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做飯的詩句
享受做飯的詩句如下:
1. 宋代·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 宋代·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閑中看,客路崎嶇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3. 宋代·趙長卿《菩薩蠻》
炊煙一點孤村迥。嬌云斂盡天容凈。雁字忽橫秋。秋江瀉客愁。
銀鉤空寄恨。恨滿憑誰問。袖手立西風。舟行秋色中。
4. 宋·陸游《朝中措》
湘湖煙雨長莼絲。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時。潮落舟橫醉不知。
5. 唐·王建《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二、有關做飯的詩句有哪些
1. 《鷓鴣天 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宋代)辛棄疾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閑中看,客路崎嶇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2. 《朝中措》
(宋代)陸游
湘湖煙雨長莼絲。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時。潮落舟橫醉不知。
3. 《留春令 淮南道中》
(宋代)高觀國
斷霞低映,小橋流水,一川平遠。柳影人家起炊煙,仿佛似、江南岸。 馬上東風吹醉面。問此情誰管。花里清歌酒邊情,問何日、重相見。
4. 《望江南 答徐守韻》
(宋代)洪適
嗟故歲,夏旱復秋陽。十雨五風皆定數,千方百計為災傷。小郡怎禁當。
勞拊字,惠露洽丁黃。田舍炊煙常蔽野,居民安堵不離鄉。祖道免齋糧。
5. 《沁園春 次岳總干韻》
(宋代)黃機
日過西窗,客枕夢回,庭空放衙。記海棠洞里,泥金寶斝,酴醿架下,油壁鈿車。醉墨題詩,薔薇露重,滿壁飛鴉行整斜。爭知道,向如今漂泊,望斷天涯。 小桃一半蒸霞。更兩岸垂楊渾未花。便解貂貰酒,消磨春恨,量珠買笑、酬答年華。對面青山,招之不至,說與浮云休苦遮。山深處,見炊煙又起,知有人家。
三、關于做飯的古詩有哪些
1、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出自:宋·蘇軾的《縱筆三首·其一》。
譯文:北來的糧船未到,近來米貴如珍珠,半月不知飽和醉,這肚子好蕭條好清苦。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難得這年末歲尾,東家宰雞,烤肉,備酒,定會餉我祭肉醉一回。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3、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出自:宋·蘇軾《寒具》。
譯文:年輕女子在加面添水,和面塑形,將其放入油鍋中炸成香嫩金黃的面食。
4、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出自:唐·王建《新嫁娘詞》。
譯文: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5、認炊煙、幾家蝸舍,映夕照、一簇漁舟。
出自:宋·張孝祥《多麗·景蕭疏》。
譯文:看著炊煙,就知道有幾戶人,夕陽下,一些漁船停在一起。
四、描寫“洗衣”的詩句有哪些
1. 《搗衣篇》
唐代:李白
閨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對影恨離居。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
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交河北。
萬里交河水北流,愿為雙燕泛中洲。
君邊云擁青絲騎,妾處苔生紅粉樓。
樓上春風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
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長,真珠簾箔掩蘭堂。
橫垂寶幄同心結,半拂瓊筵蘇合香。
瓊筵寶幄連枝錦,燈燭熒熒照孤寢。
有便憑將金剪刀,為君留下相思枕。
摘盡庭蘭不見君,紅巾拭淚生氤氳,
明年若更征邊塞,愿作陽臺一段云。
2. 《南鄉子·搗衣》
清代:納蘭性德
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見說征夫容易瘦,端相。夢里回時仔細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獨夜,凄涼。月到西南更斷腸。
3.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 《搗衣詩》
南北朝:柳惲
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
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鶴鳴勞永歡。采菉傷時暮。念君方遠游。望妾理紈素。
秋風吹綠潭。明月懸高樹。佳人飾凈容。招攜從所務。
步欄杳不極。離堂肅已扃。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
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踟躕理金翠。容與納宵清。
