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鵲橋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鵲橋的詩句如下:
1. 《鵲橋仙》
宋代:郭應祥
去年七夕,今年五日,兩見浴兒高會。
乃翁種德已多年,看袞袞、公侯未艾。
封胡羯末,綜維縝絳,堪羨金魚垂袋。
丹砂白蜜不須涂,把續命、彩絲與帶。
2. 《江城子》
宋代:陳著
紛紛都說會雙星。鵲橋成。鳳驂迎。
風雨凄涼,何故鎖蒼冥。
兒女空愁誰解意,須道我,試來聽。
人間天上不同情。最無憑。是柔盟。
應怪癡人,虛妄做浮生。
正值樓臺多簇燕,教沒興,不開晴。
3. 《鵲橋仙》
宋代:陳三聘
銀潢仙仗,離多會少,朝暮世情休妒。
夜深風露灑然秋,又莫是、輕分淚雨。
云收霧散,漏殘更盡,遙想雙星情緒。
憑誰批敕訴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4. 《七夕》
唐朝: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云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5. 《鵲橋仙》
宋代:辛棄疾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6. 《鵲橋仙》
宋代:袁去華
明眸皓齒,豐肌秀骨,渾是揉花碎玉。
十分心事有誰知,暗惱得、愁紅怨綠。
殘云斷雨,不期而會,也要天來大福。
若還虛度可憐宵,便做下、來生不足。
二、中國的“藍橋”和“鵲橋”分別指什么
藍橋
真正的藍橋在陜西西安市藍田縣縣城西南的藍溪之上。
“魂斷藍橋”緣自春秋時期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尾生是個翩翩少年,與他心儀的姑娘相約于藍橋下會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約。后來天降大雨,河中漲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約,堅持不走,抱著橋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趕來,見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
這個故事在《史記·蘇秦列傳》和《莊子》中都有記載,后《國策·燕策》曾寫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也。”李白的《長干行》一詩中也有云:“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均贊頌了堅守信約的精神。
所以以后就把愛情之中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斷藍橋”了。
還有一個愛情故事,唐代裴铏所作小說《傳奇·裴航》,后收入《太平廣記》卷五十神仙部第五十。傳說裴航為唐長慶(唐穆宗年號,821年—824年之間)間秀才,游鄂渚,夢得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宮,何必崎嶇上玉清。” 買舟還都。后路過藍橋驛,遇見一織麻老嫗,航渴甚求飲,嫗呼女子云英捧一甌水漿飲之,甘如玉液。航見云英姿容絕世,因謂欲娶此女,嫗告:“昨有神仙與藥一刀圭,須玉杵臼搗之。欲娶云英,須以玉杵臼為聘,為搗藥百日乃可。”后裴航終于找到月宮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雙雙入玉峰,成仙而去。宋元話本《藍橋記》、元庚天錫《裴航遇云英》雜劇、明龍膺《藍橋記》傳奇、楊之炯《藍橋玉杵記》傳奇均以此為題材。宋劉克莊《沁園春·林卿得女》詞:“藍橋路近,玉杵攜將。”
《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是一部很好的愛情電影。電影中那座橋名叫滑鐵盧橋,中文翻譯過來則冠以“藍橋”的名字。
鵲橋
傳說每年七月七日晚喜鵲搭成橋以渡織女,使與牛郎相聚。據此,后人也把成人之美、為互相愛慕的雙方作中介人叫做搭鵲橋.
