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高山的詩句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而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李白《蜀道難》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茅檐》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2:云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3: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5: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渭水綠溶溶,華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麗,君子在其中。才與世會合,物隨誠感通。
德星降人福,時雨助歲功。化行人無訟,囹圄千日空。
政順氣亦和,黍稷三年豐。客自帝城來,驅馬出關東。
愛此一郡人,如見太古風。方今天子心,憂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盡得如袁公。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8:客路瞻太華,三峰高際天。夏云亙百里,合沓遙相連。
雷雨飛半腹,太陽在其巔。翠微關上近,瀑布林梢懸。
愛此眾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陰煙。
曾是朝百靈,亦聞會群仙。9:老夫高臥文殊臺,拄杖夜撞青天開。
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王陽明10: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1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2:人言遭劫火,金源亂兵里。13: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14: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16: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17: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18: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1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20: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21: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唐·李白《游泰山》其一22:種豆南山下,草勝豆苗稀。
23: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謝靈運《泰山吟》24:心潮逐浪高。
流水心不競。25: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26: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7: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28: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吳均《與朱元思書》)29: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30: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云構歲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宕斯字,可以盡天年。3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32: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33: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
3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35: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3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37:清代施閏章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
——《雪中望岱宗》38: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39: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0: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41:南浦別(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4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43:緬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
可但發其蒙,端能病斯愈。44: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唐·孫魴《湖上望廬山》45:不獨有聲流出此,會歸滄海助波瀾。
4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高臥今何在,東山似此山。
4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48:百川沸騰,山冢碎甭。
高谷為岸,深谷為陵。49: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
王官不可闕,未宜后諸生。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關于高山的詩句 60句好詞好句。
50:思鄉作【唐】布燮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51:佛手靈崖作道場,仙人洞里祭純陽;華胥夢里十年相,簪笏門中百味傷;漫步蓬萊羨美境,常游廬嶺愛風光;千年苦守不離去,只為清醇一滴香。——《清醇一滴香》52: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53: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54: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55: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56: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57: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億。
二、描寫高山的詩句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三、描寫高山的古詩5首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巫山高 鄭世翼
巫山凌太清,
岧峣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
靄靄朝云生。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 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 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 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 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 投跡歸此地。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四、李白古詩5首
塞下曲
李白
其一
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 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 直為斬樓蘭
其二
天兵下北荒 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 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其三
駿馬似風飚 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 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 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 獨有霍嫖姚
其四
白馬黃金塞 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 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 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 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 流淚空自知
其五
塞虜乘秋下 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 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 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 少婦莫長嗟
其六
烽火動沙漠 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 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 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 一戰凈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