看到管理員抓到四個爬城墻上來的小學生叫他們補票. 到現在, 玄武湖旁依然是柳樹環湖, 十里長堤的景像, 看來當年韋莊到的確是臺城沒有錯. 好一個無情最是臺城柳,其實最有情的應該就是臺城柳了,過去了這么上千年, 物是人非但那些柳樹還立在那里, 難道不是最有情的么, 不然怎么會有 ‘海枯石爛, 此志不渝’的說法, 還有這句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參考資料:http://***?url=http://**topic/readSub_6929682_0_*。
二、吟誦南京景物的詩句
[大雜燴]? 南京詩詞情話 過了南北朝時期, 就是隋了. 大約是因為北方統治者害怕南方有這么一個隔著天險長江的據點, 就故意打壓南京. 從此隋唐兩代南京就荒廢了,? 隋唐時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揚州了(當然揚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揚州興而金陵沒, 從下面杜牧這首詩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過南京,“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所以懷念舊游老友韓綽,因而寫下了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所以唐代的詩人到了南京, 多數只有傷懷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玉樹后庭花是南朝時陳后主作的一首詞, 大約被人譜了曲, 然后就變成了靡靡之音, 亡國之曲. 很奇怪, 救國的歌曲大家都聽過, 比如義勇軍進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國的歌曲誰有聽過是什么樣子的么? 估計是地球人都沒聽過的天籟之音吧. 自從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確也在明清的時候重新煥起靡靡生機, 即使是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會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不會說什么“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 而是不愛揚州名妓改愛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倒是歡快一些的,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有一個姓蕭的皇帝喜歡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從寺里面把他贖回來. 也就是這個叫蕭衍的梁武帝時期, 有一個大法師在南京的某個地方說法, 講到興高采烈處忽然落花如雨, 從此這個地方被叫做雨花臺. 這四百八十座寺廟, 等到杜牧去看的時候, 已經沒有多少了. 這首杜牧的清明, 有人據宋初史書考證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劉禹錫也寫過一些南京懷古的小詩. 如這首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個烏衣巷, 當年南朝的時候發生過畫龍點睛的故事. 朱雀橋烏衣巷這兩個地方現在還在, 就在夫子廟的附近. 其實呢, 現在你去朱雀橋烏衣巷, 應該反過來說才對, ‘朱雀橋邊夕陽斜,烏衣巷口野草花’. 朱雀橋邊看夕陽是不錯的, 但絕對沒有花花草草, 烏衣巷口倒是被放上了不少盆栽的花草, 但被別的房屋擋住應該看不到夕陽的. 劉禹錫的另一首有關南京的詩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李白在南京寫過五十多首詩, 大多數都是平平之作了, 有兩首比較有名.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個白鷺洲公園, 離我的中學比較近, 所以去玩的機會比較多. 中學里同年級的一個同學在這個白鷺洲救起來一個小孩, 比較的風光. 李白的這句 ‘二水中分白鷺洲’ 有的本子里寫作 ‘一水中分白鷺洲’, 倒底哪個對呢? 按照我所見到的白鷺洲的樣子, 是二水中分對一些, 因為現在的白鷺洲是兩道水圍起來的中間形成的小島, 而不是一個水把一個洲劈成兩半個. 不過這個鳳凰臺, 南京人從來沒有見過長什么樣. 遺址應該有吧? 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李白的另一首,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王昌齡有一首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個芙蓉樓是在鎮江, 和南京有關系么? 有一些關系. 這個夜入吳, 大約就是乘夜到鎮江的意思, 那么是從什么地方夜入吳的呢, 大約就是從南京連夜趕到鎮江. 王昌齡為江寧(南京)丞,送友人辛漸北上洛陽,連夜由鎮江乘船渡江。
唐末的關于南京的絕唱是韋莊作的一首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依然是感傷之作. 這個臺城, 是玄武湖旁的一段城墻, 當年好像是宮城的城墻吧, 就是保護皇帝住的地方的城墻. 我高中時和一個同學逃票上去過. 也不是逃票, 而是進去時沒人看門. 不過在上面看到管理員抓到四個爬城墻上來的小學生叫他們補票. 到現在, 玄武湖旁依然是柳樹環湖, 十里長堤的景像, 看來當年韋莊到的確是臺城沒有錯. 好一個無情最是臺城柳,其實最有情的應該就是臺城柳了,過去了這么上千年, 物是人非但那些柳樹還立在那里, 難道不是最有情的么, 不然怎么會有 ‘海枯石爛, 此志不渝’的說法, 還有這句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三、【吟誦南京風景的古詩急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描寫南京景色的古詩
金陵晚望
朝代:唐代
作者:高蟾
