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飲酒的詩有哪些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酒以成禮,過則敗德(《三國志.吳書.陸凱傳》) 酒為色媒,色為酒媒(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十四回)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史記.滑稽列傳》) 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韓愈《縣齋讀書》) 酒能祛百虞,菊為制頹齡(陶淵明《九日閑居》)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李白《月下獨酌》) 酒亂性,色迷人(《水滸傳》笫四十五回) 愁腸己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范仲淹《御街行》)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晏殊《臨江仙》) 酒肉弟兄千個有,落難之中無一人(馮夢龍《古今小說》) 酒困路長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憐墻,推倒胡床(劉克莊《一剪梅》) 酒酣喝月始到行(李賀《秦王飲酒》) 詩窮莫寫愁如海,酒薄難將夢到家(朱弁《春陰》)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李賀《將進酒》)。
二、關于吸煙喝酒的危害句子
1、司機一滴酒,家人千行淚。
2、君子慎酒持戒有德。
3、喝自己的酒是花錢賣命。
4、酒后嗜殺亡身喪國。
5、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6、酒是害人的毒藥,性是刮人的鋼刀。
7、以大吃大喝為恥,以滴酒不沾為榮。
8、要想長壽,先戒煙酒。
9、戒酒戒頭一盅,戒煙戒頭一口。
10、一杯酒,悲一生。
11、喝別人的酒是別人出錢,自己出命。
12、一天喝一斤,一生少十春。
13、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涼水。
14、近河莫枉費水,近山莫枉燒柴。
15、耽酒嗜色喪家亡國。
三、關于悲傷飲酒的古詩有哪些
1、《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賞析: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復雜感情。
2、《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賞析:這首詩用口語化的詩歌語言,寫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調詼諧、幽默。詩人為涼州早春景物所激動、陶醉其中的心情,象一股涓涓細流,回蕩在字里行間。在寫法上,樸素的白描和生動的想象相結合,在虛實相映中顯示出既平凡而又親切的情趣。本詩語言富有平實中見奇峭的韻味,給全詩帶來了既輕靈跳脫又幽默詼諧的魅力。
3、《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作者簡介: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4、《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作者簡介: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5、《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賞析:詩的藝術表現也有獨特之處。盛唐絕句已經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環婉曲之作,與古詩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詩卻不就聲律,又詞氣飛揚,一開始就有一往無前不可羈勒之勢,純是歌行作風。惟其如此,才將那種極快意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這與通常的絕句不同,但它又不違乎絕句藝術的法則,即雖豪放卻非一味發露,仍有波瀾,有曲折,或者說直中有曲意。詩前二句極寫痛飲之際,三句忽然一轉說到醉。從兩人對酌到請卿自便,是詩情的一頓宕;在遣“卿且去”之際,末句又婉訂后約,相邀改日再飲,又是一頓宕。如此便造成擒縱之致,所以能于寫真率的舉止談吐中,將一種深情曲曲表達出來,自然有味。此詩直在全寫眼前景口頭語,曲在內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處,又不一瀉無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遠。
6、《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
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
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熱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
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