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勤學好問的詩10首
《勸 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東晉 陶淵明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唐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神童詩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白鹿洞詩二首
唐末詩人 王貞白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尋。
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勸學詩宋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書院宋 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代詩人尤袤
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
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
勸學詩 宋真宗 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二、關于“知學善思,勤學好問”的詩詞有哪些
①《偶成》(宋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②《長歌行》(宋 《樂府詩集·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③《論語·為政》(春秋戰國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雜詩》(宋 陶淵明)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⑤《勸學》(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三、韓愈說過勤學好問的詩句
符讀書城南
〔唐〕韓愈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
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
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
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
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注釋】
(1)符:韓愈子韓昶小字名符。韓昶生于徐州的符離,故小名曰符。城南,韓愈別墅。
(2)提孩:即孩提,指二三歲之間,尚未離開襁褓的幼兒。顏師古在注《漢書·王莽傳》中“孩提之事”一句時說:“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提”與“挈”同義。
(3)一龍一豬: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4)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
(5)潭潭:深邃的樣子,后因稱他人居宅為“潭府”或“潭宅”。
(6)菑畬(zi yu):初耕的田叫菑,開墾了三年的熟田叫畬,喻耕耘。
(7)馬牛而襟裾:意謂馬牛穿上衣服華而不實。襟:衣領;裾:衣袖。這兩句說,人如果不通古今,就像穿了衣服的馬牛一樣。
四、韓愈說過勤學好問的詩句
符讀書城南 〔唐〕韓愈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
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
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
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
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注釋】 (1)符:韓愈子韓昶小字名符。韓昶生于徐州的符離,故小名曰符。
城南,韓愈別墅。 (2)提孩:即孩提,指二三歲之間,尚未離開襁褓的幼兒。
顏師古在注《漢書·王莽傳》中“孩提之事”一句時說:“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提”與“挈”同義。
(3)一龍一豬: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4)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
(5)潭潭:深邃的樣子,后因稱他人居宅為“潭府”或“潭宅”。 (6)菑畬(zi yu):初耕的田叫菑,開墾了三年的熟田叫畬,喻耕耘。
(7)馬牛而襟裾:意謂馬牛穿上衣服華而不實。襟:衣領;裾:衣袖。
這兩句說,人如果不通古今,就像穿了衣服的馬牛一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弟子規中勤學好問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