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閱江樓的作文300字
夢牽閱江樓 閱江樓,可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呀! 從大巴車上下來,雄偉的獅子山便展現在眼前。
山中草豐林茂,所有顏色好像都失去了光澤,只有綠色仍在閃閃發光。繼續往前走,鳥鳴聲、蟲叫聲與樹葉沙沙聲不絕于耳。
一路上,清新的空氣讓人格外精神。 順著不寬的石階爬至山頂,便看到那一座座樓臺聳立在石基芝上,最前面是刻有《閱江樓記》的石碑和存放石碑的碑亭。
順著碑亭延伸下去是一條長長的碑廊。 閱江樓雖不及滕王閣高,但遠比它華麗,所以顯得氣派非凡,富有皇族氣息。
樓內每三層有一頂,其余空心,頂上彩繪數件,美不勝收。從底部仰望過去,仿佛置身于一幅畫卷中。
畫中各種事物,件件都是佳作,我們身在其中就像神游一般,體驗了一把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 我們從最大的入口進入并順著樓梯往上走,一直來到樓頂。
站在扶手欄桿邊上,離地面遠得很,想想看,七八層高的樓啊!那是怎么一個高度。遠處的長江映入了我的眼簾,啊,實在是太宏偉了!那橫穿江面的長江大橋,更是建筑史上的杰作!我們久久地望著,任清爽的風送來一陣陣涼意。
眺望著奔騰不息的長江,只感到人是多么的渺小,就如一顆米粒大小的細沙匯入大河一般。 離開主樓,我們順著小道來到周邊的一塊草叢中。
鳥蟲啼鳴,我們一邊吃著食物,一邊回憶剛才的登樓情景,我們真的陶醉了。祝你學習進步,?望采納!如有疑問,請追問。
☆☆ ☆☆ ☆☆ ☆☆ ★★ ★ ★★ ☆☆ 祝你學習 ☆☆ ★★ 進步 ★★ ☆☆ ! ☆☆ ★★ ★★ ☆☆ ☆☆ ★★ ★★ ☆☆。
二、描寫雪落金陵的詩句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譯文:
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層了。云霧繚繞的閣樓經常把門窗都關著。四周望去,之間柳梢綠了,梅枝也開花了。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樹木漸漸綠了,這昭告這春天的到來。但是我卻無家可歸。看來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輩子了。
記得以前回吟賞風月,飲酒作詩,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但是如今人已經老了,什么事都做不來了了,有誰能憐憫你呢?無論是元宵節的試燈還是踏雪賞景,都沒有心情了。
擴展資料:
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趙明誠。李清照曾經隨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兩年。趙明誠的母親曾經在南京長時間居住,所以李清照來南京后,還經常招待親戚朋友來家里做客。在聚會后他們經常談論到國事,備感纏心。
就是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時間,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樹葉發芽了,便寫下了這首描寫南京的詞《臨江仙》。在詩詞中表達了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嘆。
三、關于樓的詩
四大名樓,顧名思義就應為四座樓,實為不然,其實現為五座樓。
為 何,中國有“江南三大名樓”之說,這三座樓分別是,江西南昌滕王 閣,湖南洞庭岳陽樓和湖北武昌黃鶴樓;如再加上山西永濟鸛雀樓則 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但由于中國郵政總局于九十年代出了一 套郵票,名為四大名樓,當時鸛雀樓還處在被毀期間,未得以重建, 故加入山東蓬萊閣,故四大名樓中的鸛雀樓換成了 蓬萊閣 !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登 滕 王 閣 汪應軫 十載扁舟去五湖,煙花千里又洪都。
個中不減麒麟閣,何處能尋蛺蝶圖。 南浦湍聲流夕照,東皋春色帶云鋤。
王韓文焰沖牛斗,未信當年獨愧盧。 登 滕 王 閣 蘇 坐久淡無慮,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 向夕橫燕望,今宵習楚聲。
因憐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黃鶴樓詩作5首 1送康太守 唐/王維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欄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原注:一作來)康樂侯。
注:唐開元九年(721年)狀元王維,他的《送康太守》一詩中最早直接出現了黃鶴樓3字。此詩含有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但總的看來思想性、藝術性都不突出,所以古今研究者都不曾關注,各種選本均未選,不過它至少可以證明王維是到過黃鶴樓的。
2黃鶴樓 南唐/盧郢 黃鶴何年去杳冥,高樓十載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傳三峽聲。
柳暗西州供寫望,草芳南浦偏離情。 登臨一向須回首,看卻鄉心萬感生 注: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唐進士試(當時南唐奉宋正朔),考《王度如金玉賦》,盧郢高居榜首。
