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小草的詩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唐.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北朝.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南北朝.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杭州圖書館。
二、草在古詩中代表意象極多,請用一例詩句證明
:“草本無情,但在特定的環境中,在特別的心境下,它們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定的意義。”
作者對意象的理解是正確的,但作者在文章中卻沒有交待和分析這特定的環境、特別的心境,而使詩的感情色彩,特定的意義成了空中樓閣,尤其是作者淺探的“草”在古代詩詞中的四、六兩種文化含義還存在較大誤差,還值得我們共同再探。 淺探作者在“寄托愿望理想”這一章中,首引了謝靈運的《登池上樓》的兩句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接著分析說,這兩句詩是:“描寫冬春交替時的景物變換,抒發詩人對官場失意的憤懣,流露出詩人居官與遁世的矛盾心情。”似乎作者所引的兩句詩,或者說“春草”之意象就完整地表達了全詩的主題。
淺探作者簡單地在引詩之后就將詩之主題抄了下來,代替了分析、論證,似乎太省事了一點。而且“春草”的意象決不是詩人對官場失意的憤懣,也不完全是詩人居官與遁世的矛盾心情,更不能用寄托愿望理想的文化含義來對號。
不錯,淺探作者所引的兩句詩,的確是寫冬春交替的景象,“池塘生春草”,萬物復蘇;“園柳變鳴離”,春意盎然。這只是“春草”和“鳴禽”的表象,或者說是它倆的意象之象。
臺灣詩人余光中在《論意象》一文中給意象下了一個定義:“所謂意象,即是詩人內在之意訴之于外在之象,讀者再根據外在之象還原為詩人的內在之意。”按照淺探作者開頭一段話的理解,分析謝靈運寫《登池上樓》的特定環境、詩人寫這首詩的特別心境,綜合很多人對所引兩句詩的分析理解,我個人認為“春草”所表達的意象,也就是說它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心境有如下兩個方面: 一、謝靈運永初三年從繁華京城被排擠到偏僻海邊的永嘉郡任太守,詩人首次在政治上遭受打擊而不得志,因此自嘆誤入塵網,深感仕途風波險惡。
詩人在僻地永嘉,欲道德學業進步,深感智力不足,還想退而躬耕,又覺力不從心。于是郁悶之情使詩人身心交瘁,以至大病一場,臥榻許久。
就在這樣的特定環境、特別心境下,詩人今見春天到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詩人將久病初愈的喜悅寄托于“春草”和“鳴禽”之中,憑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敏感,這兩句詩,它是詩人久病初愈感情興奮的高潮,是詩人郁悶心情的放松,是對詩人官場失意的暫時慰藉。這才是“春草”的意象,這才是“春草”在這里寄托的文化含義,與淺探作者所述的“憤懣”和矛盾心情是不大相關的。
二、詩人謝靈運乃飽學之士,一見草之復蘇,一見被池水滋潤而將勃勃生長的春草,一見這盎然春意,憑著詩人的敏感,自然想起了《詩經·豳風·七月》中的“春日遲遲,采繁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詩句;又想起了《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
這不由得使謝靈運很快地從興奮、輕松和慰藉中摔了出來,內心倍感孤獨飄零,表現出思歸卻不得而歸的凄苦和哀傷,這就是“春草”所寄寓的第二個意象,它有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凄傷。所以緊接著“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后,詩人寫出了“祁祁傷豳歌,蔞萋感傷吟”,這后兩句詩正是前兩句詩中“春草”、“鳴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的最好補注。
“春草”所表達的意象,只是反映了詩人的部分情感,部分思想,當然也只表達了主題之部分。它和“鳴禽”、“潛虬”、“飛鳴”、“云浮”、“淵沉”、“窮海”、“空林”、“波瀾”、“嶇嵌”、“初景”、“緒風”、“新陽”、“故陰”及其詩中表述性意象的詩句,一同組成了一個復雜的全面的意境,其中有詩人孤芳自賞的情調,有詩人政治上失意的牢騷,有詩人進退不得、無力補天的苦悶,有詩人對政敵含而不怒的怨憤,有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和敏感,有思歸而不得而歸的痛苦和感傷,還有詩人歸隱的志趣和決心,……這才是詩人的復雜心境、復雜的思想感情,這才是《登池上樓》的主題之全部,而決不是單一“春草”的意象可替代的。
徐有富先生在《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3期的《中國詩學原理講座·第七講詩的意象(上)》一文中,明確指出:“本文用‘意象’指稱那些被詩人情感化了的個別物質的形態與特征,它與形象的不同點在于形象主要用來指稱‘意象’中的‘象’,運用范圍也不局限于個別物質。它與意境的不同之點在于意境著眼于一首詩的整個畫面與畫面所蘊藏著的主題思想,當然整個畫面是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構成的,那融入了詩人情感的單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意象,而意象的總和就構成了詩的意境。”
我正是運用徐先生的觀點來品評淺探之文的。 淺探作者在這一章節又引用了孟浩然之《留別王侍御維》詩中“欲尋芳草去。
惜與故人違”之句,作者分析道:“欲”、“惜”二字傳達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詩人想歸隱山林,但卻又無可奈何。淺探作者的分析將詩人的矛盾心理全寄寓在“欲尋”之“芳草”中,的確十分勉強。
“惜與故人違”的心理不在“芳草”的意象之中。孟浩然這首詩是他年四十,應進士第不舉還襄陽臨行前在京師留給王維的,由于應進士不第,怨懟之中,十分辛酸。
所以才有“欲尋芳草”歸隱山林的愿望,然而就詩人與。
三、關于花草的詩句和賞析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25 20:26 1.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 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12.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陽春二三月, 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細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15.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6.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9.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 里《小池》
22.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
23.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24.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
