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朝代更迭”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明代 作者: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這是最簡明清晰的朝代歌,強烈推薦。《桃花源記》中: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摘自《三字經》: 經子通,讀諸史。
考世系,知始終。 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
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
周武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
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
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
八百載,最長久。 周轍東,王綱墜。
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
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興,為東漢。
四百年,終于獻。 魏蜀吳,爭漢鼎。
號三國,迄兩晉。 宋齊繼,梁陳承。
為南朝,都金陵。民間經典流傳,如下: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2.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3.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會變遷,其實我們無需不辭辛勞去追求什么永遠,活在當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一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縱算經歷顛沛,嘗盡苦楚,也無怨無悔。 4.改朝換代。
二、李煜感傷朝代更替的詩
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闡述了一代詞帝的興衰榮辱,他一心潛沒于詩詞文學的深海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
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暗描江山易改,“改”字點出全詞題旨:是悲恨的根源。
最后,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
后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三、詩經中描寫朝代的詩句
怎么學寫好詩句
首先是詩詞的格律,近體詩的格律是很容易講清楚的。絕句或者是律詩,第一個原則必須是押平聲韻,韻腳的字一定是平聲的,轉化成我們現代漢語來說,基本上相當于第一聲和第二聲。
第二,每一句當中的平仄聲字是相間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其實,近體詩--絕句和律詩,翻來覆去,就這么四種格律。
第三、寫詩的時候,整首詩能否呈現出一種詩的意境,能否把詩人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我覺得關鍵還在于練得是不是多,并且是不是讀了足夠多的古人的經典作品,把這些經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詩的感覺之后,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礎上作出有詩的韻味的詩來。
第四、掌握我們現代漢語里面,哪些字是平聲,哪些是上聲,哪些是去聲,才知道怎么把這些漢字嵌入到詩詞既定的格律里面去。當然掌握格律這還只是敲響詩詞之門的第一步,我們說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詩詞的感覺,營造什么樣的意向,營造什么樣的詩詞的意境。
第五,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當你的真情實感,情感足夠濃厚,足夠強烈之后,也許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第六、當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夠了,那我們追求的就是詩的最高境界--立意。你的立意是不是與眾不同,是不是能夠推陳出新,那這是一首好詩的最高標準,或者最高的區別了。
四、描寫朝代興亡的古詩
唐人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韓非子》:“秦穆公問由余:古之明王得國失國何以故?余對曰: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唐人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唐人章碣《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南宋汪元量《錢塘歌》:西塞山前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天。南人垂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
元人虞集《挽文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云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元史. 五行志》元末民謠:塔兒黑,北人作主南是客。塔兒紅,《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
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
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朱衣人做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