此詩當寫于開寶八年(975年)三月南唐滅亡、盧郢入宋之后,離王維寫《送康太守》詩240年左右。 3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 宋/蘇軾 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饑不眠。
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聲清圓。
洞中鏗鋐落門關,縹渺入石如飛煙。 雞鳴月落風馭還,迎拜稽首原執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黃金乞得重莫肩。 持歸包裹蔽席氈,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閭來觀已變遷,似石非石鉛非鉛。 或取而有眾忿喧,訟歸有司令幾年。
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哀可憐。 原君為考然不然,此語可信馮公傳。
注:此詩見《東坡居士集》。詩題中的“馮當世”就是狀元馮京。
馮京是湖北人,且居于江夏(即今湖北武漢),對黃鶴樓及相關傳說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但是馮京本人未留下與黃鶴樓相關的文字,他跟人講的一位看守黃鶴樓老卒的傳說的內容卻通過蘇軾的詩記載下來。 4黃鶴樓 宋/游景仁 長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
漢水北吞云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 角聲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兩岸秋。
黃鶴樓高人不見,卻隨鸚鵡過汀洲。 注:景仁名侶,廣安人,南渡四賢相之一,有文集,今不傳,獨此詩見《楚志》。
5菩薩蠻·黃鶴樓 現代/**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注:此詩作于1927年春天。
登灌雀樓 (數)白(論黃)(青)黃(不接)(利)欲(熏心)(黑)更(半夜) (白)日(做夢)(過)河(拆橋)(無)窮(無盡)(喜)上(眉梢) (千)依(百順)(想)入(非非)(大)千(世界)(舉)一(反三) (千)山(一碧)(滄)海(桑田)(千)里(迢迢)(層)層(疊疊) (彈)盡(糧絕)(血)流(成河)(觸)目(驚心)(高)樓(大廈) 。
四、江南四大名樓的詩,詞,
一、《登岳陽樓》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3、翻譯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二、《滕王閣》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3、翻譯
滕王閣在贛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無聲鸞鈴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畫棟掠過南浦飛來的輕云,傍晚珠簾卷起西山陰沉的煙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蕩,時光推移景物變化已數個春秋。
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今在何處?只有那欄桿外的長江空自東流。
三、《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四、《菩薩蠻·黃鶴樓》
1、作者:近代**
2、原文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3、翻譯
多少大河流貫中國, 而潛隱之一條鐵路連接南北。 煙云細雨舒卷著迷茫,龜山與蛇山緊鎖著長江。
昔日的黃鶴已飛去了何方? 如今這兒只有些游客過往, 我將借酒澆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勝似滾滾長江的浪濤。
五、《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翻譯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五、寫金陵名勝的詩句
《金陵古城》[原] (七絕)
吳城越邑古場州,十代京都戰未休;百萬雄師平宇內,金陵從此展紅旒。
《游鐘山》[原] (七律)
鐘靈毓秀紫金山,福地原來別有天;近水樓臺晴亦雨,矗崖寶塔夏猶寒;
先生陵墓呈祥氣,靈谷禪堂結佛緣;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盡興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燈火燦,樓臺亭榭繞河堤;笙歌濃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滿烏衣;
肅穆廟中拜孔子,莊嚴院內偈賢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欞星八絕奇。
《秦淮春趣》[原] (五絕)
曲徑生幽溆,花開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畫舫晚鳴榔。
《閱江樓》[原] (七絕)
有記無樓六百載,平砥空對大江咽;喜逢盛世華樓起,笑迎波濤直矗天。
六、中國四大古樓的 詩句
所謂四大古樓是否是江南四大名樓,江西滕王閣、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安徽宣城謝脁樓?
若是則古時贊美詩句甚多。還有一種說法是 南京閱江樓 也是江南四大名樓 不是安徽謝朓樓
這里有王勃寫的一首詩贊美滕王閣的《滕王閣序》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