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花精神的詩句
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晉·陶淵明《蠟月》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迥臨:遠離。
唐·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著:開。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
不禁:經受不住。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唐·李商隱《憶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臘梅香綻細枝多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一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一字師”。
唐·齊己《早梅》
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后:進入臘月之后。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后花期近
信:消息,征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方便的話送個獎章哦哦請采納
二、描寫梅花精神的詩句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 王安石 墻角數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一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后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云淡月知.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三、有沒有表現菊花的精神的詩句
〔菊韻〕--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 缶狗商歟 俁然曰腿巫醞 〉錙ń窒懵 兀 竿肪旁戮棧ǚ省?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