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嘆不惑之年詩歌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為花須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化扇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逆天反道世難休,輪回萬載心依舊.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尤涼.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古今.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紙上悲歡難堪月,軸盡待收浮生卷
二、表示年齡的詞語,如:不惑之年(40歲)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沒有專門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三、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
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20歲,而立之年指30歲,不惑之年指40歲,天命之年指50歲,花甲之年指60歲,古稀之年指70歲。
古代男子二十歲時會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故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二十歲。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歲。
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歲。
天命之年也稱知命之年,意為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天命之年指50歲。
花甲之年,古時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甲之年指的是60歲。耳順之年也表示60歲。
古稀之年,稀是少的意思,古時候的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已是少數,古稀之年即指70歲。
擴展資料
出處
1、弱冠之年
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釋: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天命之年)、耳順之年
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3、花甲之年
出自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釋:趙牧等效仿李長吉作了短歌,舉著酒杯相互說道:“算一算已過六十,循環反復就像弄珠一樣。”
4、古稀之年
出自 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弱冠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而立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不惑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知名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花甲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稀之年
四、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1、古時男子在20歲要束發立冠,以表示成年,所以20歲的男子稱為弱冠之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論語》,孔子說他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體,到四十歲的時候用成為知者,無所迷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
3、六十在中國天干地支里剛好是一個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歲的時候 。
4、古有語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古稀之年指七十歲的老人。
出自:《論語》
擴展資料:
不滿周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五、30歲而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我就只知道這兩句,有誰知道完整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而立:30歲。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后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
???? 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歲,社會經驗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稱40歲為“不惑之年”。
???? ???
???? 天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稱50歲為“天命之年”。
???? ???
???? 花甲:60歲。由天干、地支互相組合排列的60個名號而得名。循環一次為60歲,稱作一個“花甲”。
????
???? 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故稱60歲為“耳順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