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景襯情的句子
不知怎的,筆直平坦的小路,變得分外硌腳,路兩旁嫵媚的花草變得黯然失色,早晨那幽藍的天空也變得不再幽藍。
眼前的美景變得如此乏味. 早晨起來推開窗子,天灰蒙蒙的一片,烏云密布。又陰又冷,感覺很恐怖好象要下雨了。
幾陣隱隱的春雷過后,下起了人春以來的第一場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條條雨絲。
層層的雨云遮住了東升的太陽。不一會兒,遠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霧籠罩了。
早飯過后,雨突然變的很大,我拿起傘,走出了家門。 眼前的世界被封鎖在密如珠網的雨絲中。
往遠處看去,街道、樓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個有些模糊的輪廊。天上又是幾陣雷響過,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心情也變得有點郁。
慢慢的在想這場雨什么時候才能停下來。想到了這里,心情越發的變差,黑色的天空.散發著詭異的氣息.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感覺.那感覺.讓人窒息。
.。
二、以景襯情的句子
不知怎的,筆直平坦的小路,變得分外硌腳,路兩旁嫵媚的花草變得黯然失色,早晨那幽藍的天空也變得不再幽藍。眼前的美景變得如此乏味.
早晨起來推開窗子,天灰蒙蒙的一片,烏云密布。又陰又冷,感覺很恐怖好象要下雨了。 幾陣隱隱的春雷過后,下起了人春以來的第一場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條條雨絲。層層的雨云遮住了東升的太陽。不一會兒,遠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霧籠罩了。早飯過后,雨突然變的很大,我拿起傘,走出了家門。
眼前的世界被封鎖在密如珠網的雨絲中。往遠處看去,街道、樓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個有些模糊的輪廊。天上又是幾陣雷響過,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心情也變得有點郁。慢慢的在想這場雨什么時候才能停下來。想到了這里,心情越發的變差,黑色的天空.散發著詭異的氣息.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感覺.那感覺.讓人窒息.
三、一些以樂景襯哀情的詩句
柳永的《雨霖鈴》的結尾“此去今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雖說是“虛設”,但終是美景,但詩人心中卻蘊涵著難以排解的愁苦.
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描寫了花兒含露欲放,鳥兒林間鳴叫,本是賞心悅目的美景,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詩人以含情之目視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兒露珠晶瑩,就好象花兒淚聚眼角,飛鳥囀鳴,也好似鳥在驚啼.這就突出了詩人悲痛的深切.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現了一片溫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詩人卻因送故人遠別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悵.可見,樂景寫哀情,更能突出詩人送別朋友的悲傷和對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后生活的關心和同情.
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逃入蜀后對楊貴妃的懷念以及回宮后對貴妃的入骨相思時,就運用了“樂景寫哀情“的寫法.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涼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
回長安后,“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比如何不淚垂”,由于環境和景物的觸發,物是人非,更讓唐玄宗禁不住潸shan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楊貴妃的容貌,這就突出了唐玄宗由于苦苦相思而產生幻覺的哀痛,這就像柳永所說那樣“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唐玄宗即使滿對良辰美景,那也只是“虛設”,心中卻是難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四、長恨歌中的以景襯情的句子賞析
詩歌原文 詩的主題是“長恨”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于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于得寵,雞犬升天.并反復渲染玄宗之縱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蛾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于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后期”的沉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最成功處就是抒情 相當復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致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后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像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那么,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一篇《長恨》有風情!白樂天如是說.可見詩人的內心里,實在給《長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五、求1首以樂景襯樂情,1首以悲景襯悲情的古詩
以樂景襯樂情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以哀景寫哀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杜甫《登高》
以樂景寫哀情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山房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