泛艷回煙彩。淵旋龜鶴文。凄凄合歡袖。冉冉蘭麝芬。
不怨杼軸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傾首遲歸云。
5. 《搗衣》
唐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6. 《搗衣》
唐代:吳大江
沙塞秋應晚,金閨恨已空。那堪裂紈素,時許出房櫳。
杵影弄寒月,砧聲調夜風。裁縫雙淚盡,萬里寄云中。
五、有關做飯的詩句
享受做飯的詩句如下: 宋代·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宋代·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莫避春陰上馬遲。
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閑中看,客路崎嶇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
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宋代·趙長卿《菩薩蠻》 炊煙一點孤村迥。
嬌云斂盡天容凈。雁字忽橫秋。
秋江瀉客愁。 銀鉤空寄恨。
恨滿憑誰問。袖手立西風。
舟行秋色中。宋·陸游《朝中措》 湘湖煙雨長莼絲。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時。
潮落舟橫醉不知。唐·王建《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六、形容“做飯”的詩句有哪些
1、《寒具》——宋代蘇軾
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譯文:年輕女子在加面添水,和面塑形,將其放入油鍋中炸成香嫩金黃的面食。
2、《豬肉頌》——宋代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譯文:把鍋子洗得干干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3、《野田黃雀行》——魏晉曹植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譯文:廚師置辦了豐富的膳食,烹飪了羊肉,宰殺了肥壯的牛。
4、《越溪漁樂為源善余大尹賦》——明代鄧林
白鱗鲙細供春酒,紅尾羹香奉晚餐。
譯文:白色的魚肉切得細細的和春酒和在一起,紅色的魚尾和粥和在一起當做晚餐
5、《新嫁娘詞》——唐代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譯文: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
七、關于燒飯的詩句
宋代文學家蘇軾,專門寫了贊美“南肉春筍”的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餐餐筍燒肉”。
清代名畫家鄭板橋稱“江南鮮筍趁鰣魚”。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蘇東坡也有詩贊道:“長江繞廊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可見人間美味以魚與筍為止。
問政山筍 安徽省的問政山筍產于歙縣問政山,在筍味中堪稱一絕。問政山所產的竹筍質脆嫩鮮,口味尤佳,加之在烹飪過程中以火腿、骨湯加香菇以白糖提味,上桌后筍色玉白,鮮甜微酸,香氣清馥,臘香誘人。早在南宋時就被列為“貢筍”,當地群眾稱之為“白殼苗”。清代詩人汪薇曾寫詩贊美道:“群夸北地黃花菜,自愛家山白殼苗”。
枸杞竹筍 每當枸杞發芽,春筍上市的時候,上海一些風味菜館便亮出時令名菜“枸杞竹筍”。此菜碧綠、鮮嫩、清香、味美,深受食客歡迎。這是一道以枸杞嫩芽與竹筍絲一起加鹽、糖、味精和高湯快速翻炒,烹制而成的佳肴,其色澤碧綠,翠白相映,清香味鮮。
有人食后賦詩贊之:“家園竹筍白如玉,山野枸杞翠勝綠;姐妹雖非同根生,相伴相依賽天嬌。”
安吉白筍宴 浙江安吉可用春筍做出上百種名菜,這便是聞名于世的“百筍宴”。比如從拔絲蘋果演化而來的“拔絲竹筍”,從家常菜面拖黃魚演變的“面拖筍尖”,清淡鮮美的“火腿鮮筍湯”,還有“脆皮筍條”、“夾筍金火”、“佛手春筍”……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難怪客居他鄉的吳昌贊道:“客中雖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
八、與做飯有關的詩詞
1. 《七絕》 蘇軾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2. 《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梅堯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皰煎茍失所,入喉為鏌铘。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夸。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3. 《豬肉頌》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4. 打油詩 蘇軾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5. 《食粥》
6.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洗衣服做飯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