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幾種類型的古詩句(語文)類型1: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懷,悠然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樓》崔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登岳陽樓》杜甫)2、惜時: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陶淵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恨歌》)3、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顏真卿)4、夏天: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賈弇)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山亭夏日》高駢)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觀刈麥》白居易)5、母愛: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孟郊)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吆?(《曬舊衣》周壽昌)6、父愛:7、同學: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祖詠)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徒步歸行》杜。
二、陋室銘 能體現怡然自得 恬淡閑適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上臺階;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2.何陋之有:
“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
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全文僅81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層(第1~3句),運用類比點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以“山”、“水”喻“室”,以“仙”、“龍”喻“室主”,點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第二層(第4~7句),描寫居室環境、來往客人、日常生活,
揭示“德馨”的內涵:幽美清雅的環境,反映室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學問淵博的來客,
表明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恬然自適的生活,則表現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從而點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
第三層(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比,
并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與開頭“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三、有哪些詩詞是表達 悠閑、自由、閑適、淡泊的呢
最著名的:陶淵明《歸園田居》以及王維的大量山水詩、蘇軾的小令等等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渭川田家
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