26.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7.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四、關于小草的詩句有哪些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2。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13。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14。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5。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16。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17。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賦得古草原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描寫草的詩句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草色遙看近卻無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風吹草低見牛羊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 蟾光澹蕩,冷浸琪花瑤草。
五、古詩草
該詩借描寫春草以寄托別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贊頌,反映了作者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
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別有機地結合起來,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緊扣題目,寫出眼前景色,同時又交待出送別時的特定環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進一步寫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長規律,暗寓深長的感嘆。三、四兩句由上句生發開來,歌頌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
野火雖燒而“不盡”,春風吹過則“又生”,野火之貌似強大,春風之溫潤強勁,春草之頑強堅韌,作者僅用十個字就精煉地表現了出來,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寓意深刻、極富哲理的名句。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陽光下的綠色一望無際,遠遠連接著荒涼的古城。
“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最后兩句補足“送別”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傷,是意味深長的絕好結尾。
六、【找出古詩詞采用以下意象的詩句,并分析此意象所表達的情感:草
一、月亮意象:代表人生的圓滿、缺憾,表達思鄉、思親 的情感有月亮的詩詞: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二、柳“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柳的柳字與留字諧音,提到柳便在人們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親人的意境.代表離情.含有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俯拾即是,如:“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唐·劉 禹錫《竹枝詞》)、“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唐·王昌齡《閨怨》)、“一絲楊柳千絲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樓》)三、秋關于“秋”這一意象非常深廣,在不同作者的筆下有不同的內涵:一般有以下幾種:1、空曠、寧靜.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2、失意、孤獨、漂泊無依.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3、凄清、迷茫.“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四、草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樂府詩集》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希望對樓主有幫助,若有請采納,謝謝。
七、描寫有關草詩請問一下描寫草的詩,最好將詩全部回答完
遲日江山麗》賞析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
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
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
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
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
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 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 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
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
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蘇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
八、關于描寫草的詩有哪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早春》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樹中草 李白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猶不死。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葉,各自有枯榮。春思 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灞陵行送別 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秋思 李白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秋芳歇,白露凋華滋李白《古意》君為女蘿草 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 為逐春風斜百丈托遠松 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面易 各在青山崖女蘿發馨香 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 葉葉競飄揚生子不知根 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 上宿紫鴛鴦若識二草心 海潮易可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草的詩句意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