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動聲色的詩句
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意味,亦有無窮 受用。
【譯文】 發覺被人家欺騙不要在言談舉止中表露出來,遭受人家侮辱時也不要怒形于色。一個人能夠有吃虧忍辱的胸襟,在人生旅程上自會覺得妙處無窮,對前途事業也是一生受用不盡。
【注解】 詐:欺騙 覺:發覺、察覺 形:表露
【評語】 古人處世待人講究喜怒不形之色。被人欺騙當然有受愚弄的感覺,假如你立刻揭穿他,有時會招來意外之禍,因為對方可能在得意之時轉為惱羞成 怒加害于你;而遭受他人的凌辱,是更讓人難堪的事。所謂不動于聲色,是 指不違害社會公德的有原則的忍讓,如為些許小事大動干戈是得不償失的, 在明顯刀量懸殊的情況下被一時的怒氣所激發也是不智之舉。息事寧人,以 退為攻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忍讓退讓需要有涵養,只有涵養深厚 才能做到所謂“大量能空,不動聲色
二、不動聲色的詞語
不動聲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基本釋義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 處
宋·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例 句
盡管敵機在上空盤旋,他還是~地籌劃著作戰方案。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不露聲色 坦然自若 若無其事
反義詞
聲色俱厲
三、不動聲色 造句
意思是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態鎮靜;形容輕易,不費氣力。
用不動聲色造句,放在句子中間,后面加個的充當形容詞;
比如:他不動聲色的完成了這件任務。
出處: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詞語辨析: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于衷、坦然自若、面不改色、面無表情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大驚失色、聲色俱厲 、按耐不住
同韻詞:詭秘莫測、炙手可熱、為善最樂、不世之業、、杜門謝客、可驚可愕
四、描寫外貌的四字詞語
大腹便便 面如桃花 國色天香 傾國傾城 肥頭大耳 濃眉大眼 白發蒼蒼
眉清目秀 面如土色 骨瘦如柴 楚楚動人 虎背熊腰 衣冠楚楚 玉樹臨風花容月貌 儀表堂堂 披頭散發 老態龍鐘 鶴發童顏 如花似玉 一表人才
眉清目秀 容光煥發 美如冠玉 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潔 明眸皓齒 靡顏膩理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國色天香 粉白黛黑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霧鬢風鬟 鶴發童顏
鶴發雞皮 短小精悍 面黃肌瘦 面如土色
面紅耳赤 面有菜色 蓬頭垢面 蓬頭歷齒
鳩形鵠面 銅筋鐵骨 腸肥腦滿 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 儀表堂堂 玉樹臨風 鶴發童顏
閉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魚落雁 城北徐公 齒白唇紅 愁眉啼妝 出水芙蓉 綽約多姿 淡妝濃抹 二八佳人 傅粉何郎 姑射神人 國色天香 國色天姿 花容月貌 環肥燕瘦 嬌小玲瓏 絕代佳人 梨花帶雨 林下風氣 眉目如畫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顏膩理 明眸皓齒 千嬌百媚 傾城傾國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雙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見猶憐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儀態萬方 月里嫦娥 稚齒婑媠 擲果潘安 朱唇皓齒
腸肥腦滿 丑態百出 怪模怪樣 尖嘴猴腮 面目可憎 蓬頭歷齒 漆身吞炭 其貌不揚 窮形盡相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頭童齒豁 獐頭鼠目 鴟目虎吻 蜂目豺聲 兇相畢露 張牙舞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