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扇{字}的詩句
朝云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云雨仙。 戲贈孫公素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披扇當年笑溫嶠,握刀晚歲戰劉郎。
不須戚戚如馮衍,便與時時說李陽。 端午帖子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一扇清風灑面寒,應緣飛白在冰紈。
坐知四海蒙膏澤,沐浴君王德似蘭。 去年秋扇二絕句 年代:【宋】 作者:【蘇轍】 篋中秋扇委塵埃,春晚炎風拂面來。
舊物不辭為世用,故人相見莫心猜。 西湖舊夢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月香水影逋梅白,雨色晴光坡柳青。
一個銷金鍋子里,舞裾歌扇不曾停。 宮詞 年代:【宋】 作者:【王珪】 簾旌風卷綠波流,繡扇紅鸞五彩樓。
撮角茶床金釘校,暗花香印錦紋頭。 端午詞·東宮閣 年代:【宋】 作者:【晏殊】 百藥初收味最良,玉函仍啟太清方。
扇裁葵葉風頻度,漏轉金胥日更長。 偶成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珍禽飲盆池,將扇撲窗戶。
一聲驚得飛,再聲驚不去。 苦熱 年代:【宋】 作者:【楊億】 極目長天度鳥稀,纖蘿不動轉晨暉。
已裁圓月班姬扇,更換輕云子產衣。 河朔一時觴封舉,臨淄萬井汗交揮。
冰丸雪散成虛設,欲借飆輪羾紫微。 四月 年代:【明】 作者:【文徵明】 春雨綠陰肥,雨晴春亦歸。
花殘鶯獨囀,草長燕交飛。 香篋青繒扇,筠窗白葛衣。
拋書尋午枕,新暖夢依微。 西湖 年代:【元】 作者:【楊維楨】 西湖風景開圖畫,墨客騷人入詠嗟。
扇底龍魚吹日影,鏡中鶯燕老年華。 蘇堤物換前朝柳,葛嶺人耕故相家。
今日消沉一杯水,兩峰長照夕陽斜。 團扇仕女 年代:【明】 作者:【姚綸】 濃黛消香淡兩蛾,花陰試步學凌波。
專房自倚傾城色,不怕涼風到扇羅。 落花 年代:【明】 作者:【羽素蘭】 一憑風勢自徘徊,吹墮東籬成錦堆。
無語對人羞糞土,有情留別向莓苔。 掉頭猶望君王幸,舞袖還隨歌扇開。
誰道趙家身似燕,不飛金屋委塵埃。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赤日炎炎似火燒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鷓鴣天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賀新郎 年代:【宋】 作者:【葉夢得】 睡起流鶯語,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
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 漸暖靄、初回輕暑。
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 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
無限樓前滄波意,誰采頻花寄取? 但悵望、蘭舟容與, 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 誰為我,唱金縷。
過秦樓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彥】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 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 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沈書遠。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 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
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 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
白羽扇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竹樓 年代:【唐】 作者:【李嘉佑】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月 年代:【唐】 作者:【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芭蕉 年代:【宋】 作者:【姚勉】 窗外幾芭蕉,幽懷慰寂寥。 晚家風颭颭,秋稱雨瀟瀟。
清滴漁篷碎,徐翻鳳扇搖。 進修期似爾,日日長新苗。
夜坐 年代:【宋】 作者:【葉茵】 秋院稚涼生,看書睡未能。 扇閑螢撲袂,窗破鼠窺燈。
晚境物華異,清宵道氣增。 鄰家猶不寐,席地話豐登。
長門怨 年代:【宋】 作者:【岳珂】 驚風不成雨,行云去無蹤。 妾生三十年,著藉長門宮。
宮車轆轆春雷曉,明星初熒綠云擾。 增成丙舍爭迎鑾,似有長門閉花鳥。
黃門開玉匙,畫史圖蛾眉。 金鋪振瓊鑰,玉秀生銅池。
朝陽才回金屋在,轉盼不堪人事改。 入宮已作鄭袖啼,出塞那知延壽賣。
花殘鳥語頻,長門春復春。 花鳥易驚老,況復門內人。
東風動地夜來惡,萬翠千紅繞簾幙。 當熊自有匪石心,肯肩班姬秋扉薄。
長門勿輕怨,視此篋中扇。 白華兮綠衣,知古兮有之。
竹奴 年代:【宋】 作者:【曾幾】 霧帳桃笙晝寢馀,此君那可一朝無。 秋來冷落同班扇,歲晚溫柔是錫奴。
飛螢詞 年代:【宋】 作者:【張耒】 碧梧含風夏夜清,林塘五月初飛螢。 翠屏玉簟起涼思,一點秋心從此生。
方池水深溪雨積,上下輝輝亂凝碧。 幸因簾卷到華堂,不畏人驚照瑤席。
漢宮千門連萬戶,夜夜熒煌暗中度。 光流太液池上波,影落金盤月中露。
銀闕蒼蒼玉漏遲,年年為爾足愁思。 長門怨妾不成寐,團扇美人還賦詩。
避暑風廊。
二、帶扇字的詩
朝云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云雨仙。 戲贈孫公素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披扇當年笑溫嶠,握刀晚歲戰劉郎。
不須戚戚如馮衍,便與時時說李陽。 端午帖子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一扇清風灑面寒,應緣飛白在冰紈。
