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張掖丹霞地貌的古代文章或詩句有哪些
憶丹霞山居(明)李永茂 云半結廬夜授經,流泉細細曉來聽。
天空但立千群竹,月落猶余數點星。 雁陣南飛悲故國,螺川西望恨街亭。
三巖一出秋容老,慚愧閑身泛水萍。 其二 倚杖鋤茶續陸經,喈喈野鳥傍林聽。
客來共踏花間露,老去徒憐鬢上星。 未辟入州開幕府,空勞午夢泣新亭。
曾緣多病覓新藥,卻熱應須瀚海萍。 其三 花卸花開逐歲經,松風松雨四時聽。
長閑獨賦關山月,小集俄占太史星。 丹詔一陽瞻鳳輦,捷書萬里發虢亭。
孤臣強揾昏朝淚,高要峽邊誦野萍。 擴展資料: 張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
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
這里的丹霞地貌發育于距今約2億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 一般認為,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稱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1928年,馮景蘭等在粵北仁化縣發現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此后又有多人對其概念進行闡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掖丹霞地貌。
二、作文《七彩丹霞的奇觀》450字
領略了“大漠孤煙直”的鳴沙山,去過壯觀、氣勢磅礴的敦煌莫高窟,今天,我要揭開七彩丹霞的神秘面紗。
當朝霞的第一金光灑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我們來到了聞名遐邇的張掖七彩丹霞。沿著曲曲環環的游步道,我們登上觀景臺。
一座座長彩山連綿不斷,蜿蜒起伏,層層疊疊。看,那邊的一座山,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著彩色絲綢裙。
在陽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彩色的衣裙隨風舞動,婀娜多姿;再看那座,彩色的線條五彩斑斕,猶如五顏六色地海浪,一層一層,一圈圈地蕩漾開去。天空蔚藍蔚藍的,金色的陽光傾瀉而下,彩色山變得更加絢麗奪目,遠遠望去,好像哪位畫家遺忘的顏料盒。
在大片的彩色山之中,令我最難忘的就是那只開屏的“孔雀”。幾座山峰狀如開屏的尾羽,一片是紅的,一片是藍的,還有綠的、橙的、黃的,美麗極了!“孔雀”昂首挺胸,好像在說:“四方賓客們,快來和我合影吧!”丹霞地貌處處看,但七彩丹霞唯此處觀。
它經過上億年的沉積,流水的腐蝕和風化才形成的。如此壯美的景觀真是令人驚嘆啊!。
三、作文《七彩丹霞的奇觀》500字
今天我們到了甘肅的張掖,去觀看了全國最漂亮的七彩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這里的山呈現出紅黃等不同的七彩顏色,有點地方有地殼斷層,讓原來藏在山底下的山體露出不同層次的顏色。我們到那里時正當下午,燦爛的陽光畫龍點睛,給風景如畫的丹霞山罩上了一層亮亮的金光,讓原來就很美麗的丹霞山更加耀眼。
丹霞的山巒蜿蜒曲折,山上的巖石是七彩的,這美景總是讓人流連忘返。我覺得最美的是七彩屏,它像是一只尾巴向下卻正在開屏的美麗孔雀。
那巨大的屏上有著五彩斑斕的顏色,仿佛在說,“請看我,我很美麗吧!”有一個景點叫“眾僧拜佛”,也真是惟妙惟肖。前方的一個個圓形土堆像一個個跪拜的小和尚,后面的的一座,特別像一座睡佛,整個臉部和身體都活靈活現。
還有一個叫睡美人的景點,我從二個角度看,都可以看到睡美人的樣子,只不過是不一樣的山峰組成。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睡美人呢?我和劉泠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一個說這個,另一個說是那個,可最后還是沒有分清楚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睡美人。
最后我們爬上山坡去看日落,可惜今天太陽仿佛害羞了,看到那么多人來看日落,到了天邊就躲到云層背后去了,很可惜我們沒有看到日落時最輝煌的色彩。到山下時,我看到海報上漂亮的日落時分,就用相機拍了海報,在相機中看,好象我們真的像是拍到了日落時刻的丹霞。
黃昏的天色慢慢暗下來,我們跟七彩丹霞山戀戀不舍地告別,出發去新的地方。
四、張掖七彩丹霞英語介紹
張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
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
這里的丹霞地貌發育于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 最近,這里發現了鮮為人知的地貌景觀——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群,迄今已發現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連山北麓,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5~10公里,分布面積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
張掖丹霞地貌位于臨澤倪家營南臺子村,距張掖市40公里。在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 張掖丹霞地貌分布廣闊,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艷麗,是我國干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張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臨澤、肅南兩縣境內,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層級錯落交替、巖壁陡峭、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班斕而稱奇,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練、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觀令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詩似畫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地說,它是漫長歷史時期地殼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丹霞地質構造是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主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于一身,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為一體。 雄,即雄偉之美。
