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教版高一語文必背課文以及古詩詞急用,十分感謝
具體的課文內容字數太多發不下,這里是篇目。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詩經?氓》*2、《離騷》(節選) 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4、《蘭亭集序》5、《赤壁賦》6、《游褒禪山記》(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一)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后5段) *8、《長亭送別?碧云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凄切》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 1、《歸去來兮辭》(并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 *4、《逍遙游》(誦讀)。
二、求高中課本上的詩詞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5.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7.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 8.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11.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 12.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12.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過秦論》) 13.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4.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5.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16.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17.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8.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潛《歸去來兮辭》) 19.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潛《歸去來兮辭》)第二冊重點句子背誦 20.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4.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5.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26.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27.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王勃《滕王閣序》) 2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9.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30.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3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3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 3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韓愈《師說》) 34.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 35.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36.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三、誰有高中所有要背的課文和詩詞麻煩貼一下
2005高考背誦篇目(包括新加入的)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桂枝香 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哀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燕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讠燕,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竇娥冤 關漢卿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揚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到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
四、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所有古詩詞和文言文 都有哪些
必修一
人教版
沁園春·長沙
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刺秦王
鴻門宴
必修二
人教版
《詩經》兩首(氓、采薇)
離騷
孔雀東南飛并序
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必修三
人教版
蜀道難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
寡人之于國也
勸學
過秦論
師說
必修四
人教版
竇娥冤
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
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
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張衡傳
必修五
人教版
歸去來兮辭并序
滕王閣序
逍遙游
陳情表
五、高中語文古詩詞名句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杜甫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杜甫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藤黃閣序》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比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韓愈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李白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阿房宮賦》杜牧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赤壁賦》蘇軾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蘇軾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赤壁賦》蘇軾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維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荀子
~~~~~~
六、高一語文必背古詩詞
人教版的
必修一: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背易水訣別一段)、記念劉和珍君(背第2、4節)這些是課本要求背誦的。
而 《燭之武退秦師 》我們的老師要求背全文
必修二: 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蘭亭集序、游褒禪山記(第3段)
必修三:蜀道難、杜甫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 琵琶行、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最 后三段)、師說
必修四:念奴嬌、定風坡(莫聽穿林打葉聲)、廉頗藺相如列傳(尾五段)
七、請選擇一首高中課本上的古詩詞
《人間詞話七則》清.王國維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
簡析
第一則
評論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群。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第二則
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則
從創作的主體關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都是屬于“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潁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于“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并不是說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杰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第四則
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脫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后者顯得宏壯。
第六則
我們所謂的“境”,并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第七則
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張先《天仙子》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