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爆竹響聲的句子,急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單位上安排的幾天值班任務,還有與親朋們的幾次聚會,我便很少出門了。
在家里大多數時間就趴在網上,倒也自在。坐在電腦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遠遠近近地傳入耳朵里,從早晨睜開眼直到深夜,就這么時斷時續的。
在這“噼啪”的鞭炮聲中,盡管我的眼睛還盯在電腦熒屏上,可是我的思緒卻早已飛回到童年的故鄉去了…… 記得小時候,大年三十以前,父親早就把過年的鞭炮準備好了,是那種牛皮紙的,有時候是紅皮的。鞭炮的個頭比較小,形狀像一節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節”。
除了“干草骨節”外,還要買一兩把(一把十個)爆竹和二提腳。父親把鞭炮買回家以后,受不了我們幾個弟兄的軟磨硬纏,便從整掛鞭上拆下來一些分給我們,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著,并警告我們誰也不準動它。
可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分的“干草骨節”沒幾天就放完了,我們經不住誘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幾個,我一次偷幾個,多了也怕被父親發現,他的皮帶可是怪嚇人的。
一掛鞭炮數量本來就不多,哪里還經得起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親發現鞭炮已經所剩無幾了。于是父親非常震怒,瞪著眼審問我們幾個,可是我們誰也不承認。
如果不是因為大過年的,他不揍得我們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親只是罵了我們幾句出出氣,也就算了。
過年,是我們小伙伴們非常盼望也是極為開心的一段美好時光。學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大家快樂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種游戲玩耍,當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幾個,我放幾個,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誰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處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干草骨節”是那種“啪!”的脆響;爆竹是那種“嗵!”的鈍響;二提腳是那種地面一聲“嗵!”天空一聲“啪!”的雙響。我們把鞭炮丟在地上放,插在墻縫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彈弓射往空中放……還不過癮,于是小伙伴們又開始發明新的玩法了,炸糞便便是其一。
那時,街道上流浪的豬狗比較多,還有牛馬也經常從街道上通過,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動物糞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糞便上,然后點燃,隨著藥信“嗤嗤”聲過后就是“嗵!”地一聲爆響,一坨糞便被炸得四處紛飛,有跑得晚或者距離比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糞便濺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陣子。
更危險的游戲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點燃引信后,幾秒鐘內便“砰!”的一聲,酒瓶子頃刻間沒了蹤影,玻璃紛飛,能飛出十幾米遠開外,有時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擊傷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點燃后扔在地上,引信著完后卻沒了動靜,一般人判斷是啞鞭,于是有膽子大的就過去撿拾,可是剛剛拿到了手里,鞭炮頓時炸響。“干草骨節”威力比較小,尚無大礙,但如果是爆竹的話,不把手掌炸斷了就算是萬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傷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們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剛剛黑下來,有的人家就開始燃放鞭炮了。
誰家放鞭炮,門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著搶啞鞭。鞭炮聲“噼啪”一陣子過后,硝煙尚未散盡,小伙伴們便借著熹微的暮色,彎腰躬背從一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鞭,像搶錢似的。
一陣子忙亂之后,又朝下一家門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有的小伙伴就打著手電尋找。
這些啞鞭炮如果還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僅僅露個頭罷了,有的連個頭也見不著。燃放啞鞭需要膽量,膽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鞭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一聲,聽個響聲罷了。
有的啞鞭用塊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一聲爆響。 除了過年,平時鄉親們誰家娶媳婦或者蓋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須的,我們小伙伴們誰能搶個啞鞭放放就很高興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蓋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都是選擇在中午這個時間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與看大戲的人數媲美了。儀式開始時,是蓋房子的木工頭和瓦工頭借著兩把梯子,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和瓦刀,兩個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點下頭,然后分別講著話同時登上梯子。
這邊說,今天是個好日子。那邊說,東家喜把房梁上。
這邊說,翻身不忘**。那邊說,蓋屋不忘**。
……兩個人邊說邊爬到了房梁頂端,各把早系在身邊梁上的一根繩子解下來。下面的人仰面對梁上說,點鞭了!上面說。
點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頂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隨著劇烈的“噼啪”聲,就像卷簾門一樣慢慢地被兩個工頭提了上去。待鞭炮聲結束,椽子也正好被兩個人提上來,早就候在屋門外面的小伙伴們便一哄而上搶啞鞭。
但人多啞鞭少,誰能搶到個臉上就寫滿了高興。兩個工頭把頂椽子安放好后,兩個人又分別提上來一個紅布封口的葫蘆狀圓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餑餑(鳥首形狀的小饅頭)、大紅棗、年糕、糖果、硬分幣、干谷草屑之類的東西,兩個人開始向人群里拋撒。
下面的人亂哄哄地爭搶,場面很是熱鬧…… 現在,故鄉的除夕夜,鄉親們家家戶戶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傳統。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放鞭炮的時候,再也沒有那么多的觀眾了。
小朋友們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
二、一首關于鞭炮的詩
唐 來鵠 早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偏憎楊柳難鈐轄,又惹東風意緒來。宋 王安石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 謝文翹 《教門新年詞》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
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升平。紅樓夢 元春 爆竹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現代詩 詠炮花是璀燦的珠寶溢光流彩,是閃光的花瓣落英繽紛,真想不到呀,小小的紙筒里,有著那么美的靈魂?火一般的熱烈,花一樣的迷人,它把迅息的一生,獻給了新春……。
三、形容爆竹的詩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氣如雷,
能使妖魔膽盡催.
一聲震得人方恐,
回頭相看已化灰.
——《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滿意請采納
四、有關爆竹的詩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王安石《元日》身如束帛氣如雷,能使妖魔膽盡催.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頭相看已化灰.——《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食殘豆粥掃塵罷,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余威可驅癘.——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
五、描寫鞭炮響的段落
倒數十秒鐘,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啪”,隨著電視機里的一聲炮響,我們也興沖沖地跑到了樓下。 我先點燃了“地轉”,“哧哧哧”,導火線冒起了火花,導火索一點又一點地“隱退”,終于到了底。
“咦,咋還沒轉!”我正準備走上前去,只見“地轉”突然開始冒出經色的火花,并且以“光速”向我襲來,我一跳,躲開了,而它卻不停地向前跑,像一個忠誠的士兵,直直地往前跑,只能進,不能退。更刺激地還在后頭,只見“地轉”加速跑了一些路后,突然騰空而起。
嘿,“地轉”竟然變成了“天轉”。“天轉”在天空中忽上忽下,綠色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碧綠的葉子。
而地轉的生命也似乎在此刻終止了,在這安祥而又寧靜的氣氛中,“啪”的一聲從天空中掉落了下來。我撿起它仔細一看,發現它的“尸體”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圓柱體。
我又放了一個“鳴輪花”,只見它先尖著嗓音叫了一聲,然后也旋轉起來,不住地噴花,這花什么樣子都有,但還以“菊花”為多數。噴到最后,中間突然蹦出一個大彩球,又在大彩球里蹦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炮竹聲聲的詩句原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