它的山峰由懸崖峭壁構成,許多崖壁高達幾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勁露,光滑削齊,氣勢磅礴,蒼勁雄渾,可謂“霞山擬岱宗,錦石梁父耳”,“仰覺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獨標峙,登之心曠然”,雄偉而富有力度,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滿陽剛之美險,即險峻之美。“無限風光在險峰”,唯險峻能激發人們的向上、探討精神,故智勇者登之。
以赤壁丹崖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發怵,大部分懸崖無法攀登。古人有“棧道依松劃,危樓疊石連”,“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飛鳥回翔不敢度”等詩句,形容祁連山丹霞的險峻之美亦不為過。
奇,即奇特之美。縱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變化萬千,似物似景,堡狀、錐狀、塔狀,似人、似物、似鳥、似獸,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組合有序,如“萬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謂“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尤其晨霧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樓,又如仙山瓊閣,觀之令人贊嘆不已,讓你覺得它們是雕塑大師的藝術杰作,但卻無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即幽靜之美。
游覽總長3公里的蘆葦溝,只見赤壁千仞,峰回路轉,一步一景,人移景變,別有一番情趣。環望四周,雄奇詭險,千怪萬狀,險象環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
石徑兩旁山峰聳峙,高山之巔石堡盤踞,猶如神秘的古堡給世人演繹傳奇的神話故事,讓人禁不住展開漫無邊際的遐想與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懷古今之萬事,那煙嵐霧靄之下,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隱藏著多少未解之謎,撩撥著人們尋幽探秘的遐想。 美,即形態之美,結構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變幻之美。
丹霞之美是一種無需雕飾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現為峰林結構,其山石高下參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組合有序,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
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藍天,景色相當奇麗。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機質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紅色,七彩斑斕,在藍天、白云襯映之下,和諧中產生對比,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
山峰隨著時間、天氣的變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斷變換,層次分明,早上可以看到日出的奇觀,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一日之中,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觀賞。
張掖丹霞地貌8月被《圖說天下·國家地理》編委會評為“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之一。 張掖丹霞地貌分布廣闊,主要分布在臨澤、肅南兩縣,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入圍“中國最美六處奇異地貌”的其他五處為:九。
五、游覽丹霞導游詞舊5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神奇壯觀、美麗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觀光游覽。
張掖丹霞地貌景觀區是省級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39—56公里,海拔高度2000一3 800米,面積約5 l O多平方公里。景觀區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區和丹霞奇觀區兩大景觀區。
七彩丹霞區主要分布在臨澤縣倪家營鄉,丹霞奇觀區主要分布在肅南縣康樂鄉、白銀鄉地段。張掖丹霞地貌被中國丹霞地貌旅游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會長、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黃進教授譽為“張掖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 “張掖彩色丘陵中國第一”, “張掖丹霞地貌是中國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