坐知四海蒙膏澤,沐浴君王德似蘭。 去年秋扇二絕句 年代:【宋】 作者:【蘇轍】 篋中秋扇委塵埃,春晚炎風拂面來。
舊物不辭為世用,故人相見莫心猜。 西湖舊夢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月香水影逋梅白,雨色晴光坡柳青。
一個銷金鍋子里,舞裾歌扇不曾停。 宮詞 年代:【宋】 作者:【王珪】 簾旌風卷綠波流,繡扇紅鸞五彩樓。
撮角茶床金釘校,暗花香印錦紋頭。 端午詞·東宮閣 年代:【宋】 作者:【晏殊】 百藥初收味最良,玉函仍啟太清方。
扇裁葵葉風頻度,漏轉金胥日更長。 偶成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珍禽飲盆池,將扇撲窗戶。
一聲驚得飛,再聲驚不去。 苦熱 年代:【宋】 作者:【楊億】 極目長天度鳥稀,纖蘿不動轉晨暉。
已裁圓月班姬扇,更換輕云子產衣。 河朔一時觴封舉,臨淄萬井汗交揮。
冰丸雪散成虛設,欲借飆輪羾紫微。 四月 年代:【明】 作者:【文徵明】 春雨綠陰肥,雨晴春亦歸。
花殘鶯獨囀,草長燕交飛。 香篋青繒扇,筠窗白葛衣。
拋書尋午枕,新暖夢依微。 西湖 年代:【元】 作者:【楊維楨】 西湖風景開圖畫,墨客騷人入詠嗟。
扇底龍魚吹日影,鏡中鶯燕老年華。 蘇堤物換前朝柳,葛嶺人耕故相家。
今日消沉一杯水,兩峰長照夕陽斜。 團扇仕女 年代:【明】 作者:【姚綸】 濃黛消香淡兩蛾,花陰試步學凌波。
專房自倚傾城色,不怕涼風到扇羅。 落花 年代:【明】 作者:【羽素蘭】 一憑風勢自徘徊,吹墮東籬成錦堆。
無語對人羞糞土,有情留別向莓苔。 掉頭猶望君王幸,舞袖還隨歌扇開。
誰道趙家身似燕,不飛金屋委塵埃。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赤日炎炎似火燒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鷓鴣天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賀新郎 年代:【宋】 作者:【葉夢得】 睡起流鶯語,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
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 漸暖靄、初回輕暑。
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 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
無限樓前滄波意,誰采頻花寄取? 但悵望、蘭舟容與, 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 誰為我,唱金縷。
過秦樓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彥】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 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 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沈書遠。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 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
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 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
白羽扇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竹樓 年代:【唐】 作者:【李嘉佑】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月 年代:【唐】 作者:【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芭蕉 年代:【宋】 作者:【姚勉】 窗外幾芭蕉,幽懷慰寂寥。 晚家風颭颭,秋稱雨瀟瀟。
清滴漁篷碎,徐翻鳳扇搖。 進修期似爾,日日長新苗。
夜坐 年代:【宋】 作者:【葉茵】 秋院稚涼生,看書睡未能。 扇閑螢撲袂,窗破鼠窺燈。
晚境物華異,清宵道氣增。 鄰家猶不寐,席地話豐登。
長門怨 年代:【宋】 作者:【岳珂】 驚風不成雨,行云去無蹤。 妾生三十年,著藉長門宮。
宮車轆轆春雷曉,明星初熒綠云擾。 增成丙舍爭迎鑾,似有長門閉花鳥。
黃門開玉匙,畫史圖蛾眉。 金鋪振瓊鑰,玉秀生銅池。
朝陽才回金屋在,轉盼不堪人事改。 入宮已作鄭袖啼,出塞那知延壽賣。
花殘鳥語頻,長門春復春。 花鳥易驚老,況復門內人。
東風動地夜來惡,萬翠千紅繞簾幙。 當熊自有匪石心,肯肩班姬秋扉薄。
長門勿輕怨,視此篋中扇。 白華兮綠衣,知古兮有之。
竹奴 年代:【宋】 作者:【曾幾】 霧帳桃笙晝寢馀,此君那可一朝無。 秋來冷落同班扇,歲晚溫柔是錫奴。
飛螢詞 年代:【宋】 作者:【張耒】 碧梧含風夏夜清,林塘五月初飛螢。 翠屏玉簟起涼思,一點秋心從此生。
方池水深溪雨積,上下輝輝亂凝碧。 幸因簾卷到華堂,不畏人驚照瑤席。
漢宮千門連萬戶,夜夜熒煌暗中度。 光流太液池上波,。
三、帶有扇的古詩
《團扇詩》
新裂齊紈素, 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 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團扇歌》
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
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
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
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題秋風紈扇圖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家誰不逐炎涼。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調笑令·團扇
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四、形容扇的詩句
