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字帶頭的詩句
石鼓歌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陵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搜于歧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張辭 【別令詩】
張辭張辭自不會,天下經書在腹內。
身即騰騰處世間,心即逍遙出天外。
盧綸【與張擢對酌】 古體詩
張翁對盧叟,一榼山村酒。
傾酒請予歌,忽蒙張翁呵。
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詞多。
歌罷謝張翁,所思殊不同。
予悲方為老,君責一何空。
曾看樂官錄,向是悲翁曲。
張老聞此詞,汪汪淚盈目。
盧叟醉言麄,一杯凡數呼。
回頭顧張老,敢欲戲為儒。
吊岳飛詩
宋 胡銓
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
張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
堪憫臨淄功未就,不知鐘室事何緣。
石頭城下聽輿論,百姓顰眉亦可憐!
步行街竣工之夜
張燈結彩蠡湖濱,狂舞歡歌喜氣盈。
股股人流街上涌,聲聲樂曲耳邊縈。
銀須老漢開心笑,白發阿婆注目盯。
夜半星稀人漸少,情牽鬧市睡難寧。
白居易【重到城七絕句裴五】七言絕句
莫怪相逢無笑語,感今思舊戟門前。
張家伯仲偏相似,每見清揚一惘然。
張又新 【游白鶴山】
白鶴山邊秋復春,張文宅畔少風塵。
欲驅五馬尋真隱,誰是當初□竹人。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二)
杜甫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霽潭鳣發發,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月下笛 張炎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無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菩薩蠻 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張先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二、帶張的詩句,關于學習的
1.《四時讀書樂 冬》元 翁森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2.譯文:樹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這遼闊的天地間,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質。我坐在那兒,展開書卷而讀,燈光搖曳,映射在墻上,墻壁好像也跟著在晃動;我高聲朗讀著圖書,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頂全被積雪覆蓋了。地上的火爐里,炭在燃燒,鍋里正在煮著茶,我就在四壁放滿了圖書的空間里讀書。讀書之樂到哪里去尋找?就在這寒天雪地,且看那幾朵盛開的梅花,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天地孕育萬物之心。
3.作者:作者翁森(生卒年不詳),字秀卿,號一瓢,宋末遺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隱居浙江仙居鄉里,辦了個書院授徒講學,極盛時弟子達800人。
4.思想感情:宣揚的是讀書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它把一年四季都視為讀書的好時光,勉勵人們勤奮讀書。
三、含煙的詩句
1、詩句: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九重門的京城發生戰事,君王帶著群臣美眷向西南逃亡。
2、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出自:唐代·崔顥《黃鶴樓 / 登黃鶴樓》
釋義: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3、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出自: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釋義: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4、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出自: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釋義:三秦之地護衛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
5、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出自:宋代·翁卷《鄉村四月》
釋義: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帶有"清白"兩字的詩句
1、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
于謙
《詠石灰》
2、清白自可詒
明
馮夢禎
《五十篇》
3、至今清白聲
明
郭本
《結屋》
4、豈無清白門
明
陸師道
《張烈婦》
5、儒術傳家尚清白
明
蒲庵禪師
《送吳知府之官雷州》
6、為問軒中清白吏
明
張羽
《梅雪軒》
7、清白飭乃身
明
朱厚熜
《饗》
8、將清白兮遺誰
唐
王維
《宋進馬哀詞》
9、世承清白遺
唐
韋應物
《送端東行》
10、胡家清白齊
唐
皇甫冉
《送李萬州赴饒州覲省(得西字)》
11、江清白鳥斜
唐
顧況
《江上》
12、清白上天知
唐
王建
《送吳郎中赴忠州》
13、清白傳素風
唐
權德輿
《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
14、素風清白至今貧
唐
劉禹錫
《送李二十九兄員外赴邠寧使幕》
15、清白家傳遠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
16、已回清白遺胡威
唐
許渾
《賀少師相公致政》
17、清白定聞傳
唐
李頻
《送狄明府赴九江》
18、累登清白資
唐
皎然
《答裴濟從事》
19、清白比來誰見賞
唐
皎然
《贈和評事判官》
20、吏愁清白甚
唐
齊己
《寄當陽張明府》
五、哪一首詩詞里有張
鑿井當及泉,張帆當濟川。
按蹕夷關險,張旗亙井泉
舉杯臨水發,張樂擁橋觀。
移鑾明月沼,張組白云岑。
張蔦席云平圃宴,焜煌金記蘊名山。
齊人織網如素空,張在野春平碧中。
列旆如松,張蓋如輪。
廣張三千六百鈞,風雅暗與文王親。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
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明宰試舟楫,張燈宴華池。
六、帶“張”的古詩
吊岳飛詩 胡銓
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
張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
堪憫臨淄功未就,不知鐘室事何緣。
石頭城下聽輿論,百姓顰眉亦可憐!
