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發展的詩句有哪些
1、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釋義】:有朝一日鵬鳥像東風一樣飛起,就會去除一切障礙直沖九天云霄。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釋義】: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3、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釋義】:孔子還說過“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釋義】:登上山頂,看周圍的山都低矮了。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五首·其二》
【釋義】: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從。
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釋義】: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7、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釋義】:時間無情,花謝了可以再開,每年一度,人卻只能往前走。
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維《登鸛雀樓》
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釋義】: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釋義】: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上天下地尋找心中的太陽。
二、以發展的眼光看到事物的多樣性,求例子,謝謝
運用科學、辯證的觀點和思想方法全面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紛繁復雜,不斷變化發展。如果用靜止、孤立、絕對化的觀點看問題,往往會滯后與偏激。
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傳統的教材分析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性格思想往往集中于剖析她的虛榮心,由此上升到對社會制度的批判。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文化的開放、視角的多元化,對瑪蒂爾德的評價變得理解和寬容——對她誠信精神的肯定、責任勇氣的贊美和人性的理解,使她的形象變得可愛了。這一變化,恰恰說明了我們的社會觀念更為理性和辯證,更重視人自身的理想、愿望和訴求。
課文《唐詩過后是宋詞》中,葛兆光教授闡述了因為時代變化帶來觀眾口味的變化,使得流行歌曲在1990年代受到追捧,而高雅詩歌卻在同一時代曲高和寡。作者認為深層原因在于流行歌曲融入了深切的思鄉情緒、人生喟嘆、社會關切、故舊情懷;而詩歌無病呻吟、故作深沉、故弄玄虛,自絕于人。他以“唐詩過后是宋詞”的歷史進程來預示流行歌曲將會取代高雅詩歌成為新時代大眾藝術的主流。可是我們發現葛教授的預言并未實現,原因并不在于這兩門藝術形式的對決,而在于世紀交匯之際文化和藝術形式走向多元,任何一門藝術形式都難以成為霸主。現在的藝術領域,已是多種形式并存俱榮的時代,超越了葛教授當年文章中的“兩維”領域。
第二,要注意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善于把文章的表現對象放在與有關事物的聯系比較中進行考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分析問題時,要看到事物內部各種構成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免偏頗。
隋煬帝在歷史上是暴君,他開鑿大運河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和深重災難。可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卻在《汴河懷古》中冷靜地評價:“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客觀地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促進南北經濟發展,后世享用至今,我們還可以聯系到秦始皇建萬里長城。這首懷古詩讓我們看到秦、隋亡國的真正原因,不在于開大運河和建萬里長城本身,而在于國君“水殿龍舟事”的源頭——踐踏民生的“獨夫”之心。
《世間最美的墳墓》不孤立地寫托爾斯泰墓,而把它和那些豪華的墓葬——“殘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相互比照,以托爾斯泰墓的樸素來對比否定其他偉人,是否公正和客觀呢?辯證地說: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都是偉大的人物,他們本有資格享受死后的榮華,所以對比并非為了貶低他們,而是能更加突出唯有托爾斯泰墓“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第三,要看到問題的各個方面,考慮多種可能的因素,抓住最主要的矛盾和最關鍵的原因,剔除次要的枝節或表象。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完璧歸趙”和“澠池會”展示了藺相如的過人膽識和非凡口才,他以外交家的魄力戰勝了秦王,為趙國贏得了國威和榮譽。可是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的真相卻使我們清醒和冷靜:藺相如的三寸不爛之舌真的能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秦王真的會敗給他?原來,當時秦對外擴張的中心由向東推進改為南下攻楚,所以秦王不因和氏璧的小事與藺相如乃至趙國糾纏、又在澠池會上與趙修好,為的是防止趙國掣肘自己攻打楚國的計劃——其實真正抓大放小、不以一時之怒而影響統一大計的乃是秦王!在《屈原列傳》中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隔壁楚國的命運。藺相如立下的“功勞”,只是秦國統一趨勢中一朵拍擊的浪花而已罷。
至于舉例。比如大家都說民主好,那么我便找出他不好的地方,有點兒“唱反調”的意思。但是也是全面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