原文: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懷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珪
原文: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
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金陵懷古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金陵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五、描寫“南京風景名勝”的句子有哪些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國四大文廟之一,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
夫子廟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人文薈萃,商賈云集,素有“江南佳麗地”之美譽。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淵源之地,而內秦淮河從東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譽。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
元代為集慶路學,明代為應天府學,清代將府學遷至城北明國子監舊址,這里便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縣學。過了文德橋,我們走進烏衣巷。
烏衣巷窄小清清幽,兩旁建筑錯落有致,青磚粉墻,坡頂小瓦,顯得十分古老,有一種懷古思幽感覺,我不禁想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的詩情意境。據說小這條的巷子原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因舊時王謝子弟喜穿黑色衣服而得名。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區紫金山上,是一處雄偉壯闊而美麗的旅游勝地。走進中山陵立刻讓你感到清爽,眼前一片翠綠,讓人覺得氣魄而莊重,剛剛走進博愛坊,就發現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子是凹進去的,聽導游說起初建造中山陵時字是凸出來的,因為日軍侵華時。
這座碑遭到了破壞而那些字卻變得凸進去的。沿著大道,我來到了中山陵,順著臺階往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山陵“博愛坊”。
這是一座三門沖天式花崗石牌坊,中間橫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鎦金大字。通過“博愛坊”大門,就來到了陵門。
陵門上有三個拱門,中門的橫額上刻著“天下為公”四個字。陵門后面是碑亭,正中有一塊高達9米的豐碑;上面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
最后,我們來到了祭堂,孫中山的遺體就安放在這個圓石墳里,并用鋼筋水泥密封。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孫中山先生坐像。
他梳著整齊的頭發,正笑瞇瞇地望著我們,顯得格外高大,令人肅然起敬。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并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景色迷人。
巍峨蒼綠的紫金山,小九華山供奉唐三藏舍利的北極閣,雞鳴古寺的寶塔,中國最漂亮的火車站和最現代的建筑太陽宮與玄武湖美麗風光相輝映,構成一幅古典美和現代美融為一體的美麗絕倫的山水畫卷。清晨,我們來到紫金山西北山腳下,這里有很多登山的人,有老人,孩子,大學生和單位組織的員工。
我們隨著人流一起向紫金山頭陀嶺進發。一路上不時傳來草叢中蟋蟀的鳴叫和樹林中鳥兒的歌聲,我心情愉快極了。
我們走到紫金山二道路,這里有二條路,一條由中馬腰前往頭陀嶺,這條路比較陡峭,危險,刺激。一條由西馬腰前往頭陀嶺,這條路相對平坦些,容易爬。
由于媽媽身體不好,她選擇了走西馬腰,我和爸爸走中馬腰。夫子廟,站在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邊,對岸粉墻黛瓦中的秦淮人家的照壁上,一溜紅紅的燈籠,喜慶般的垂掛而下。
古色古香的游船,在船槳的欸乃聲中,咿咿呀呀,滿載著南來北往的游客,暢游在十里荷花,歌舞聲色,紙醉金迷,粉脂香飄,嬌娘聲浪,秦淮河岸的琴韻里。到了總統府,遠遠望去,莊重的大門上面鑲嵌著“總統府”三個金光閃閃大字,顯得格外耀眼。
往里走,鮮花、綠樹、裝點著古樸、幽靜、充滿民國風格的建筑。順著印滿歷史痕跡的青磚路向前走,會看到四根紅柱子,上面有一塊匾額,寫著“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就是孫中山的題詞,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老師一邊走一邊向我們介紹。古老的六朝古都,氤氳的江南秀色,金秋十月,秋風送爽,正是秋游玄武湖的好時機。
曾經的王朝禁地,時人可望而不可即。遠望鐘山如屏,水色怡然;行堤橋相連、水榭樓臺間,曲徑清幽,處處彰顯著山水城林的景色相融,卻又不失皇都的雍容華貴。
沐浴過唐風宋雨,承載了明清浮華,一簾秋夢籠幾世盛衰,如今只留下淡淡的歷史遺痕。
六、描寫南京的詩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進艇
【內容】: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梅雨
【內容】: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題目】: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內容】:
