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自己堅定的意志”的詩句有哪些
1.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王維
2.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十三首》李賀
4.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王維
5.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王維
6.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送崔九》 裴迪
7.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孟浩然
8.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王之渙
9.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10.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白居易
11.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 》賈島
12.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八陣圖 》杜甫
13.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梅》王安石
二、表現杜甫一生志向的詩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于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杰。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沉淪:指沉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愿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于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
三、杜甫的詩句
卷216_1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書記」杜甫 崆峒小麥熟,且愿休王師。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為。
饑鷹未飽肉,側翅隨人飛。高生跨鞍馬,有似幽并兒。
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借問今何官,觸熱向武威。
答云一書記,所愧國士知。人實不易知,更須慎其儀。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達,足以慰所思。
男兒功名遂,亦在老大時。常恨結歡淺,各在天一涯。
又如參與商,慘慘中腸悲。驚風吹鴻鵠,不得相追隨。
黃塵翳沙漠,念子何當歸。邊城有馀力,早寄從軍詩。
卷216_3 「贈李白」杜甫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膻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卷216_4 「游龍門奉先寺(龍門即伊闕一名闕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杜甫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青荷。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亭對鵲湖」杜甫 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跡籍臺觀舊,氣溟海岳深。
圓荷想自昔,遺堞感至今。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
主稱壽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蓽興,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故人今居子午谷, 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云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 芝草瑯玕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杜甫 今夕何夕歲云徂,更長燭明不可孤。咸陽客舍一事無, 相與博塞為歡娛。
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 英雄有時亦如此,邂逅豈即非良圖。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愿,家無儋石輸百萬。 卷216_10 「貧交行」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 此道今人棄如土。 卷216_11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卷216_12 「高都護驄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杜甫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此馬臨陣久無敵, 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 交河幾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青絲絡頭為君老, 何由卻出橫門道。
卷216_13 「天育驃騎歌(天育,廄名,未詳所出)」杜甫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 是何意態雄且杰,駿尾蕭梢朔風起。
毛為綠縹兩耳黃, 眼有紫焰雙瞳方。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伊昔太仆張景順,監牧攻駒閱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 別養驥子憐神俊。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 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 嗚呼健步無由騁。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 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卷216_14 「白絲行」杜甫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象床玉手亂殷紅, 萬草千花動凝碧。
已悲素質隨時染,裂下鳴機色相射。 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
春天衣著為君舞, 蛺蝶飛來黃鸝語。落絮游絲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
香汗輕塵污顏色,開新合故置何許。君不見才士汲引難, 恐懼棄捐忍羈旅。
卷216_15 「秋雨嘆三首」杜甫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 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
四、杜甫的哪些詩句能體現他的現實主義風格
“三吏”、“三別”分別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杰作。
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
