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聽雨的詩句
1、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釋義: 回憶往事江邊上,江水中映著美人的倩影和秀麗的遠山。我倆同船共聽滴滴答答的雨聲,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單薄,默默地忍受著嚴寒。
2、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一點殘紅欲盡時。
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釋義: 我獨自守一盞殘燈,燈已快要燃盡,天乍涼,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一葉葉、一聲聲,都是離別的哀音。
那時,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撥動爐中溫馨的沉水香,同聲齊唱《鷓鴣詞》,曾是多么歡欣。如今,孤寂地在這西樓,當此風雨凄凄的暗夜,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
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釋義: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至暮年,兩鬢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隨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出自宋代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釋義: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5、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出自宋代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釋義: 如今的事態人情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著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二、《聽雨》詩詞
1、《聽雨》宋代·胡仲參
聽盡燈前細雨聲,聲聲總是別離情。
何時斷得閑煩惱,一任芭蕉滴到明。
2、《聽雨》宋代·胡仲參
耳根聽不歇,滴滴冷於秋。
疑是山翁醉,巖前枕瀑流。
3、《聽雨》宋代·楊萬里
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4、《聽雨》宋代·陳藻
逋負關心糴谷償,麥苗準擬貼春糧。
連宵不寢聽微雨,錯喜檐花滴數行。
5、《聽雨》宋代·陸游
老態龍鍾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紗幮笛簟差堪樂,且聽蕭蕭暮雨聲。
三、巜聽雨》古詩的意思
《聽雨》白話釋義: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聽雨一般指《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
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此詞在結構上運用時空跳躍,以“聽雨”復沓串連,上、下片渾然一體,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擴展資料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進士,而幾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
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余生的自述。他還寫了一首《賀新郎·兵后寓吳》詞中所寫情事,可以與這首詞互相印證。
這兩首詞,可能都寫于宋亡以后。 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這首詞是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順敘下來的;但它的寫作觸發點卻應當是從今日之我想到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逆推上去的。 詞中居主要地位的應當是今我,而非舊我。
因此,繼以上兩幅一起反襯作用、一起陪襯作用的畫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虞美人·聽雨。
四、聽雨的古詩
1、詩歌: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2、譯文:
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云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3、注釋:
⑴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⑵竹塢(wù):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水檻(jiàn):指臨水有欄桿的亭榭。此指駱氏亭。
⑶迢遞:遙遠的樣子。重城:一道道城關。
⑷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云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⑸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五、有關聽雨的詩句有哪些
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出自宋代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白話文釋義: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2,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白話文釋義:秋空上陰云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3,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出自宋代: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白話文釋義:聽著凄風苦雨之聲,我獨自寂寞地過著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滿懷憂愁地起草葬花之銘。
樓前依依惜別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濃密的綠蔭。每一縷柳絲,都寄托著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獨自喝著悶酒,想借夢境去與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鶯喚醒。 4,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白話文譯文: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5,屏風圍坐鬢毿毿,絳蠟搖光照莫酣。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出自元代:虞集《聽雨》 白話文譯文:鬢發稀疏的詩人,獨自一人枯坐于屏風之間,紅燭發出搖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朧的臉上。
在京城多年性情盡改,忽然聽到春雨淋淋的聲響,又重新勾起對家鄉江南的思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大班詩歌《聽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