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墨卿相對應的詞是什么
墨卿的基本解釋
(1).文人的別稱。 唐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詩:“隨牒牽黃綬,離羣會墨卿。” 宋 葉適 《徐道暉墓志銘》:“發今人未悟之機,回百年已廢之學,使后復言 唐 詩自君始,不亦詞人墨卿之一快也!” 清 王夫之 《南岳賦》:“墨卿韻留于金石,琴客曲寫其猗蘭。”
(2).墨的戲稱。 宋 蘇軾 《萬石君羅文傳》:“是時 墨卿 、楮先生 ,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歡甚,時人以為文苑四貴。”按,文中的四人為毛純、羅文、墨卿、楮先生,各指筆、硯、墨、紙。
根據解釋,我認為和“墨卿”相對應的詞,可以是:黃綬/琴客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
二、跟“墨”字有關的詩句及注釋
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注釋
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池頭:池邊。頭 :邊上。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
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天地間。
南歌子·香墨彎彎畫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譯文
用香墨勾畫彎彎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勻在臉上。身著藍衫和杏黃裙,獨倚欄桿上默默地涂著口紅。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卻半掩著房門盼人歸。情郎就像飄忽不定的云,如何尋得到他的蹤跡呢?一直等到黃昏,又是一彎新月掛在天邊,月不圓人也難團圓。
注釋
①香墨:畫眉用的螺黛。
②燕脂:即胭脂。
③揉藍:藍色。藍,可提取藍色顏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北宋黃庭堅《點絳唇》:“淚珠輕溜,浥損揉藍袖。”
④檀:檀色,近赭的紅色,屢見《花間集》,如張泌《生查子》“檀畫荔枝紅”,表示這個顏色最為明白。這口紅只圓圓地涂在唇中間,故曰“點”。李珣《浣溪沙》“翠鈿檀注助容光”,“注”亦“點”也。又稱“檀的”。杜牧《寄灃州張舍人笛》“檀的染時痕半月”,寫形狀猶為明白。
⑤“人去”句:是說情郎離去,只有闌外綠水依然悠悠流去。流水,隱喻時光悄悄地逝去。
⑥馮延巳《鵲踏枝》:“君若無定云,妾若不動山。”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亂山”比喻心煩意亂的女子。
驀山溪(墨梅、荊楚間鴛鴦梅、賦此)
朝代:宋代
作者:周純
原文:
江南春信,望斷人千里。魂夢入花枝,染相思、同心并蒂。鴛鴦名字,贏得一雙雙,無限意。凝煙水。念遠教誰寄。
毫端寫興,莫把丹青擬。【墨】客要卿卿,想臨池、等閑梳洗。香衣黯淡,元不涴緇塵,憐縞袂。東風里。只恐于飛起。
酬張司馬贈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蘭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黃頭奴子雙鴉鬟,錦囊養之懷袖間。今日贈予蘭亭去,
興來灑筆會稽山。
三、關于紫墨的詩句
《贈知宮王南紀洞章歌》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黃道珠躔闕一點,方寸無人洞門掩。
桑田未變海水減,琪樹開花綠苒苒。
小有瑤章落龍虎,月壇香冷宮誰主。
真人揚下神霄鸞,天騶慘慘歸紫府。
千山萬山鎖青煙,三樹兩樹啼斷猿。
風飛楊花三月寒,人在城門煙水村。
生而神靈長威武,笑攜一卷黃庭去。
坐斷琳宮主展粥,星弁霞裙滿堂廡。
四海橫香航燭人,肘行膝步靈如云。
愛河翻波渺無際,花生鐵柱酆都春。
把握陰陽一呼吸,長嘯一聲鬼神泣。
仗劍喚雨輕撼環,化篆召雷略舉筆。
當年檄赴內道場,黃麻紫墨星爭光。
歸來百慶喜具舉,規模輪奐重鋪張。
翻思龍漢元年事,撞破混元識行李。
滿鼎鉛霜火焰飛,綠顏雪齒君知否。
四、贊美“墨,墨香,墨痕,書卷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1.《墨君堂》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嗜竹種復畫,渾如王掾居。
高堂倚空巖,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靜,月色澄夜虛。
蕭爽只自適,誰能愛吾廬。
2.《墨君十詠·迸石》
年代: 宋 作者: 王铚
渭水侯多失舊封,平原池館亂來空。
青青石上何人賞,孤映暮山風雪中。
3.《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墨云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
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花羞。捧金甌。
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4.《滿庭芳·大道無形》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大道無形,難言難說,世人不曉其根。不憑清凈,數墨強尋文。
若是只憑經典,世間有、多少能人。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滿玉皇庭。
何須開辯利,休窮周易,罷講黃庭。真清真凈,心上要無塵。
自有神仙提契,恁時節、得赴玄門。幽微處,逍遙快樂,終日羅哩*。
5.《墨歌寄林明叔》
年代: 宋 作者: 王邁
贈君古墨三寸許,君知此墨從來處。
溧陽石化幾千年,鋼鐵臼經三萬杵。
昔我得之於異人,使我拾襲藏為珍。
我今以半為君遺,物以妙貴君勿嗔。
來歲八月西風里,我曹慷慨辦行李。
書囊無度半法駢,栓點笥中惟有此。
用時須留一匕余,丹墀大對要煩渠。
更有浯溪紀功石,待問君王乞墨書。
與墨有關的句子
1、我的墨池中,有落紅點點。 ——徐志摩
2、無君子之才,少大人之量,當面有貪人之意,背后有害人之心。傾三江之水,難洗君心之墨。 ——郭德綱
3、墨寫的謊,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魯迅
五、含有木葉的詩句
1、還共木葉零
唐
曹鄴
《寄監察從兄》
2、洞庭白波木葉稀
唐
李白
《臨江王節士歌》
3、九月寒砧催木葉
唐
沈佺期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4、木葉啼風雨
唐
李賀
《傷心行》
5、木葉啼風雨
唐
李賀
《傷心行》
6、木葉脫無遺
唐
馬戴
《同州冬日陪吳常侍閑宴》
7、木葉搖山翠
唐
馬戴
《山中寄姚合員外》
8、天秋木葉下
唐
李白
《秋思》
9、閉門木葉下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10、木葉黃落龍正蟄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11、九月寒砧催木葉
唐
沈佺期
《雜曲歌辭·獨不見》
12、江皋木葉下
唐
王勃
《臨江二首》
13、木葉紛紛向人落
唐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
14、騷人木葉愁
唐
劉長卿
《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
15、還悲木葉聲
唐
劉長卿
《更被奏留淮南,送從弟罷使江東》
16、木葉紛紛落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17、蟬鳴木葉落
唐
高適
《東平路作三首》
18、高風下木葉
唐
杜甫
《江上》
19、天清木葉聞
唐
杜甫
《曉望》
20、木葉紛紛下
唐
劉昚虛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21、木葉相號悲
唐
孟郊
《戲贈無本》
22、身著木葉衣
唐
劉言史
《初下東周贈孟郊》
23、木葉漸驚年
唐
鮑溶
《聞蟬》
24、西風木葉黃
唐
鄭巢
《楚城秋夕》
25、寒木葉微凋
唐
顧非熊
《送皇甫司錄赴黔南幕》
