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儉節約古詩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1、君子以儉德辟難。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二、描寫勤儉節約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勤儉節約的詩句如下:
1、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釋義:沙子都是很松散的,大浪一沖,就沖散了、沖沒了,這是形容很輕易、很容易就敗家了。這樣正好與前面的興家對應起來了,用針挑土,一針才能挑多少土?一針一針的,多難啊。興家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不容易;而敗家,一下子就敗了。
2、成由勤儉破由奢
釋義:成功來自勤儉,破敗由于奢侈。
3、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釋義:勤勞節約是永遠不會窮的,不勞作就算是山堆一樣多的糧食也會被吃空。進一步說,勤儉節約,就是要勤勞而儉樸,有節制有約束。工作要勤勞,生活要節儉。“勤”“儉”兩字,相輔相成,是不可分的,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
4、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釋義: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
5、小錢不知省,大錢將濫花
釋義:小方面的錢不知道節省,再多的錢也都亂花出去了。
三、關于節約時間的句子(古代詩歌或文言文,最好)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李白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圣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戰國楚??屈原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三國??魏??曹植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晉??陸機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唐??孟浩然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李嶠 時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唐??劉禹錫 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勿謂一絲微,既紹難再白.--清??朱經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清??魏源 莫倚兒童輕歲月,丈人曾共爾同年.--唐??竇鞏。
四、描寫節儉的詩句
描寫節儉的詩句: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后日月空蕩蕩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五、節約的古詩有哪些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處】《宋史·范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出處】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 君子以儉德辟難。【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憫農二首--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春游唐劉兼 圣主未容歸北闕,且將勤儉撫南夷。 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侈。 --陸游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清]朱用純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