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跡,它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后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澳大利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最廣,其中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最為出名。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國達教授以發育典型的丹霞山為代表,命名了一種新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為學術界所接受與采用。
張掖丹霞地貌集廣東丹霞山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于一體,還兼有新疆五彩城 的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是我國干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氣勢之磅礴、面積之廣闊、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舉世罕見,全國一流,實屬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七彩丹霞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臨澤人民的一份寶貴的自然遺產,2005年6月,黃進先生對臨澤丹霞地貌進行了全面考察,認為臨澤丹霞地貌面積博大,氣勢磅礴,場面壯觀,形態豐富,造型奇特,色彩艷麗,是我國干旱地區另一種丹霞地貌類型——彩丘式丹霞,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舉世罕見,中國第一,黃進先生評價彩色丘陵為“天然去修飾,四季見秋山”。中國科學院尹澤生研究員的評價是“像大地噴灑炙焰烈火,似山巖披上五彩霓裳,這是一處與眾不同的丹霞地貌”。
眾多專家學者均對彩色丘陵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臨澤七彩丹霞旅游區1號觀景臺,我們臨澤七彩丹霞區位于倪家營鄉南臺村二社向南1·7公里處,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35公里,北距臨澤1 O公里,海拔高度1 800一2200米:,分布面積約50平方公里。
臨澤七彩丹霞奇觀以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在陽光的照射下,丹霞奇觀遠看似朝霞升騰,近看色彩斑斕,有紅色、白色、黃色紋理,色帶隨著山勢起伏呈波浪狀.猶如艷麗的彩帶隨風蜿蜒飄動,讓觀者嘆為觀止。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勢向遠處看,其經典之處依次為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練、琉璃峰、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峰、七彩菇、大扇貝等 l l處奇觀,這些景觀與周邊的山巒、河流、田園、村莊、炊煙相輝映,構成了一幅風景名畫,滿目山巒,是色彩的堆涌,是壯美的組合,像一幅幅壯麗的天然圖畫,呈現于天地之間,四時不同,景色迥異;晨昏之間,造型奇特。數十公里的綿延群山,連同遠處的雪峰,堪稱天下絕景。
剛才有位游客朋友問我,七彩丹霞的形成過程,說起它的形成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這段傳說跟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有關。
《淮南子·天文訓》說:“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意思是說,遠古時期,共工和顓頊這兩個部族的英雄之間為了爭帝,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直打的天昏地暗,山裂地陷,日月星辰移位,把西天的天柱撞斷了,西天開了一個窟窿,導致天傾斜而洪水漶漫。
女媧娘娘補天來到西昆侖,從四面八方采集來五彩石,用神力碾成粉末,用昆侖山的玉液瓊漿調和,然后開始補天穹的窟窿。西天有個叫窫窳的妖魘,蛇身獅首,兇惡猙獰,出沒于祁連山下的弱水中,也就是今天的黑河,以吃人為生,擾得弱水兩岸的百姓不得安生,他聽到美麗善良的女媧來補天后,覬覦女媧的美色,邪念頓生,化作一個青年男子前去幫忙,女媧娘娘識破他的詭計,正色勸他用心修行,爭取早日得道成仙。
窫窳惱羞成怒,想和女媧正面交鋒,法力又不及,便暗地里破壞女媧補天,一夜之間施展妖術,把五彩石粉末吹散到滿山遍野。女媧一覺醒來,看到朝陽映照下的祁連山五彩紛呈,分外耀眼,大吃一驚,一細看,才發現五彩粉末不見了,她立刻想到是惡魔窫窳所為,女媧略施法力五彩粉又聚攏在了一起,但一部分附著在了山頭上,把山染得燦爛無比。
為了防止惡魔繼續搗亂,她安排兩個侍女輪流值班,侍女一個叫朝霞,一個晚霞,按女媧娘娘的吩咐,盡職盡責,晝夜不離,幫助女媧順利補好了天上的窟窿。但朝霞和晚霞因勞累過度,香消玉殞長眠祁連。
她們死后,化作霞光,早晚相映,為祁連山披。
六、贊美云南的詩句有哪些
《七彩云南》 、《云南行》、《憶游云南》、《印象云南》、《云南風光》、《云南懷念》、《走路去云南》
云南,簡稱云(滇),省會昆明,位于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人,是截至2013年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說法是因位于“云嶺之南”而得名。面積3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占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與云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云南3個鄰國是緬甸、老撾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云南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擁有麗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龍雪山、洱海、滇池、撫仙湖、梅里雪山、普達措國家公園、噶丹松贊林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旅游景點。
七、描寫云南的詩歌
大觀樓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來源http://**view/* 有解釋和鑒賞、、
觀隔世美景覽絕妙勝跡盡在七彩云南,
尋天外風情找新奇人文自是多姿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