26、木葉忽已黃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27、風滿寒林木葉黃
唐
劉滄
《懷汶陽兄弟》
28、木葉蕭蕭動歸思
唐
劉滄
《雨后游南門寺》
29、洞里煙深木葉粗
唐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30、木葉亂飛盡
唐
李咸用
《秋興》
六、贊美墨的古詩詞墨香,墨痕,書卷氣
墨滴無聲入水驚.如煙裊裊幻形生.似君身影輕紗隔,終是朦朧看未清.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紙,撼落花須浮硯水。” (宋·楊萬里《春興》)
玄玉 “玄玉初成敢輕用,萬里豹囊曾入貢。”
(明·高啟《贈賣墨陶叟》)
玄珠 “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問《賦南中楊生玉泉墨》)
陳玄
“賴石陳玄典籍傳,肯教邊腹擅便便。” (宋·莊季裕《雞肋篇》)
烏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烏丸如漆姿如石。” (宋·陳師道《古墨行》)
烏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烏玉玦。” (宋·蘇軾《孫莘老寄墨》)
松煙 “往逢醉許在長安,蠻溪大硯磨松煙。”
(宋·黃庭堅《答王道濟寺正觀許道寧山水圖》
松液 “要與陶泓作佳傳,老磨松液寫《黃庭》” (元·宋無《端石硯》)
松煤
“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 (宋·歐陽修《石篆》)
松腴 “蒼鼠奮須飲松腴,剡藤玉版開雪肌。” (宋·蘇軾《六觀堂老人草書》)
麝煤
“蜀紙麝煤添筆媚,越甌犀液發茶香。” (唐·韓偓《橫塘》)
珍煤 “貴價市珍煤,風前試寒泓。” (宋·文同《謝楊侍讀惠端溪紫石硯》)
灶煤
“瓦池研灶煤,葦管書柿葉。” (宋·蘇軾《孫莘老寄墨》)
書煤 “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而休休。” (唐·薛濤《四友贊》)
黑蛟
“綠蟻滟樽芳醞熱,黑蛟落紙草書顛。” (宋·陸游《醉書山亭壁》)
翠餅 “何以墨潘穿破褐,瑯瑯翠餅敲云笏。” (宋·蘇軾《贈潘谷》
龍賓
“龍賓十二吾何用,不意龍文入吾手。” (元·泰不華《桐花煙為吳國良賦》)
希望幫到你,不懂再追問哦
七、有關深造的詩句
幼學·家教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禮記·大學》儒家主張的治國,齊家,是有密切關系的兩件事,一個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沒有這回事。●懷子三月,出居別宮。
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婦女懷胎三月,出居別的地方,眼不看邪惡的東西,耳不聽胡亂的東西,說話、飲食用禮義來節制。●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專利:集中,散逸:分散。這是顏之推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要教導媳婦最好在初入門,要教好兒子最好在孩提時。
●天下之本在家。漢·荀悅《申鑒·政體》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唐·韓愈《師說》如果愛護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選擇老師來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清·梁啟超《論幼學》人生百年,建樹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宋·林逋《省心錄》孩提:幼兒。
善于教育兒女的人,必須從小做起。●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于人上。
清·林紓《閩中新樂府》養蒙:教育、啟蒙。●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大戴禮記·保傅》年輕時養成的習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樣,一旦成為習慣就不易改變了。這里指出抓年輕時的教育對于后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清·陳宏謀《序》起:開始 ●居身務其儉樸,教子要有義方.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居身:對自身生活行為的操守。
義方:道義和思想行為的一定標準。●愛子教之以義方。
《左傳·隱公三年》慈愛子女,要教育他們行事應遵守的規矩法度。●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猶:仍然。意指疼愛兒女但不能忽視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趙策》父母愛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長遠的打算。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道:道義,正道。
適:正是。不從道義上愛護一個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荀子·大略》君子對于自己的子女,喜愛他們而不表現在臉上,使喚他們而不優以辭色,用道理誘導他們而不強制壓服。
●賢人智士之于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漢·王符《潛夫論·遏利》賢明的人和有識之士教育子孫,總是勉勵他們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語;勸導他們正直,而不是從事奸詐;示范他們儉約,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贈送他們以訓誡,而不是贈送以財產。
●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棗故養正當于蒙。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無知。
童蒙,指兒童無知的時期。●今教童子棗則宜誘之歌詩以發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諷:勸告。●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不能已:不會停止。●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齊:整治。●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
清·張履祥《訓子語》童稚:年幼時期。異日:日后。
●至樂無如讀書,至安無如教子。《史曲·愿體集》至:最。
●愛之必以其道。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愛惜子女必須講究方法。
●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業,必須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嚴格的師友。●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教導兒子必須自己帶頭去做。●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清·張履祥《愿學記》人們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從我做起,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為父兄師長者,但當反求諸已,未可全責子弟也。清·張履祥《備忘一》率從:服從。
反求諸己:自己要反思。●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韓非子·外儲說》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的家教還成什么樣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威嚴:既有使人敬畏的氣魄而又嚴格要求。慈:仁愛。