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野老 野老籬邊江岸回, 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 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 城闕秋生畫角哀。
【賞析】 此詩寫于上元元年(760),這時杜甫剛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來。經過長年顛沛流離之后,總算得到了一個憩息之處,這使他聊感欣慰。
然而國家殘破、生民涂炭的現實,卻時時在撞擊他的心靈,使他無法寧靜。這首詩就揭示了他內心這種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動。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蕭管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揚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賞析】這首七言古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二年(753)的春天。當時唐玄宗李隆基生活腐敗,日益寵幸楊貴妃。
楊家兄弟姐妹都因裙帶關系而飛黃騰達。楊國忠于天寶十一年(752)繼李林甫當了右丞相,楊家三姐妹也都賜封國夫人。
楊家五宅仗勢欺人、作威作福,過著一種寄生腐朽的生活。而楊國忠和魏國夫人間的**關系,更是丑不可聞。
這首詩對這一小撮人氣勢驕橫、荒淫無恥的丑態和罪行,進行了深刻的暴露與諷刺。 全詩極力鋪陳,一氣呵成。
語言清新,寓莊于諧。句句意含諷刺,運筆力透紙背。
[參考資料]:《杜甫詩選》周蒙、馮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6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貧困交加的詩人 古今中外,文人當乞丐并不鮮見。 杜甫起初在長安的幾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來加之父親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經濟來源,導致生活陷于困頓,他有個族孫杜濟住在長安城南郊,為了叨擾一頓飯吃,他每每前去走動,但這位族孫生活也不寬綽,見長輩來了,心里老大的不樂,嘴上不好說什么,卻在行動上表現出來:打井水淘米,使勁擺動水桶,把水攪得挺渾;到園中砍菜,放手亂砍一氣。
杜甫對此感慨萬分,作《示從孫濟》“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權門多噂杳,且復尋諸孫。
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具論。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便是遭遇“宗族”冷落后凄涼心境的表露。 當然也不乏好友相助。
有一次杜甫鬧瘧疾,被折騰得面黃肌瘦,頭白眼花,差點要了命。大病初愈,他拄著拐杖出門散心,不知不覺來到王倚家門口。
王倚見杜甫這般模樣,十分同情,買肉買酒,熱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作詩《病后過王倚飲贈歌》表示感激:“但使殘年飽飯,只愿無事長相見。”
其實從那時起,杜甫就有意無意地過起了到處乞討的日子。其詩《投簡咸華兩縣諸子》“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便是他這段長安生活的真實寫照。
《云仙雜記·夜飛蟬》引《放懷集》:“杜甫每朋友至,引見妻子。韋侍御見而退,使其婦送夜飛蟬,以助妝飾。”
丈夫窮困,老婆自然也是一幅寒酸相,杜甫自己還不覺得,倒是客人實在看不過眼,叫夫人送了一個頭上裝飾品過來。 后來杜甫被迫離開長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開鍋了。
杜甫自己有所記載:“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小兒餓得實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顧不得父子之禮,沖著父親一陣怒吼,叫他趕快到鄰居那里去討口飯回來吃。
沒有辦法,當過幾天小官的杜甫實在拉不下面子,只好硬著頭皮,拉下面子,給老鄉、彭州刺史高適發出求援信:“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高適從百里之外背米來接濟他,鄰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卻了無米之炊的困苦。
杜甫有詩為證:“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鎮蜀的劍南節度使嚴武慕杜甫之名,舉薦其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工部就是這樣來的。朋友尹裴冕還為他在浣花溪上游選擇了一塊風景不錯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杜甫草堂。
公元765年,嚴武病故后一個月,杜甫攜妻兒乘船東下,離開了成都。六年后,據《舊唐書·文苑本傳》:“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
五、杜甫的詩歌是如何體現杜甫人格的
千余年來,杜甫以他崇高的人格和偉大的詩篇堅定著人們生活的意志,培養著人們高尚的情操.杜甫身上集中了我國封建時代知識分子最可寶貴的性格,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詩就是這種性格的最鮮明、最完美的表現.這些詩盡管帶著一些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但是它們的萬丈光焰永遠也不會熄滅,杜詩的藝術魅力也永遠不會消失. 在這種情況之下,杜甫不但沒有采取逃避現實的態度,停止了自己的歌唱,反而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他密切地注視著時局的發展,用詩歌及時地反映每一個重大的政治事件,不斷提出自己的褒貶,以求對政治發生積極的作用.這幾年里,他曾經與自己所屬的士大夫階級隔離開幕和災難深重的人民一起流亡.他幾乎走遍了西北、西南廣大的地區,忠實地記錄著戰火和災荒下人民的生活.“三吏”、“三別”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國家、安史叛軍和人民群眾三者之間復雜的矛盾關系.安史之亂雖然帶有民族斗爭的色彩,但本質上是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戰爭.安史軍隊殘酷地屠殺人民,成為人民群眾最主要最兇惡的敵人,在山東、河北、關中一帶都遭到人民的武裝抗擊.這就使政府鎮壓叛軍、統一國家的行動客觀上符合了人民的利益.杜甫滿心希望政府更好地組織力量爭取勝利,但他所看到的卻完全是另一種情形.杜甫忍著悲痛以極大的勇氣如實地描繪了他的見聞: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傳.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新安吏》)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垂老別》) 杜甫憤慨地指斥政府殘暴無能,對人民表示了同情:“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他終無情.”卻又不得不鼓勵人民出征,以便給現實問題以現實的解決.詩人把那老姐、新娘、老大寫得深明大義,含淚承擔自己的義務,正可以見出杜甫自己的態度. 杜甫在西南飄泊的時候,政治熱情也不曾衰退過.中原的戰亂,西部的邊患,蜀中軍閥的混戰,以及當地人民的生活,都是詩人時刻關心的問題.在成部和首州的時候他寫了許多懷念和頌揚諸葛亮的詩,如《蜀相》、《武侯廟》、《八陣圖》、《滾州歌》、《古柏行》、《詠懷古跡》之五、《諸葛廟》、《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等等.杜甫為什么對諸葛亮懷著特殊的敬慕呢?