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句花下時光二人處出自哪里
塞上梅
唐朝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發黃云下。
昭君已歿漢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馬。
日夜風吹滿隴頭,還隨隴水東西流。
此花若近長安路,九衢年少無攀處。
注釋譯文
塞上:邊境地區。亦泛指北方長城內外。《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唐杜甫《秋興八首》詩之一:"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宋曾鞏《西湖》詩之一:"塞上馬歸終反覆,泰山鴟飽正飛揚。"明沈德符《野獲編·河漕·宣大二鎮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無人談及,并不曉塞上有此渠可漕矣。"清龔自珍《夜坐》詩:"塞上似騰奇女氣,江東久霣少微星。"康有為《過昌平城望居庸關》詩:"永夜駝鈴傳塞上,極天樹影遞關東。"陜西民歌《塞上要唱江南樂》:"隨著歌聲過黃河,塞上要唱江南樂。"
天山:唐時稱伊州、西州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也稱白山、折羅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縣;西州,今吐魯番盆地一帶。參閱《元和郡縣志·伊州》、《太平寰宇記·伊州》。
昭君: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省)人,名嬙,字昭君晉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后人又稱明妃。元帝宮人。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生一男。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
隴頭:隴山。借指邊塞。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宋蘇軾《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明徐禎卿《送士選侍御》詩:"胡天飛盡隴頭云,惟見居庸暮山紫。"郭沫若《迎春》詩:"隴頭明瑞雪,天下扇東風。"
隴水:河流名。源出隴山,因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渭水又東與新陽崖水合,即隴水也。東北出隴山,其水西流。"唐李白《秋浦歌》之二:"青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王琦注引《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宋蘇泂《雨中花·懷劉改之》詞:"隴水寂寥傳恨,淮山宛轉供愁。"
二、一來二來三匕開,報碼詩句哪里有
一人獨釣一江秋 王士禎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 鑄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 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 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 白
一丘一壑也風流 辛棄疾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魏子安
一片芒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李 煜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 甫
一生依樣畫葫蘆 陶 彀
一代紅妝照汗青 吳偉業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杜 甫
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 宋之問
一自西施采蓮后,越中生女盡如花。 朱彝尊
一年好景群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 拭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韓 愈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歐陽修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陳玉蘭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戴叔倫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君?韋 莊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 劉嗣綰
一身能擘兩雕弧,虎騎行千里只似無。 王 維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王 維
一事無成兩鬢絲 佚 名
一卷離騷一卷經,十年心事十年燈,芭蕉葉上聽秋聲。 吳 藻
一枝秋艷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斷腸。 李 白
一波才動萬波隨 船子和尚
一面東風百萬這,當年此處定三分。 袁 枚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韓 愈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白居易
一個西湖一才子 趙 翼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后頭。 范仲庵
一鳥不啼山更幽 王安石
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 松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 白
一登一涉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楊萬里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王 建
一絲柳一寸柔情 吳文英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曹雪芹
一詩千改始心安,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 枚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元遺山
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幾人?李 煜
一語為重百金經 王安石)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白居易
一蕭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龔自珍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張 祜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 軾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已。 袁 枚
一騎紅塵紀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 甫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
一擲賭乾坤 韓 愈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強健,三愿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白居易
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常相見。 馮延已
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 游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李延年
一百里間春似海,孤城掩映萬花中。 譚嗣同
一溪綠水皆春雨,兩岸青山半夕陽。 端木
一聲啼鳥半江月,才到兩山天欲明。 黃 始
一曲高歌一尊酒,移舟穩臥獲蘆邊。 吳樹木
一雨足瞑色,孤撐暮煙。 俞 樾
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溥曉入池塘。 宋 禧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晴嶺伴綠螳螂。 樂雷發
一帶胡流多斷岸,盡緣倒柳當橋行。 張至龍
一輪紅日倚青山,只見湖光數里間。 宋伯仁
一天星點明歸路,十里荷香送出城。 楊萬里
一溪流水繞煙霞,路人青松第幾家。 斯 植
一雙百告花梢語,四顧無人忽下來。 楊萬里
一眼平疇三十里,際天白水立青秧 楊萬里
一驛復一驛,思親頭易白。 彭汝礪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曾 鞏
二畫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 夔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杜 牧
三、古詩在形式上分為哪兩類
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體。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它大致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