浣溪沙 敦煌曲子
五兩竿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
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光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
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行路難 李白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 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感楓五首 李賀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野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籌筆驛 李商隱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念奴嬌 黃庭堅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吹笛,有名酒酌之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昔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凌亂,為誰偏照醽律?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慶清朝慢 李清照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禁幄低張,
雕欄巧護,
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
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后,
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
妒風笑月,
長殢東君。
東城邊,
南陌上,
正日烘池館,
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
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
幾枝先近日邊勻,
金尊倒,
拼了盡燭,
不管黃昏。
浪淘沙 晏幾道 詳細內容 到百度里查
翠幕綺筵張,淑景難忘。
陽關聲巧繞雕梁。
美酒十分誰與共,玉指持觴。
曉枕夢高唐,略話衷腸。
小山池院竹風涼。
明夜月圓簾四卷,今夜思量。
虞美人 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
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法曲獻仙音 姜夔
張彥功官舍在鐵冶嶺上,即昔之教訪使舍。高齋下瞰湖山
,光景奇絕。予數過之,為賦此。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
樹隔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
屢回顧,過秋風未成歸計。
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
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許?
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七、關于清泉的詩句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望秩宣王命,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從事有參卿。
五馬尋歸路,雙林指化城。
聞鐘度門近,照膽玉泉清。
皂蓋依松憩,緇徒擁錫迎。
天宮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終焉志,恭聞智者名。
人隨逝水沒,波逐覆舟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復情。
謝公還欲臥,誰與濟蒼生。
《投道一師蘭若宿》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
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鳥來遠語法,客去更安禪。
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
八、詩詞 帶張字
杜牧 【皇風】
仁圣天子神且武,內興文教外披攘。以德化人漢文帝,側身修道周宣王。蹊巢穴盡窒塞,禮樂刑政皆弛(張)。何當提筆侍巡狩,前驅白旆吊河湟。
韓愈 【送李翱】
廣州萬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時到,誰能定歸期。揖我出門去,顏色異恒時。雖云有追送,足跡絕自茲。人生一世間,不自(張)與弛。譬如浮江木,縱橫豈自知。寧懷別時苦,勿作別后思。
權德輿 【古人名詩】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勢位。年紀信不留,弛(張)良自愧。樵蘇則為愜,瓜李斯可畏。不顧榮官尊,每陳豐畝利。家林類巖巘,負郭躬斂積。忌滿寵生嫌,養蒙恬勝智。疏鐘皓月曉,晚景丹霞異。澗谷永不諼,山梁冀無累。頗符生肇學,得展禽尚志。從此直不疑,支離疏世事。
吳筠 【覽古十四首】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三代業遽隕,七雄遂交馳。庶物墜涂炭,區中若棼絲。秦皇燎儒術,方冊靡孑遺。大漢歷五葉,斯文復崇推。乃驗經籍道,與世同屯夷。弛(張)固天意,設教安能持。
權德輿 【嚴陵釣臺下作】
絕頂聳蒼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心靈棲顥氣,纓冕猶緇塵。不樂禁中臥,卻歸江上春。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子,特此報故人。人知大賢心,不獨私其身。弛(張)有深致,耕釣陶天真。奈何清風后,擾擾論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紛綸。我行訪遺臺,仰古懷逸民。矰繳鴻鵠遠,雪霜松桂新。江流去不窮,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輝照無垠。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虜箭雨宮闕,皇輿成播遷。英王受廟略,秉鉞清南邊。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霜臺降群彥,水國奉戎旃。繡服開宴語,天人借樓船。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卷身編蓬下,冥機四十年。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愿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