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江南春景的古詩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
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于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
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
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
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
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
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
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注釋]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墻。
3. 酒旗:酒店門前高掛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
當時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 [簡析]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
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
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
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二、寫江南春景的古詩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
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于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
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
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
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
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
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
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注釋]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墻。
3. 酒旗:酒店門前高掛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
當時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 [簡析]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
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
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
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三、《江南春》中描寫景色的詩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
“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
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
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
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四、關于江南春景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關于江南春景的詩詞名句有以下這些。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
唐,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
唐,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
春城而色動微寒 。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
唐,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五、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吳文英】 體裁:【詞】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箬。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翦菖浦自酌。但悵望、一屢新蟾,隨人天角。
鶯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吳文英】 體裁:【詞】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彷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澹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吹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
六、《江南春》中描寫景色的詩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
“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
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
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
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七、描寫江南春景色的古詩
一、江南春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二、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三、江南
【作者】漢樂府 【朝代】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四、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五、江南曲
【作者】柳惲 【朝代】南北朝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譯文
一位婦人在水中小洲上采摘白蘋,江南的日照暖暖的照在水邊。洞庭湖那邊有歸客回來,歸客曾在瀟湘之畔遇見故人。
故人為何至今還不返回?白蘋花已掉落,又一個春天將要過去。歸客不說故人結交新歡之事,只說路途太遙遠難以返回。
八、江南春景的詩句
唐 嚴維 【狀江南·季春】
江南季春天,莼葉細如弦。
池邊草作徑,湖上葉如船。
唐 謝良輔 【狀江南·仲春】
江南仲春天,細雨色如煙。
絲為武昌柳,布作石門泉。
唐 鮑防 【狀江南·孟春】
江南孟春天,荇葉大如錢。
白雪裝梅樹,青袍似葑田。
唐 張祜 【夢江南】
行吟洞庭句,不見洞庭人。
盡日碧江夢,江南紅樹春。
唐 顧況 【相和歌辭·短歌行六首】
何處春風吹曉幕,江南綠水通朱閣。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東風畏花落。
唐 韋莊 【雜曲歌辭·古離別】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馬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唐 白居易 【雜曲歌辭·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唐 陸龜蒙 【春思二首】
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綠旆當風懸。
誰家無事少年子,滿面落花猶醉眠。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
云容覆枕無非白,水色侵磯直是藍。
田種紫芝餐可壽,春來何事戀江南。
唐 左偃 【送人】
一莖兩莖華發生,千枝萬枝梨花白。
春色江南獨未歸,今朝又送還鄉客。
唐 孫元晏 【晉·庾悅鵝炙】
春暖江南景氣新,子鵝炙美就中珍。
庾家廚盛劉公困,渾弗相貽也惱人。
唐 無名氏 【粉箋題詩】
三月江南花滿枝,風輕簾幕燕爭飛。
游人休惜夜秉燭,楊柳陰濃春欲歸。
唐 皎然 【釋裴循春愁】
蝶舞鶯歌喜歲芳,柳絲裊裊蕙帶長。
江南春色共君有,何事君心獨自傷。
唐 白居易 【南湖早春】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九、江南春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那些景物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1] 呈現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詩中寫江南春景的詩句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