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是什么
是指江西省南昌市。
唐朝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詩句,開篇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豫章: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為漢豫章郡治。
唐代宗當政之后,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篡改為“南昌故郡”。所以現在滕王閣內的石碑以及蘇軾的手書都作“南昌故郡”。
有空可以來南昌轉轉,去滕王閣看看,很不錯的,南昌人還是很好客的。
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是什么
唐朝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詩句,開篇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豫章: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為漢豫章郡治。唐代宗當政之后,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篡改為“南昌故郡”。所以現在滕王閣內的石碑以及蘇軾的手書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漢豫章郡,唐改為洪州,設都督府。
鄙人淺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以前的豫章郡,現在的洪都府啊!” ,這是開篇句,然后后面就開始吧啦吧啦說這地方怎么怎么美了,呵呵!
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故是什么意思
故:原來的;從前的;舊的。
整句意思是:這里是漢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
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原文選段: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譯文:
這里是漢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楚地,連接閩越。這里有物類精華、天產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之間。
人中有英杰,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與賓客,匯集了東南地區的青年才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并寫了這篇序。
文章主旨: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后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滕王閣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王勃
四、請給我詳細描繪滕王閣序里“豫章故郡,···· 漁舟唱晚,響窮彭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著)翼星、軫星,地域緊接著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甌越。
講解:“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別對應著地面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么,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于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著,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里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鑒賞:這是扣著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一連三組,分別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云霧一樣(從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樣(在夜空里)飛馳。
城池雄踞于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 講解:“華”、“寶”、“杰”、“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杰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
“下”為使動,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了,意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鑒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歷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
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以寫地勢與上一層含義相連,并將地勢與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復渲染之意;“俊采星馳”直寫時人,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具體發揮。兩組句子,極寫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住。 翻譯:洪州的閻都督具有高雅聲望,他的儀仗從遠方趕來;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車駕在這里暫駐。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儀仗、車駕來代人。
鑒賞:介紹了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為點的介紹;自此進入具體的時地人的描寫。 原文: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翻譯:(正趕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華出眾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樣;迎接千里之外的賓客,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 講解:“千里逢迎”為一動賓倒裝,“逢迎”本為兩個詞:“遇到”“迎接”,這里作迎接講,“千里”代指千里之外來的朋友。
鑒賞:介紹了所有的賓客,此為面的介紹。極寫朋友之高貴、眾多。
“高朋滿座”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翻譯:(文采如)騰飛的蛟龍和起舞的鳳凰,(那是)詞章的宗師孟學士;(寶劍如)紫色的閃電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韜略的寶庫王將軍。 講解:這是兩個不太嚴格的判斷句,主語其實是“文采如騰蛟起鳳的那個人”“寶劍如紫電清霜的的那個人”,兩個“之”字都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鑒賞:又一次重點介紹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又為點的介紹,但與前一個重點介紹不同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個短語介紹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細致深入地介紹了兩個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翻譯:家父在交趾做縣令,我探親途經這一勝地,我一個年輕人知道什么,(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盛大的宴會。
講解:“出”為路過途經之意。“何知”為“知何”,即這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句子。
鑒賞:最后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具體的人物介紹結束。
第一段亦結束。這一段,“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針線細密,開合得體,筆墨變化多姿,卻又一絲不茍”(錄人教版教師用書所附資料之陶爾夫的賞析)。
第二段: 原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翻譯:時間正在九月,季節正是深秋。
講解:“維”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時序”,即“季節”。“九月”為農歷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個月,意為深秋。
鑒賞:這是緊扣題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與春相齊,高于冬,更高于夏。
因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秋天和春天一樣,物候變化比較明顯,容易引動人們的情感。 原文:潦水盡而寒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