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寵辱不驚”的出處
應該是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逸興第六〔唐〕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自朗。
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偕盂水同圓。美女不尚鉛華,億疏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翠筱傲嚴霜,節縱孤高無傷沖雅;紅蕖媚秋水,色雖艷麗何損清修。花逞春光,一番風一番雨,催歸塵土;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瑯玕。
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花同含生意,胡為妄別妍媸?晝閑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高居嫌地僻,不如魚鳥解親人;駟馬喜門高,怎似鶯花能避俗?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鳥驚心,花濺淚,具此熱心腸,如何領取得冷風月;山寫照,水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地闊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鶴夢之幽閑。
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忽睹天際彩云,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古木,方信閑人是福人。
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得乾坤清純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活潑之機。芳菲園院看蜂忙,覷破幾般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線起一種冷趣幽思。
席擁飛花落絮,坐林中錦繡團裀;爐烹白雪清冰,熬天上玲瓏液髓。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云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
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此是無彼無此的真機;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常與水相連,此是徹上徹下得真境。
吾人時時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潑,氣象不寬平。鶴唳雪月霜天,想見屈大夫醒時之激烈;鷗眠春風暖日,會知陶處士醉里之風流。
黃鳥情多,常向夢中呼醉客;白云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處時時觀妙道。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霽日青天,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忽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有一毫滯礙,太虛何嘗有一毫障蔽,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容草色,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徹,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孤云出岫,去留任其自然;朗月懸空,妍丑忘于所照。蘆花被下臥雪眠云,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都魚躍鳶飛。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晴空朗月,何處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清泉綠竹,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鸮偏嗜腐鼠。噫!世之不為飛蛾鴟鸮者幾何人哉!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
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一燈熒然,萬籟無聲,此吾人初入寞寂時也;曉夢初醒,羣動未起,此吾入初出混沌處也。
乘此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情欲嗜好悉機械矣。水不波則自定,鑒不翳則自明。
故心無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現;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而樂自存。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
何者?所感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山之高峻處無木,而溪谷回環則草木叢生;水之湍急處無魚,而淵潭渟蓄則魚鱉聚集。
此高絕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
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看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桃李雖艷,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桔綠橙之馨洌?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羨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鶯花茂而谷艷山濃,總是乾坤之幻境;草木落而崖枯水瘦,才見天地之真吾。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自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心無物欲,便成霽海秋空;座有琴書,即是丹邱石室。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盡交還烏有先生;忘無可忘,煮茗焚香,總不問白衣童子。松澗邊攜杖獨行,立處云生破衲;竹窗下枕書高臥,覺時月浸寒氈。
嗜寂者,觀白云幽石而通玄;趨榮者,見妙舞清歌而忘倦。惟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榮枯,無往非自適之天。
悠長之趣,不得于醲釅,而得于啜菽飲水之余;惆悵之懷,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調絲之后。故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
水流而石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袞冕行中,著一個山人藜杖,便增一段高風;漁樵路上,來一個朝士華衣,便添許多俗氣。
固知濃不勝淡,俗不如雅也。竹籬下忽聞犬吠雞鳴,恍似云中世界;蕓窗中偶聽蟬吟燕語,方知靜里乾坤。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
二、哪句詩中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
最早出自唐代肖峰的《小原筆記》:“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但作者和這首小詩都不是很有名。
后來明代洪應明將這句作為一副對聯,錄入于《菜根譚》。
再之后,陳眉公在《幽窗小記》(又名《醉古堂劍掃》)中亦有收錄。
這句話大意是:無論光榮還是屈辱,都不會在意,只是悠閑的欣賞庭院中花草的盛開和衰落;無論晉升還是貶職,都不會在意,只是隨意觀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這是一種恬然自安的心境。
一個“閑看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漫隨天外”,則又放開了眼光與視野,有不與他人爭名逐利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這些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異曲同工,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擴展資料:
這句話在《幽窗小記》和《菜根譚》中都被收錄了,而這兩部書都是對人修身養性、豁達處事大有裨益的。
《幽窗小記》又名《醉古堂劍掃》作者是明朝的陳繼儒。“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就是《幽窗小記》中最著名的一句。
而《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以下摘錄幾句《菜根譚》中與題主所問詩句類似的人生感悟:
1.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2.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3.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4.可風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5.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6.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
7.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幽窗小記
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窗外云卷云舒”, 這是誰的詩句
出自:陳眉公輯錄《幽窗小記》中記錄的明人洪應明的對聯。
釋義:做人和處事能把受寵和受辱當做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受驚擾;視官職升遷好像那云彩散開或卷起一般,才能平靜。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幽窗小記》又名《醉古堂劍掃》作者是明朝的陳繼儒。
擴展資料 評價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寫出了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幽窗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