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賞析詩歌中的句子
一、鑒賞方法點撥: (一)注重平時積累 鑒賞詩歌時要注意作者、題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平時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多研讀一些關于古詩詞賞析的文章,增強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評價能力。
要了解古代詩歌的一些基礎知識,記住一些術語。弄清與詩歌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以便鑒賞時恰當選用。
(二)、分析詩歌意象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詩詞的第一特性。
但古典詩詞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來抒發情感的,這些景或物都明顯帶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載體。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些意象,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入情”。
因此,在鑒賞詩歌時要注重反復誦讀,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分析形象的習慣。 (三)辨析表達技巧 詩是藝術的精品,詩歌創作離不開各種藝術技巧。
這些表達技巧可大致分為四類: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象征、雙關、互文等: 3、描寫手法,如鋪陳、渲染、烘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小見大等; 4、景物描寫的角度,如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視覺、聽覺、嗅覺、由遠及近、由近及遠、俯視、仰視等。分析表達技巧,不僅能細致地體會到詩詞的藝術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傾向。
二、古詩詞鑒賞文段示例: 沈園(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賞析 上文提到了《沈園》兩首詩,第一首描繪了一幅驚鴻照影之景,第二首中不僅悲傷地質問:這驚鴻之景何在?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寫下的悼亡詩。此時唐婉已經離開人世四十多年了。
詩人無限回憶著曾經的那段幸福,更多的是遺憾。當痛苦不期而至,而自己又毫無還手之力,干咽苦果,這苦味變得更加厲害,這痛苦的滋味,令讀者從詩中深刻地感受到。
是的,陸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風順,堪稱是一段悲劇,這或許應歸咎于封建社會的落后。即使到了只能品嘗痛苦時,想找一位知己傾訴都是一件困難的事。
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 有時,明明喜歡一個人卻“瞞、瞞、瞞”。
有時,想放棄繼續愛她“莫、莫、莫”。 有時,想告訴他自己的真情實意“難、難、難”。
有時,或許愛情這東西“錯、錯、錯”。 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一首《沈園》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的兒女情長。
即使在被摧折的愛情中,依然向往著相愛帶來的幸福,并且至老不渝。一首《釵頭鳳》又暗示著作者的山盟海誓,隱約地散發著愛情的熱力。
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留給后人無限的思考。
二、推薦值得賞析的古詩詞
古詩詞賞析題是近幾年中考必考的一種題型,盡管不少學生把詩詞背得爛熟,但賞析起來卻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僅談一下個人對詩歌賞析的一些觀點,供初四復習的同學參考. 對于詩歌這種體裁來說,背誦是必要的,背誦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需要,但對于賞析來說,僅僅會背是不夠的,還需要對詩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要了解詩歌的有關背景,了解詩人的思想狀況,唯有這樣,你都能夠進行賞析.從近年來詩歌賞析命題情況來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命題: 第一、對詩歌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比如讓考概述詩歌的內容,歸納詩歌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例如:《望岳》中“陰陽割昏曉”一突出了泰山怎樣的特點?(答:突出泰山原雄偉高大的特點.)用比喻句的本體與喻體,例如:《過零丁洋》第二聯,運用比喻的方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詩句隱含的意義,如《登飛來峰》詩中的“浮云”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難、挫折、防礙等),等等. 第二、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漁家傲》詞的下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和情懷?請簡要回答.(答: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再如《登飛來峰》,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第三、對詩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與賞析.既要寫出詩句的意思,又要寫出詩句在表達的特點和效果.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答: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對仗,生動形象地揭示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現出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第四、對詩句中重點詞語的表達作用的分析.如《飲酒》,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么?(答:“見”為無意所見,形象生動地寫出作者悠然閑適發表的心境).再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答:“秋”點明了是“秋高馬壯”的時候,也預示著戰無不勝的前景). 第五、描述詩句描寫的畫面,欣賞詩歌意境.如品味《詩經·關雎》的詩句,參照相關鏈接,簡析《關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參考答案: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而不住撓頭嘆息.昔日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現了詩人憂國思鄉的情懷.) 第六、賞析詩歌的寫作方法、藝術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詩構思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寫想彼在之思此地,當今日寫想他日之憶今日.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凈沙 秋思》,“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結合全詩,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答案: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反襯出游子的孤獨、凄涼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從近年來命題情況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上六個方面.不論從哪個方面賞析,都要在讀懂詩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問的現象出現.詩歌欣賞題有規律可循,只要認真復習,精心準備,拿滿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詩歌鑒賞中的常見意象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么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 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蓮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梧桐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鷓鴣鳥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
