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兩個人很般配的古詩詞有嗎
1、《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2、《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代: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譯文】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3、《長干行·其一》
唐代: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譯文】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便同你一起在門前做折花的游戲。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
4、《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清代: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譯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卻偏偏不能在一起,兩地分隔。經常想念、盼望卻不能在一起,看著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為誰而來?藍橋相遇并不是難事,難的是即使有不死的靈藥,也不能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與她相會。如果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渡過天河團聚,即使拋卻榮華富貴也甘心。
5、《長恨歌》
唐代: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二、有沒有形容兩人很般配的詩詞啊~
1、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出處:《鵲橋仙·纖云弄巧》
朝代:宋
作者:秦觀
譯文: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2、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出處:《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朝代:宋
作者:蘇軾
譯文: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
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出處:《長干行·其一》
朝代:唐
作者:李白
譯文: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
4、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出處:《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朝代:清
作者:納蘭性德
譯文: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兩個人,命運卻偏偏安排他們兩地相隔,不能在一起。
5、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出處:《長恨歌》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譯文: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
三、形容兩個人很般配的詞語
般配、適合、合適、合意、相宜
一、般配
結親的雙方相稱(chèn)。也指人的衣著、住所等與其身份相稱。也作班配。
引證解釋:叢深 《百年大計》:“她男人去世四年了,他今年都三十五歲了,連個孩子也沒有,也迫切需要找個對象啊!再說也不容易找到個般配的,你們倆真是太般配了。”
二、適合
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過去的經驗未必~當前的情況。
引證解釋:清王筠《菉友肊說》:“‘ 郭冠軍家’四字皆見母,故元謙以雙聲贊美之也,乃婢語本適然,初不知雙聲為何事。”
翻譯:郭冠軍家'四字都被母親,所以元謙以雙聲贊美的原因,于是她告訴本偶然,起初不知道雙聲做什么事。
三、合適
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這雙鞋你穿著正~。這個字用在這里不~。也作合式。
引證解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這兩包東西拿在手里, 陶阿毛 感到合適而又得體。”
四、合意
合乎心意;中意。
引證解釋: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現在要十分合意的稿,也很難。”
五、相宜
適宜:他做這種工作很~。剛吃過飯就劇烈運動是不~的。
引證解釋: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野外演習時,不管是水是泥,喊臥下就得臥下,這些規矩紀律真不大同本地小孩性格相宜!”
四、描寫夫妻相配和睦相處的美好詞語有哪些
宜室宜家意謂夫妻相守,家庭順和。
《詩經?周南?桃 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金諾無嫌意謂夫妻之間互相信守承諾無以嫌棄。
金諾, 珍貴如金的諾言。《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諺曰:得黃 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夫貴妻榮意謂丈夫尊貴,妻子也隨之光榮。 唐?唐正辭 《太子賓客趙夫人夏侯氐墓志》,魚軒象服,夫貴妻榮。”
伉儷情深意謂夫妻之間感情篤深。伉偭,即夫妻。
明? 沈得符《萬歷野獲編》:“蓋圣德仁厚,加以中宮前后同憂患者 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 夫妻恩愛意謂夫妻生活甜蜜,相互的感情日日彌增。
《文選?古詩四首》:“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男才女貌意謂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
用于贊美新婚 或年輕夫婦。 玉樹瓊枝意謂夫妻才貌之美。
原指樹木華美。唐?李 煜《破陣子》:“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互敬互愛意謂互相敬重,互相愛慕。 常用于對新婚夫妻 的祝詞,希望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白頭偕老。
鳳舞龍飛意謂夫妻興高采烈,沉浸于歡天喜地的心情。 原指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鳳麟起舞意謂夫妻極為相配,歡然躍舞。鳳麟,鳳凰與 麒麟,吉祥動物。
與“鳳舞龍飛”含義相近。 鳳翥龍翔意謂夫妻雙雙,比翼齊飛。
鳳,鳳凰的簡稱。 翥,即飛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愛彼之貌容兮,香 培玉篆;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龍騰鳳翔意謂夫妻的才華各自都得到出色的施展。
與 “鳳翥龍翔”含義相近。龍、鳳,喻男女。
騰,即騰躍,騰飛。 樂賦唱隨意謂夫妻相處相隨,十分和諧。
唱隨偕老意謂夫妻和睦,永遠到老。明?凌濛初《初刻 拍案驚奇》卷二十:“春郎夫妻也各自默默地禱祝。
自此上下 和睦,夫唱婦隨。”亦作“夫唱婦隨,相偕到老”。
。
五、有哪些表示戀人般配的詩句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關雎》
解釋: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解釋: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便同你一起在門前做折花的游戲。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
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解釋: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4、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解釋: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么,竟會令這兩只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
5、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解釋:卻不知不覺耽擱了刺繡,笑著問丈夫:“鴛鴦二字怎么寫?”