三、七巧一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什么
《七巧》正確的名字是《乞巧》。
這首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乞巧
作者:林杰(唐)
原文: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釋義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
四、鵲橋現在形容什么
通往愛情的道路?也許是。
鵲橋
讀音 què qiáo 1.中國傳說中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時,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后來此一名詞便引申為能夠連結男女之間良緣的各種事物。 2.氣功內丹術術語。多意詞。指舌,又有上鵲橋和下鵲橋之說。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虛一實;下鵲橋在尾閭、谷道處,亦一虛一實。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3.語出: 韓鄂《歲華紀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權德輿《七夕》詩:“今日云軿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又名烏鵲橋。 鵲橋是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的喜鵲搭成的橋。
五、解詩句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鵲橋仙》秦觀
【原文】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譯文2】
秋云多變,流星傳恨,牛郎織女在七夕渡天河相會。
秋風白露在秋天相遇,勝過了人間無數的兒女情長。
溫柔情感如水,美好時光如夢,不忍回顧各回鵲橋兩頭的路。
如果雙方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又何必執著于朝夕相守。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相關圖片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相關圖片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六、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一首詩與這首很像,但是意思完全
我覺得是:兩情若在長久時,豈不在.朝朝暮暮
詳細內容:
年少時讀少游《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真真的覺得那就是愛情與婚姻,能跨越時間與空間,久久長長不朝朝暮暮。
于是每每為《鵲橋仙》所感染與感動。
想象中就有了那樣的一副畫卷:
手藝絕倫的織女織出了是奇美巧妙的天地圖案,可是在這樣天地美景中,織女卻不能與自己
心愛的人兒一起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于是感染得滿天的星星都在幽怨的傳遞這種恨。
銀漢迢迢,暗渡的可能性那么的渺茫,但他們歷經萬千辛苦在金風玉露之夜、銀河之鵲橋
相會了,一切頓時化作了美好,這一回的相見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
他們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然而這一夕佳期卻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得分離,真令
人心碎,沒法再忍心回顧歸路,剛剛還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變成了和心愛的人分別的歸路。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至鵲橋言別,執手相已無語言,留給旁人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沈際飛評曰:"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
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千百年來太多的人們對不朝朝暮暮的愛發出贊譽之詞。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其實不管時世如何的變幻,不管人情如何的發展,
它都是人們內心該保留的一種愛情觀念,彼此相愛,愛的執著,不朝朝暮暮,是人生可以
盡享的一份“殊榮”,獨守著對愛情的堅貞。
是的,所以希望那些彼此相愛深愛卻不能朝夕相處的的情侶們內心里能堅守住
“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
真正的愛情與婚姻生活卻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不在朝朝暮暮!”
但兩情久長時,不在朝朝暮暮,其實是一種太辛苦的愛,是一種太完美也太凄美的愛,
時空變換,現實中,該品味的是我們因為愛,我們不分開,要朝朝暮暮的相處。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不在朝朝暮暮!”
是的,要朝朝暮暮相處,而又能做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不在朝朝暮暮”的境界,
是一件很難的事。看過了人世間的愛恨情愁,時間長了久了,都難免就流于俗套,流于
形式了,而放棄了內心的堅貞。真正的婚姻生活需要技巧,需要癡狂,需要對愛情的
堅貞,也需要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朝朝暮暮的生活中達到不朝朝暮暮的境地。
希望普天下的情侶們內心里能堅守住“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更希望普天
下的情侶能擁有的是一份“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情感。
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和詩詞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東周早期李家村來了一群下界游玩的仙女在快樂湖沐浴,雙鳳村一放牛娃將其中一個仙女看上,二兩結婚生子(此處為后世民間杜撰添加而非原作),后遭天帝派兵強行將這對恩愛夫妻拆散的凄美故事,由這個故事而衍生出了中國傳統情人節(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李家村也由此成為愛情文化之鄉,該故事深刻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根深蒂固的久遠文化。
《鵲橋仙》全文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鵲橋仙》譯文
秋云多變,流星傳恨,牛郎織女在七夕渡天河相會。
秋風白露在秋天相遇,勝過了人間無數的兒女情長。
溫柔情感如水,美好時光如夢,不忍回顧各回鵲橋兩頭的路。
如果雙方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又何必執著于朝夕相守。
⑴纖云:輕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⑵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⑶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⑷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⑸忍顧:怎忍回視。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3、出處 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