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云間抒發恢復大明江山不屈志向的詩句有哪一句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的意思是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盡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后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后也要親自看到后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斗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豐碑.
二、李少白寫的關于愛國的詩歌
中華少年 作者:李少白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熱愛祖國是人世間最純潔最博大的情感,本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全詩共8個小節。
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后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
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著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后總。
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愿。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
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
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
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為一體,反復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
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東方之美滋養著龍的傳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
這是本節的小結,也是對2、3、4小節的一個概括。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們,培養了我們。
朗誦時應充滿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們銘記著中華母親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災百難。
/黃河纖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這兩句巧妙過渡。
“我們銘記著中華母親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對2、3、4小節的總結,“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災百難”是啟下,領起本小節詩句的內容。后面選擇的兩個典型事例寫出了祖國曾經遭受的屈辱,告訴我們落后就會被挨打。
朗誦后三行要低沉緩慢。 ③要做旗艦去長風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動飛船,/要像利劍把貧窮斬斷,/要用愛心把世界相連。
這是中華少年的鏗鏘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這四個排比句和前面四個“不”字句形成鮮明對比,再加押“an”字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氣呵成,中華少年的愛國之心、自豪之情盡情流露。
(2)對詞語的理解。 莽莽: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
立地頂天:也作“頂天立地”,詩歌是為了押韻而變換。形容形象高大,氣概雄偉豪邁。
蹣跚學步:學走路時,搖擺不穩的樣子。 強悍:強壯勇猛。
陽關道:原指古代經過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來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艷陽天:指明媚的春天。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能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通過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加深對這首詩的體會。 三、教學建議 1.本詩是一首朗誦詩,適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誦。
2.本文是本單元“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的最后一篇課文,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朗誦這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教學中,應安排各種形式的朗誦。
(1)自由朗誦。這是分角色朗誦的基礎,每個學生自由讀,大聲讀,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有利于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誦。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配朗誦,可以四人小組合作讀,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誦。
(3)表演朗誦。為了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可以采用化裝表演朗誦,把甲、乙、丙、丁四個角色裝扮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漢族少年,配上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3.讀后,組織學生交流朗誦后的體會。可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也可交流對詩句表達特點的感受,還可交流內心情感的體驗。
鼓勵學生談自己真實的想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讀全詩,自然達到“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四、教學案例 以讀激情 交流明情 (四學生化裝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漢族的少年,進行表演朗誦。) 師:同學們,感謝他們精彩的表演。
在他們激情滿懷的朗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他們作為一位中華少年,是那么自豪。 生:我感受到他們長大。
三、關于愛國的詩文
歌頌祖國、愛國詩沁園春?祖國頌九州翔游,北國冰城,南海碧滔。
看昆侖出世,峰高嶺峭;黃河澄清,林歡木笑。艦旗獵獵,鐵骨錚錚,享太平盛世樂逍遙。
是宏圖,賴中華兒女,齊力打造。巨龍騰飛有日,立世界民族領風騷。
鑄華夏魂魄,自主創造;強國經濟,穩固可靠。和諧社會,青春笑傲,正義公平行大道。
綱領舉,真社會主義,風景獨好!念奴嬌?紅旗頌紅日燃血,浸透那、桿桿戰旗獵獵。旗下錚錚鐵骨聚,中華優秀兒女。
斧頭鐮刀,大刀長矛,推翻三座山。中國人立,一片嶄新天地。
工農民主政權,人民當家了,意氣風發。戰天斗地、共建成,社會主義經濟。
前輩先人,殷切期盼, 民族屹天地。紅色江山,共和指引前進。
三、水調歌頭?英雄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中華振興大任,銘刻在心底。
不怕艱難險阻,除弊興邦功立,社會轉型期。握好方向盤,服務為人民。
強國資,興民主,行法治。 萬眾一心凝聚,**員先。
高舉馬列大旗,發展本國主義,浩浩紅旗舉。先輩應無恙,喜驚世界殊。
四、菩薩蠻?人民頌工農兵學商士官,俱是神州主人翁。民族興大業,萬眾齊踴躍。
國有經濟強,人民齊保障,江山共永固,堯舜滿街巷。五、采桑子?路獨辟蹊徑陽關道,錯嗟惆悵,錯嗟惆悵,轉彎未見有坦途。
沉舟側畔千帆過,又見春光,又見春光,鼓聲陣陣旗引航。六、破陣子?歸航日行千里說慢,扯下大旗趕路。
一彎淺水向前沖,船體劃損傷無數。最傷是深處。
巨輪深喜大海,淺彎安可容身?碧波萬頃踏浪來,汽笛一聲沖霄漢。萬眾齊聲贊!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滿江紅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