6、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蘇小小《西陵歌》
解釋:一個乘坐馬車,一個騎著駿馬。
7、郎如洛陽花,妾似武昌柳。兩地惜春風,何時一攜手?——張碧蘭《寄阮郎》
解釋:男的就好像洛陽花,女的就好像武昌的柳樹。兩個地方很高尚的植物,什么時候能放在一起呢?
8、贈子檳榔花,雜以扶留葉。二物合成甘,有如郎與妾。——屈大均《雜詩》
解釋:贈送給你檳榔花,中間雜夾這扶留葉。兩種植物放在一起會產生甘甜的味道,就好像是男和女的在一起一樣很般配。
9、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則丑村則村意相投。則為他丑心兒真,博得我村情兒厚。似這般丑眷屬,村配偶,只除天上有。——蘭楚芳《南呂四塊玉》
解釋:這樣的情侶搭檔,一個相貌丑陋,一個舉止粗俗,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審美概念。但是,仔細想想,它仍然是合乎傳統愛情的般配規律的。因此,他們也可謂佳偶天成。只不過,這樣的佳偶,不適合于給他人觀賞,只適合于當事人自我陶醉。
10、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莊《思帝鄉·春日游》
解釋:我想以身相許嫁給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縱使他薄情無義拋棄我,也不后悔也不害羞。
六、形容兩個人很般配的詞語
般配、適合、合適、合意、相宜一、般配結親的雙方相稱(chèn)。
也指人的衣著、住所等與其身份相稱。也作班配。
引證解釋:叢深 《百年大計》:“她男人去世四年了,他今年都三十五歲了,連個孩子也沒有,也迫切需要找個對象啊!再說也不容易找到個般配的,你們倆真是太般配了。”二、適合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過去的經驗未必~當前的情況。
引證解釋:清王筠《菉友肊說》:“‘ 郭冠軍家’四字皆見母,故元謙以雙聲贊美之也,乃婢語本適然,初不知雙聲為何事。”翻譯:郭冠軍家'四字都被母親,所以元謙以雙聲贊美的原因,于是她告訴本偶然,起初不知道雙聲做什么事。
三、合適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這雙鞋你穿著正~。這個字用在這里不~。
也作合式。引證解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這兩包東西拿在手里, 陶阿毛 感到合適而又得體。”
四、合意合乎心意;中意。引證解釋: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現在要十分合意的稿,也很難。”
五、相宜適宜:他做這種工作很~。剛吃過飯就劇烈運動是不~的。
引證解釋: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野外演習時,不管是水是泥,喊臥下就得臥下,這些規矩紀律真不大同本地小孩性格相宜!”。
七、有沒有什么古詩是表達兩個人很相愛的詩句
1、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留別妻》兩漢:蘇武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釋義:
和你結發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
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么美好的時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么時候了。
當星辰隱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別了,
因為要到戰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與你團聚。
與你依依不舍長時間的握著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為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現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么幸福歡樂的時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著,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你……
2、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千秋歲·數聲鶗鴂》宋代: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凝殘月 一作:孤燈滅)
釋義:
數聲杜鵑的鳴啼,又報告爛漫春光將要凋謝。惜春人更想將那殘花折。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
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尚留一彎殘月。
3、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五代:顧夐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釋義:
漫漫長夜你撇下我遠走到哪里?沒有一點音訊。香閣門兒關上,眉兒緊緊皺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尋?怨恨這孤眠獨寢。只有換我的心,變作你的心,你才會知道這相思有多么深。
4、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釋義: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里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5、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擊鼓》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釋義: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八、表達兩個人很相愛的古詩詩句有哪些
1、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白頭吟》
2、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暮秋獨游曲江》
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5、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鳳棲桐》
1、《白頭吟》 卓文君 漢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2、《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 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4、《竹枝詞二首·其一》劉禹錫 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5、《鳳棲梧》 柳永 北宋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有憔悴。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兩個人很般配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