四、高中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題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
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第。
五、古詩詞鑒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1.烘托 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用典 古今人們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于此.(4)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
六、【高中古詩詞鑒賞題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題(10年全國卷Ⅰ)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詠素蝶詩 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10年全國卷Ⅱ)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古風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道、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參考答案:(1)(3分) A(2)(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10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譯文:據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
七、詩詞鑒賞有哪些常見意象如題
● 花草類: (1)菊:隱逸 高潔 脫俗 (2)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3)折梅:表示離別、贈送寄思 (4)牡丹:富貴 美好 (5)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6)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8)草: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9)蘭:高潔,友誼 (10)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潔 (11)蓮草:表示孤單一人,漂泊無依 ●樹木類: (1)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2)黃葉:凋零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3)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落葉: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氣節 積極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8)折柳:表示送別、離愁別緒 (9)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風霜雨雪水云類: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東風:春天 美好 (3)西風:落寞 惆悵 衰敗 游子思歸 (4)西風:表示凄清之情,憂愁之緒 (5)春風:曠達 歡愉 希望 (6)秋風:表示蕭條,冷落 (7)狂風:作亂 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8)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9)雪:純潔 美好 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 活力 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滅 (12)暴雨:殘酷 熱情 政治斗爭 掃蕩惡勢力的力量 蕩滌污穢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會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時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 歷史的發展趨勢 (15)云:游子飄泊石灰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16)天晴:歡愉光明 (17)天陰:壓抑 愁苦 寂寞 (18)海浪的洶涌:人生兇險 江湖詭譎 ●動物類 (1)子規:悲慘 凄惻 (2)魚:自由 愜意 (3)鴻鵠:理想 追求 (4)猿猴:哀傷 凄厲 (5)烏鴉:小人 俗客庸夫 (6)沙鷗:飄零 傷感 (7)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 (8)(瘦)馬:奔騰 追求 漂泊 (9)(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消息(多為喜訊) (10)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的成功 (11)寒蟬:表示冷凄,含有凄慘蕭索之情 (12)鶴:象征長壽 (13)杜鵑:思鄉盼歸 ●器物類 (1)玉:高潔 脫俗 (2)簪纓 (冠):官位 名望 (3)珍珠:美麗無瑕 (4)短笛:表示送別,思鄉,寄寓思念之情 ●顏色類 (1)白:純潔、無暇 喪事 (2)紅:熱情奔放 青春 喜事 (3)綠:希望 活力 和平 (4)藍:高雅 憂郁 (5)黃:溫暖 平和 (6)紫:高貴 神秘 (7)黑:黑暗 絕望 莊重 神秘 對死者的懷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類: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嘆 (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撻 (3)古跡:懷舊明志 昔盛今衰(國家) 衰敗 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4)草原:遼闊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飄逸 美妙潔凈 忘塵厭俗 (6)天地:人類的渺小 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 (7)鄉村:思歸 厭俗 田園風光 生活氣息 純撲美好 安逸寧靜 (8)城市 (市井):繁榮熱鬧 富貴奢華 (9)破曉:初現希望 (10)朝陽:希望 朝氣 活力 (11)夕陽: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 (12)斜陽: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慘之感 (13)酒:歡悅得意 失意愁苦 (14)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思親 (15)殘月:表示不圓滿,孤獨憂愁的心緒 (16)深夜:愁思懷舊 (17)正午:熱烈 熱情奔放 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3、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