《蜀相》里說: 三顧頻煩天下計,雨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跡》里說: 這移漢作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杜甫所贊頌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政治熱情.雖然運移漢詐,諸葛亮決不知難而退:“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這就是杜甫稱之為“云霄萬古”的原因.在安史亂后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局面中,杜甫頌揚和效法諸葛亮入世的態度,是寓有深意的. 杜甫不僅自己不能忘懷國家人民,而且總是鼓勵別人為國家人民去做一番事業.他勸嚴武說:“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勸韋諷說:“國步猶艱難,兵革未休息.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庶官務割剝,不暇優反側.誅求何多門,賢者貴為德.韋生富春秋,洞沏有清識.操持綱紀地,喜見朱絲直.當令豪奪克,自此無顏色.必若救瘡疾,先應去螫賊.捧淚臨大江,高天意凄例.行行樹佳政,慰我深相憶.”杜甫向他述說時艱政弊,囑咐他要肅清掠奪人民的貪官污吏,以救濟苦難的人民,真是語重心長.杜甫去世的前一年還勸裴虬、蘇換說:“致君堯舜付君等,早據要路思捐軀.”。
六、杜甫的詩和其內容,嗯,還有各個詩表達的感情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
“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
“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
“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
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秋興》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是杜甫的組詩《秋興》中的第一首。“秋興”就是秋天的感興;秋風蕭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們的傷感。
這組《秋興》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峽入口處的夔州時所作,這時他思念故鄉故國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峽秋色也自然是沉郁的—— 霜露染紅了楓樹葉,巫山巫峽之間籠罩著一片蕭森之氣。舉目長江、波浪翻滾,放眼遠山、陰云密布,這時不禁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眼前的菊花已經開過兩回,遠處的孤舟仿佛正維系著一顆思鄉之心。
蕭瑟秋風令人寒意頓生,暮色降臨,白帝城上傳來陣陣搗衣聲…… 說到這里,我們眼前似乎展開了一幅濃墨重彩的三峽秋色圖。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復雜的;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
秋意蕭條,勾人陣陣惆悵。同樣的景物,因為心情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
杜牧看到秋天的紅葉,寫下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紅葉顯然是明快的。而杜甫眼中的紅葉就不是這樣的了—— “玉露凋傷楓樹林”。
這一片楓樹紅葉是凋零的、受傷的,而且是被晶瑩泠冽的霜露凋傷的,這里呈現的是濃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這里散發著憂郁而又有些衰殘的美感。錘煉出如此美麗的詩句開篇可謂先聲奪人,一開始就營造出全詩的氛圍。
接下來便是峽間風云、江上波浪、叢菊、孤舟、寒衣……,蕭瑟的意象不斷疊加,最后引出全詩的結句:“白帝城高急暮砧”。昏暗的暮色之中,白帝城中又隱約傳來令人心碎的陣陣搗衣聲,這又是一句精心錘煉的詩句,如此悲涼之聲與開頭那一片憂郁的紅葉首尾呼應。
登 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被胡應麟在《詩藪》中稱為“古今七律第一”。①詩是大歷二年(767)杜甫在四川夔州時所作。
雖然在詩句中點到“哀”,但不是直接訴說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風急天高猿嘯哀”——猿猴的鳴叫聲悲哀,這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說,是猿叫得悲哀,還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點明了“哀”還不夠,下面又點到“悲”,“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回點明是詩人自己悲秋了。
一提到秋天,就強調悲哀,不是落人窠臼了嗎?不然。 這是因為,杜甫的悲哀有他的特殊性。
他的悲哀雖然是個人的命運,但卻是相當深厚而且博大的。這種博大,首先表現在空間視野上。
詩題是“登高”,開頭兩句充分顯示出登高望遠的境界,由于高而遠,所以有空闊之感。猿嘯之聲,風急天高,空間壯闊,渚清沙白,本已有俯視之感,再加上“鳥飛回”,更覺人與鳥之間,如果不是俯視,至少也是平視了。
這正是身在高處的效果。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種俯視的空間感,就不但廣闊,而且有了時間的深度。
和前兩句比,這兩句境界大開,有一種豁然提升的感覺,明顯有更強的想象性、虛擬性。落木居然到了無邊的程度,滿眼都是,充滿上下天地之間。
這不可能是寫實。顯然,只有在想象中,才有合理性。
長江滾滾而來,從引用《論語》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典故開始,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中,江河不斷,便不僅是空間的深度透視,而且是時間的無限長度。這種在空間和時間交織中的境界,當然不是局限于空間的平面畫面可比的。
再加上意象如此密集,前兩句每句三個意象(風、天、猿嘯,渚、沙、鳥),后兩句每句雖然只各有一個意象,但其屬性卻有“無邊”和“蕭蕭”、“不盡”和“滾滾”,有形有色,有聲有狀,有對仗構成的時空轉換,有疊詞造成的滔滔滾滾的聲勢。從空間的廣闊,到時間的深邃,不僅僅是視野的開闊,而且有詩的精神氣度。
悲秋而不孱弱,有渾厚之感。 如果就這樣深沉渾厚地寫下去,未嘗不可,但是,一味渾厚深沉下去的話,很難避免單調。
在這首詩中尤其是這樣,因為,這首詩八句全部是對句。而在律詩中,。
七、體現杜甫遠大理想的詩句有哪些
1.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月夜憶舍弟》
2.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憶昔二首》
3. 晚景孤村僻,行軍數騎來。——《徐九少尹見過》
4. 江閣要賓許馬迎,午時起坐自天明。——《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5. 人生無賢愚,飄飖若埃塵。——《寄薛三郎中(據)》
6. 漢主追韓信,蒼生起謝安。——《宴王使君宅題二首》
7.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8. 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云。——《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9.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古柏行》
10.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南鄰》
11. 今朝臘月春意動,云安縣前江可憐。——《十二月一日三首》
1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杜甫的表現意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