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太湖的古詩詞
太湖秋夕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夢魂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王昌齡:(約698-756),唐京兆長安(今屬陜西省)人。字少伯,開元進士,曾任江寧丞。為盛唐邊塞詩派著名詩人。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題 太 湖
天帝何時遣六丁,鑿開混沌見雙青。
湖通南北澄冰鑒,山斷東西列畫屏。
掩雨龍歸霄漢暝,網魚船過水云腥。
乘風欲往終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楊基:(1326-1378后)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吳縣(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山西按察使。兼工書畫,與張羽、高啟、徐賁稱明初“吳中四杰”。有《眉庵集》。
泛 太 湖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
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吳昌碩:(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別名缶廬、苦鐵,十七歲以字行,浙江省安吉縣人。清末任江蘇安東(今江蘇漣水)縣令一月,后寓上海,為我國近代藝術大師。工詩、書法和國畫,擅寫石鼓文,尤精金石篆刻。三十歲始作畫,以寫意花卉、蔬菜為主,山水、人物亦偶為之,他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曾創立杭州西泠印社,出任第一任社長。著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贊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二、描述太湖的詩句
2.水龍吟--太湖抒懷
太湖風卷如潮
千峰擂鼓濤天際
滄廊柳下
三山霧里
年年如此
鹿頂迎暉
昆侖存志
觀潮人去
為一春長在
百花長見
吩咐水
別輕易
3.太湖秋夕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夢魂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4.題 太 湖
天帝何時遣六丁,鑿開混沌見雙青.
湖通南北澄冰鑒,山斷東西列畫屏.
掩雨龍歸霄漢暝,網魚船過水云腥.
乘風欲往終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5.泛 太 湖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
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三、描述“太湖”的詩句有哪些
1、《太湖》盛師仲(宋代)
霸越功成識慮深,扁舟因起五湖心。
若貪富貴如文種,句踐那能肯鑄金。
2、《太湖》胡纘宗(明代)
茫茫四郡塵囂外,渺渺五湖煙霧中。
若更無山天地溷,縱還有石水云空。
澄潭日出漁帆集,遙浦潮平賈棹通。
為謝東莊王相國,金庭玉柱屬三公。
3、《太湖》周文璞(宋代)
太湖我污池,茂苑我林莽
橘柚我堆盤,鱸魚我登俎。
區區為蘋花,移去溪上住。
終當賦歸歟,來此臥煙雨。
4、《太湖》馬愈(明代)
太湖何茫茫,一望渺無極。
但見青蓮花,峨嵯水中立。
仙人雙髻丫,弄影鏡光碧。
皎皎山月高,船頭幾聲笛。
5、《太湖》王令(宋代)
西南無盡望,吞恐罄吳郊。
海近私憑蓄,天低不敢包。
蛟龍宜自宅,螾蛭莫令巢。
四、描寫“太湖”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太湖”的古詩詞:
1. 《水調歌頭·平生太湖上》
宋代: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2. 《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齡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3.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4. 《水調歌頭·滄浪亭》
宋代: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5. 《館娃宮懷古五絕》
唐代:皮日休
綺合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
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
鄭妲無言下玉墀,夜來飛箭滿罘罳。
越王定指高臺笑,卻見當時金鏤楣。
半夜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
西施不及燒殘蠟,猶為君王泣數行。
素襪雖遮未掩羞,越兵猶怕伍員頭。
吳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瀨上游。
響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綺羅身。
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五、描寫太湖的詩詞
1、太湖四石青岑岑唐白居易 《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勝處也。》
2、虛管太湖來唐白居易 《轎?釧罩蕁?》
3、太湖三山口唐僧皎然 《雜曲歌辭·古別離》
4、時稱太湖精唐李頎 《贈張旭》
5、沅湘為太湖唐元結 《系樂府十二首·思太古》
6、萬傾太湖上宋尹洙 《水調歌頭·萬傾太湖上》
7、一碧太湖三萬頃宋向子諲 《浣溪沙》
8、莫話太湖波浪險宋蔡伸 《南鄉子·天外雨初收》
9、太湖望極平無際宋毛并 《水龍吟·渺然震澤東來》
10、太湖風月宋趙善括 《醉蓬萊·正槐堂日永》
11、太湖極目宋趙善括 《水調歌頭·雨霽彩虹臥》
12、曳杖太湖曲宋盧炳 《水調歌頭·再拜識英度》
13、落日太湖頭宋劉辰翁 《唐多令·風露小瀛洲》
14、平生太湖上宋無名氏 《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
15、虛管太湖來唐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蘇州所寄太湖石奇狀絕倫因》
16、凌霜遠涉太湖深唐張彤 《奉和白太守揀橘》
17、太湖浪說朱衣鮒唐李群玉 《石門韋明府為致東陽潭石鯽鲙》
18、聞有太湖名唐皮日休 《太湖詩·初入太湖》
19、太湖有曲處唐皮日休 《太湖詩·銷夏灣》
20、唼太湖萍元馬鈺 《*心香 詠鶴》
21、東戶太湖搖碧元李孝光 《水調歌頭·月來印千水》
22、畫舫何妨宿太湖宋蘇軾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
23、畫舫宿太湖宋蘇軾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
24、今年來往太湖曲元王冕 《船上歌》
25、太湖七十溇為墟清龔自珍 《已亥雜詩 140》
26、太湖夜照山靈影清龔自珍 《已亥雜詩 238》
27、太湖西岸景蕭疏明唐寅 《題畫二首》
28、棹入空明看太湖宋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
29、太湖風卷浪頭高宋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
30、拳然太湖出宋曹勛 《山居雜詩九十首》
31、故鄉隔太湖宋仇遠 《予久客思歸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
32、笑憶太湖波上宿宋李洪 《紀行雜詩》
33、寄語松陵與太湖宋李廌 《送蘇伯達之官西安七首》
34、太湖萬頃涓滴無宋釋普度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35、太湖三萬六千頃宋釋普度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36、太湖連底凍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37、拈來拋擲太湖里宋釋宗演 《頌古二十四首》
38、盡情拋擲太湖里宋釋宗演 《頌古二十四首》
39、閑送苕溪入太湖宋蘇軾 《贈孫莘老七絕》
40、太湖三萬頃宋葉茵 《晚年辟地為圃僭用老坡和靖節歸田園居六韻》
六、描寫太湖的古詩詞
太湖秋夕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夢魂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王昌齡:(約698-756),唐京兆長安(今屬陜西省)人。字少伯,開元進士,曾任江寧丞。
為盛唐邊塞詩派著名詩人。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題 太 湖 天帝何時遣六丁,鑿開混沌見雙青。 湖通南北澄冰鑒,山斷東西列畫屏。
掩雨龍歸霄漢暝,網魚船過水云腥。 乘風欲往終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楊基:(1326-1378后)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吳縣(今屬江蘇省)人。
官至山西按察使。兼工書畫,與張羽、高啟、徐賁稱明初“吳中四杰”。
有《眉庵集》。 泛 太 湖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
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吳昌碩:(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別名缶廬、苦鐵,十七歲以字行,浙江省安吉縣人。
清末任江蘇安東(今江蘇漣水)縣令一月,后寓上海,為我國近代藝術大師。工詩、書法和國畫,擅寫石鼓文,尤精金石篆刻。
三十歲始作畫,以寫意花卉、蔬菜為主,山水、人物亦偶為之,他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曾創立杭州西泠印社,出任第一任社長。
著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贊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風。
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