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圣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年代】:唐
【作者】:楊夔
【題目】:寄當陽袁皓明府
【內容】: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
地古既資攜酒興,務閑偏長看山情。
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
【年代】:唐
【作者】:鄭巢
【題目】:送人南游
【內容】: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遠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
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
七、【一篇五年級描寫南京名勝景點的作文】
曾被譽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經輝煌一 時,這里的古建筑非常多。
如:夫子廟、中山 陵、明孝陵、雞鳴寺、紫金山天文臺,等等。可 是,在這里,我不描寫這些古建筑,我要寫寫南 京這幾年剛剛崛起的新建筑。
南京的新建筑不少,例如:南京最高的金 鷹、鼓樓廣場、漢中門廣場、紅泥大廈以及一幢 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長江二橋等等。這里我 要描寫的不是金鷹,也不是長江二橋,而是我最 熟悉不過的爸爸工作所在的大樓——華泰證券這 所大樓。
這幢大樓位于南京最繁華的地區——新街 口。這幢大樓是歐美風格,樓的外表貼著一層咖 啡色的大理石,我聽了心想,人們在造這幢造型別致的大樓 的時候,一定動了一番腦筋吧!這幢樓的頂端是 尖的,好似一幢鐘樓,遠遠望去,就象一個大吊 鐘聳立在市中心,隨時隨地地告訴人們時間,不 過,這也挺相似,因為這里面的叔叔阿姨都是從 事金融方面工作的,人們不是常說:“時間就是 金錢嗎?” 走進大樓,明亮的燈光照得我的眼睛,有點 兒花,大廳里裝潢得富麗堂皇,首先映入我眼簾 的是一臺電腦,你可以通過電腦了解華泰證券的 一切,左斜角是服務臺,你可以在那里咨詢,再 往里,你可以發現一組沙發,沙發中間擺著一些 報紙,繼續走,你便到了電梯間,那里有6個電 梯,供你登上任意層樓。
電梯來了,我坐上了電 梯,按了23,電梯飛快地向上行駛,23樓到 了,我向左拐,那里是一個大辦公室,我爸爸在 這里面的一個小辦公室工作,這里的叔叔阿姨都 專注地看著自己桌子上的電腦,觀察著股票行 情。整幢大樓都體現了現代建筑的風格,蘊涵了 現代氣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都已經邁進了21世 紀,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高科技的東西 在不斷的涌現,電腦已經不算什么。如果說克隆 技術、信息高速公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那 么,建筑業的日新月異、蓬勃發展,不也是我們 這個時代的體現嗎?。
八、有什么關于南京風景的詩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有關南京風景的詩如下: 1、《登金陵鳳凰臺》唐代:李白 原文: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云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2、《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 原文: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譯文:春風吹起柳絮,酒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美酒,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
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請你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長遠? 3、《桂枝香·金陵懷古》宋代:王安石 原文: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譯文: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
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駛向夕陽里,岸旁迎著西風飄拂的是抖擻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云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 回想往昔,奢華淫逸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
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 六朝的風云變化全都消逝隨著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
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遺曲。 4、《金陵晚望》唐代:高蟾 原文: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譯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著浮動的云,也在秋聲里陪著落日。
這世上有無數的丹青圣手,可都畫不出內心的傷感。 5、《金陵五題·石頭城》唐代:劉禹錫 原文: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譯文: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