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燕子和歸隱的詩句 各5句
燕子: 1.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
喬吉《天凈沙?即事》 2.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3.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4.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5.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鹽》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寫燕子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陶淵明 寫歸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二、描寫隱居的詩詞
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丘為《題農父廬舍》
2、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秋歸輞川莊作》
3、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王維《春中田園作》
4、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楊慎《出郊》
5、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6、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張炎《渡江云·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7、蠶無夏織桑充寨,田廢春耕犢勞軍。——杜荀鶴《題所居村舍》
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李紳《古風二首/憫農二首》
9、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維《新晴野望》
10、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白居易《春題湖上》
11、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張繼《閭門即事》
12、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徐璣《新涼》
13、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14、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歐陽修《田家》
15、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聶夷中《詠田家/傷田家》
1、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曾幾《蘇秀道中》
2、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韋莊《稻田》
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4、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5、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6、勤苦守恒業,始有數月糧。——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7、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8、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長歌行》
9、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
10、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姚合《莊居野行》
11、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12、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元結《農臣怨》
13、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15、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古風二首/憫農二首》
16、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歐陽炯《南鄉子·路入南中》
17、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18、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9、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20、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于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2、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蘇軾《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
4、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王建《田家行》
5、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韋應物《觀田家》
6、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顏仁郁《農家》
7、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杜荀鶴《山中寡婦/時世行》
8、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李白《樹中草》
9、登車宿遷北,萬頃鋪瓊田。——陸文圭《宿遷道中遇雪》
10、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11、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12、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13、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韋應物《觀田家》
14、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韋應物《觀田家》
15、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溫庭筠《利州南渡》
三、關于燕子和歸隱的詩句 各5句
燕子:
1.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
2.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3.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4.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5.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寫燕子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陶淵明
寫歸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四、白居易現實主義的詩句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年——846年), 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留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處曾相識”等許多不朽詩句。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 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生 平 詩歌理論文學創作本集和研究資料生平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
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
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
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 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
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
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
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直言上書論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
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
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于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志。
詩 歌 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指導思想。
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 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
白居易不僅留下近3000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產生又是 感于事而系于時政。
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
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 辭質而徑”,辭句質樸,表達直率;“言直而切”,直書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實”,內容真實,有案可稽;“體順而肆”,文字流暢,易于吟唱(《新樂府序》)。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 ~ 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
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文學創 作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
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后一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
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志”;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于一時一物,發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
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
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傳神。
另一部分諷諭詩則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
部分《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向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詩也宣揚了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詩從側面表現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解脫。
感傷詩以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長恨歌》歌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婚姻愛情故事,既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寄諷,更有“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感傷和同情。
《琵琶行》則有“天涯淪落人”的遭際之感,且語言成就突出。此二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善于鋪排烘托,聲韻流暢和諧,流傳甚廣。
白氏還有不少贈酬親朋篇什,情真意切,摯樸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
雜律詩在白詩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
五、關于看透世俗歸隱的自創詩句有哪些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翻譯: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
2、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翻譯: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
3、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 __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4、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__歐陽炯《南鄉子·路入南中》
5、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6、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__白居易《村夜》
7、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 __韋莊《稻田》
8、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__孟浩然《田家元日》
9、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__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0、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11、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__張籍《野老歌 / 山農詞》
12、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__顏仁郁《農家》
13、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__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14、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__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5、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__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六、白居易寄情山水的詩句
《白云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此山在吳中最為崷崪高聳,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巖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云泉也”,號稱“吳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以絕句”,“名遂顯于世”。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簾中卻呈現為:“云自無心水自閑”。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云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結尾兩句流露出“既無可戀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緒,集中反映了詩人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的思想,表現了詩人后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將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七、白居易詩句解釋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間
大意: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
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
何要奔沖山下去,給原本紛擾多事的人間推波助瀾?
賞析: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將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詩的風格平淡渾樸,清代田雯謂“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古歡堂集》)這一評語正好道出了這首七絕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