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程字的詩句
徐鉉 《北使還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程遙苦晝短,野迥知寒早。
杜甫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
程侯晚相遇,與語才杰立。
許棠 《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程途雖喜關河盡,時節猶驚骨肉遙。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贈二君子》
令肅軍無擾,程懸市禁貰。
許彬 《送新羅客歸》
風土難知教,程途自致貧。
儲光羲 《望幸亭》
君王敷惠政,程作貴從時。
岑參 《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程侯新出守,好日發行軍。
朱慶馀 《送人下第歸》
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
朱慶馀 《塞下感懷》
程涂過萬里,身事尚孤寒。
朱慶馀 《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
程涂半是依船上,請謁多愁值雨中。
竇常 《早發金鉤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歲經秋后役,程在洛中遙。
李瀚2 《蒙求》
嵇呂命駕,程孔傾蓋。
程邈隸書,史籀大篆。
二、有程字開頭的詩句嗎
“程”字開頭的詩句: 徐鉉 《北使還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程遙苦晝短,野迥知寒早。
杜甫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 程侯晚相遇,與語才杰立。 許棠 《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程途雖喜關河盡,時節猶驚骨肉遙。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贈二君子》 令肅軍無擾,程懸市禁貰。 許彬 《送新羅客歸》 風土難知教,程途自致貧。
儲光羲 《望幸亭》 君王敷惠政,程作貴從時。 岑參 《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程侯新出守,好日發行軍。
朱慶馀 《送人下第歸》 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 朱慶馀 《塞下感懷》 程涂過萬里,身事尚孤寒。
朱慶馀 《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 程涂半是依船上,請謁多愁值雨中。 竇常 《早發金鉤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歲經秋后役,程在洛中遙。
李瀚2 《蒙求》 嵇呂命駕,程孔傾蓋。 程邈隸書,史籀大篆。
三、古詩詞里有帶程字的句子嗎
《送遠客》張籍
南原相送處,秋水草還生。
同作憶鄉客,如今分路行。
因誰寄歸信,漸遠問前程。
明日重陽節,無人上古城。
《送閑師歸江南》張籍
遍住江南寺,隨緣到上京。
多生修律業,外學得詩名。
講殿偏追入,齋家別請行。
青楓鄉路遠,幾日盡歸程。
《送安西將》張籍
萬里海西路,茫茫邊草秋。
計程沙塞口,望伴驛峰頭。
雪暗非時宿,沙深獨去愁。
塞鄉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使回留別襄陽李司空》張籍
江亭寒日晚,弦管有離聲。
從此一筵別,獨為千里行。
遲遲戀恩德,役役限公程。
回首吟新句,霜云滿楚城。
《舊宮人》張籍
歌舞梁州女,歸時白發生。
全家沒蕃地,無處問鄉程。
宮錦不傳樣,御香空記名。
一身難自說,愁逐路人行。
四、含有“程”字的詩句有什么
含有“程”字的詩句有: 《送人下第歸》: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
《塞下感懷》:程涂過萬里,身事尚孤寒。《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程涂半是依船上,請謁多愁值雨中。
《早發金鉤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歲經秋后役,程在洛中遙。《蒙求》:嵇呂命駕,程孔傾蓋。
程。拼音:chéng。
部首:禾。筆畫:12。
五筆:TKGG。解釋: (1)規矩,法式。
(2)進展,限度。 (3)道路的段落。
(4)衡量,考核。 (5)姓。
組詞: (1)旅程:旅途,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人從生到死這段時間。 (2)章程:指組織的規程或辦事條例,也泛指各種制度。
(3)程度:指一切知識道德、能力、技巧、事物等高下的層次。 (4)進程:事物發展變化或進行的過程。
(5)行程:路程;旅程。
五、帶有"宜"和"程"的詩詞有哪些
1、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李隆基
2、白田見楚老,歌詠徐安宜。——李白
3、槐陰別院宜清晝,入座春風秀。——元好問
4、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
5、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詩經》
6、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司馬遷
7、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屈原
8、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王安石
9、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林則徐
10、程侯晚相遇,與語才杰立。——杜甫
11、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姜夔
12、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聶勝瓊
13、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
14、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陳琳
15、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陸游
六、關于征程的詩歌
1、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青樓曲二首.其一》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釋義:
將軍乘坐佩飾金鞍的白馬隨皇帝出征,十萬軍士在長楊宮宿下。樓上窗邊的少婦彈奏著箏曲,遠望著隊伍的塵土進入建章宮。
2、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出自唐代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釋義: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云天。輪臺九月整夜里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里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出自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多是 一作:都是)
釋義: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4、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釋義:
塞外悲涼的風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里全都落滿了白雪。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臺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眾多的戰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灘上連接著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著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來了,可那戰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濕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
高揚著旗子讓那籠罩著大霧的地方都清凈下來了,在石碑記上他們的功名他們又是那樣的歡悅,在那荒涼的邊界上只要有一個穿著戎裝的人去守護,靈武臺上(朝廷)的凱歌是來源于國界。
5、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釋義:
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