【標題】:賦得福州白竹扇子(探得輕字)
【年代】:唐
【作者】:張祜
【內容】:--------------------
金泥小扇謾多情,未勝南工巧織成。藤縷雪光纏柄滑,
篾鋪銀薄露花輕。清風坐向羅衫起,明月看從玉手生。
猶賴早時君不棄,每憐初作合歡名。
【標題】:扇
【年代】:唐
【作者】:陸暢
【體裁】:七絕
【內容】:--------------------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標題】:扇
【年代】:唐
【作者】:李嶠
【體裁】:五律
【內容】:--------------------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五、求帶有團扇宮扇的詩詞之類的文字
圓扇,也叫“宮扇”、“紈扇”。
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而言。
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
名為“團扇”。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
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征,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至于團扇怎么與凄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婕妤并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漢代后宮嬪妃的稱號。
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漢制,“婕妤”原來僅次于皇后,后從成帝始置昭儀,婕妤位在昭儀之下,爵同上卿,在后妃中地位較高。
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也就是《漢書》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漢書·外戚傳》說她少有才學,工于詩賦,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定為婕妤。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后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班婕妤在后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不與皇帝同車出游,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宮更加突出。
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后,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又稱《怨歌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
后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
伴著冢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余歲,后葬于延陵。 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王昌齡《長信秋詞》云:“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
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
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劉方平《班婕妤》:“夕殿別君王,宮深月似霜。
人幽在長信,螢出向昭陽。露□紅蘭濕,秋凋碧樹傷。
惟當合歡扇,從上篋中藏。”。
六、誰能給我說幾個帶“扇”字的四字成語或者詞語
傳風扇火 〖解釋〗猶扇風點火。比喻鼓動別人做某種事。多用于貶義。
冬扇夏爐 比喻不合時宜
蜂扇蟻聚 〖解釋〗蜂翅扇動,螞蟻聚合。比喻人雖眾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綸巾羽扇 頭戴綸巾,手持羽扇。形容飄逸瀟灑或儒雅風流的風度
秋風團扇 秋風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舊時比喻不再受男子寵愛的女子。
秋風紈扇 秋日涼風至,扇子遂棄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寵。
秋扇見捐 見:被;捐:棄。秋涼以后,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扇風點火 謂進行鼓動或煽動。
扇火止沸 沸:沸騰,指水滾開。用扇風助長火勢的辦法來停止水沸騰。比喻采取的辦法與希望達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扇席溫枕 見“扇枕溫席”。
扇枕溫被 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扇枕溫衾 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溫衾扇枕 同“溫枕扇席”。
溫席扇枕 見“溫枕扇席”。
溫枕扇席 謂侍奉父母無微不至。
舞裙歌扇 見“舞衫歌扇”。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裝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夏爐冬扇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搖鵝毛扇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后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因以“搖鵝毛扇”比喻出謀畫策。
搖羽毛扇 見“搖鵝毛扇”。
羽扇綸巾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