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太白的詩詞
第一首《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第二首《在太白山》
在太白山
我沒能看見太白的雪
也沒有尋覓李太白的身影
?M
那些滴水的翠玉
那些流動的白銀
和屬于仙女的羽紗
比所有的想象來的更逼真
?M
在太白山
亙古的青石
擁有蒼松的生機
一坡一坡的綠墨
舒展著云霧的身姿
?M
在塵世向往過的寂靜
比鳥鳴近在咫尺
萬物生長的聲響
隱藏在潭水深處
?M
在太白山
以海拔命名的高度
伴隨著舒緩的潮落
沒有終點的起點
復制著含混的夢境
?M
在太白山
我歸隱于一個世界
世界收留了一個
還要離家出走的人
(轉載荒原騎士)
第三首《太白中峰坐月》
皎皎天上月,湛湛巖下水。
水月遙相望,何啻千萬里。
月既出于天,如何在水里?
天月為之母,水月為之子。
月子如月母,圓缺亦如是。
譬如形與聲,影響隨滅起。
萬物各有本,乾元為資治。
第四首《太白雪月》
夜坐山中月,月光復映雪。
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潔。
二、有關太白山的詩句有哪些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題太白山隱者》
唐 項斯
高居在幽嶺,人得見時稀。寫箓扃虛白,尋僧到翠微。 掃壇星下宿,收藥雨中歸。從服小還后,自疑身解飛。
《送僧歸太白山》唐 賈島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三、跟太白有關的詩句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蜀道難》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四、描寫“太白山高聳”的詩句有哪些
長白山唐代稱太白山 1、夢太白西峰 常建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岑),寥寥辭垢氛。 結宇在星漢,宴林閉氤氳。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時往溪水(谷)間,孤亭晝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瀨青霞文。 恬目緩舟趣,霽心投鳥群。
春風又搖棹,潭島花紛紛。 2、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3、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賈島 剃發鬢無雪,去年三十三。山過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鄰約,論宗意在南。峰靈疑懶下,蒼翠太虛參。
4、送僧歸太白山 賈島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5、送僧游太白峰 林寬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
懸崖倚凍瀑,飛狖過孤枝。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詩。
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后游歷長安(現在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游生活。
后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賈島(779~843年),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唐代詩人。
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五、李白在太白樓上所寫詩句
《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姐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