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小草的詩句是古詩
1.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2.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13.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14.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5.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16.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17.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二、關于草的詩句
1.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2.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13.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14.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5.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16.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17.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三、關于小草的成語和詩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描寫樹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 《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5..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6.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7.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48.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解】: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黃瓜是小草,春風何足嘆. 葛藟縈樛木,兔絲附女蘿;夭夭二小草,洪蔭仰巨柯. 內家新賜密云龍,只到調元六七公;賴有家山供小草,猶堪詩老薦春風. 論卷排成手自刪,多慚小草落人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
古詩中草的形象 自然界隨處可見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國古典詩歌中.早在《詩經》里就有近十處出現了草的身影.當然,這時還主要是用草來起興.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黃”等.在《楚辭》中,草的出現就更顯為頻繁.從屈原作品開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貞”的傳統.這一傳統在 中國詩史上影響深遠.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屈原《離騷》)“香草為君子,名花為長卿”(王維《春過賀遂員外藥園》)屈原以芳草喻賢才君子,而以蕭艾比變節退化了的人才.王維詩比喻更為明顯,無須詮釋.再如孟浩然詩句“欲尋芳草去,惜與古人違”(《留別王維》)和文天祥詩句“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興》),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歸隱,文天祥希冀復國.《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后,草又成為寄托離別情懷、懷人思緒的物象.在江淹《別賦》中就有這樣的描寫:“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軍南浦,傷如之何!”這一意境常常在古詩中出現.比如:“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謝眺《酬王晉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詩人著眼于草每到春來總要重現新綠,好像回歸一樣,所以常把草作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一別幾時見,春草還從舊處生”(顧況《贈遠》)及“春水悠悠春草綠,對此思君淚斷續”(姚月華《怨詩》),都是如此.綠草重生,而友人難見,詩人對此難免頓生惆悵,悲傷斷腸.所以古典詩詞中,經常看到“芳草”與“斷腸”聯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韋莊《謁金門》)、“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朱淑真《謁金門》).還有一些詩詞盡管同樣是借草寄托離情,卻并非著眼于春草重生像回歸一樣,即由草的“歸”聯想到人的歸,而是又有新的立足點.比如,漢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冶詩句:“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送閻二十六赴郯縣》),還有李煜的著名詞句“離情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這些都是著眼于草的連綿,以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樣連綿不絕、無處不在的愁情.同樣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詩人筆下,表現總是多彩多姿.詩人常用一種移情的手法,即將主觀感情外化到客觀事物上.比如,“故人形跡滅,秋草向南悲”(顧況《別李別駕》)、“上有如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別》).實際上是人悲、人傷心,詩人卻說草悲、草傷心,這樣就顯得靈動含蓄,讓人覺得余味無窮.在表達懷人情愫的詩句中,還有一十分成功的、類似借代的表現手法,如“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綠羅裙顏色與草色相同,所以詩人就“愛屋及烏”,由于想起愛人羅裙的顏色,故而憐愛普天下的芳草了.本是以羅裙代指愛人,繼而以羅裙的顏色代指愛人,后又以羅裙顏色相同的芳草來代指愛人了.牛希濟詞句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藝術流程.其實這種構思漢樂府中就出現過:“綠袍似青草,草長條風舒.”就是以草、袍一色展開聯想的.草又常被用來表現悲傷的情感,這大概是因為秋草、荒草極易觸動人的感傷情緒.比如“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寇準《踏莎行》)、“高梧月白繞非鵲,衰草寒露啼鳴螀”(陸游《秋興》).草在渲染悲哀氣氛中的作用極強,因而在挽歌、懷古詩中,草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楊亦蕭蕭”(陶淵明《挽歌詩》)、“春草何茫茫,王孫舊此游”(劉長卿《過漂母墓》),后者如“君王不少見,芳草舊宮春.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劉長卿《青草宮懷古》),“傷心欲問前朝事,唯見長江流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竇鞏《南游感興》)至于杜甫與崔灝的名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就更為人們所熟知了.草還常常被用來寄托生命短促的無可奈何的慨嘆.在《四座且莫喧》中就已有“香草難久居,空余蕙草殘”的詩句,以香風不久、蕙草空殘比喻俗人竭力追求浮名,雖博得一時稱賞,而終將歸于虛無.徐干《室思》也說:“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格調也很低沉.李賀《南園十三首》則不同,詩曰:“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盡管同樣是以花草起興,卻表現出珍惜青春、積極用世的思想.至于白居易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則更顯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將感傷情緒一掃而光.作為詩人主觀情志的依托,草的意象表現出豐富而復雜的內涵.“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以寸草難以回報春光的照臨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撫愛;“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是以碧綠的草色比喻消閑的人心和淡泊寧靜情懷;“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形容讀書之樂如窗前春草綿綿無際;“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越秋天”則是借草木榮枯揭示自然規律.可見草的豐富內涵在古詩中得了充分的開拓.在古代詩人豐富想象力的光輝照耀下,草這一意象更顯得千姿百態,生機勃勃.。
五、【描寫草、山、風和海的成語和詩句】
描寫草的成語和詩句:寸草不生 寸草春暉 長林豐草 草木俱朽 草滿囹圄 草木知威 草長鶯飛 風吹草動 風行草偃 驚蛇入草 蔓草難除 美人香草 奇花異草 琪花瑤草 十步芳草 閑花野草 依草附木 野草閑花 一草一木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1.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描寫樹 描寫山的成語和詩句:崇山峻嶺 山明水秀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峰巒雄偉 漫山遍野 江山如畫 還我河山 湖光山色 山窮水盡 大好河山 刀山火海 地動山搖 錦繡河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描寫風的成語和詩句:風餐露宿 風馳電掣 風吹草動 風刀霜劍 風風火火 風和日麗 風花雪月風卷殘云 風口浪尖 風流云散 風馬牛不相及 風平浪靜 風起云涌 風清弊絕風聲鶴唳 風調雨順 風言風語 風雨飄搖 風雨同舟 風中之燭 風燭殘年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寫海的成語和詩句:挨山塞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歸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才大如海 醋海翻波 滄海橫流 滄海桑田 滄海一鱗 滄海一粟 滄海遺珠 曾經滄海 辭金蹈海 持蠡測海 愁山悶海 春深似海 地負海涵 蕩海拔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將進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東漢 曹操《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