畏慎:敬畏而謹慎。●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為人應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應崇尚禮義廉恥的風氣。●賢母使子賢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賢良的母親會教育孩子學好。●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征怨。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子孫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須財富多;如果他們沒有才德,財富多了反而會招來怨恨。●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如果對子女偏頗寵愛,看來雖是優待他們,實際上是更危害他們。●無藥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元·〈冤家債主·梆子》延:延長。卿: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朋友、夫婦也以“卿”為愛稱。
賢:德行好,也指多才。
八、有關橋和屏的詩句及解釋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楓橋夜泊 張 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 1.楓橋:橋名,在今蘇州城外。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江楓:江邊的楓樹。 4.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懷著旅愁,難以入睡。 6.姑蘇:即蘇州。
7.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因唐初一個叫寒山的詩僧在這里住過而得名。-------------------------------------------------------------------------------- 〔今譯〕 月已落下烏鴉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漁火點點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鐘聲悠揚傳到了客船。-------------------------------------------------------------------------------- [賞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
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游子,讓他感到是多么凄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并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
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后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恒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創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的韻味。
唐*杜牧 《秋 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
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此說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
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
“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
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
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牛織女,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
可以說,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
(見《六一詩話》)這兩句話恰好可以說明此詩在藝術上的特點。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冷”字,形容詞當動詞用,很有氣氛。“涼如水”的比喻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
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見于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讀“tu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全句為:“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
九、有關于橋的詩句
橋的詩句 橋形通漢上,峰勢接云危。
(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
(玄都觀)徐氏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
(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
(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
(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揚州橋邊小婦,長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雜曲歌辭·江南三臺其一)王建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雜曲歌辭·祓禊曲)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賦西漢)魏徵 漢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橋萬里平。
(闕題)楊師道 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和鑾輿頓戲下)虞世南 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游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詠史其二)盧照鄰 一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
(還京贈別)盧照鄰 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和長孫秘監七夕)任希古 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洛橋瞻太室,期子在云煙。
(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送趙司馬赴蜀州)宋之問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靈隱寺)宋之問 泉聲喧后澗,虹影照前橋。(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 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徑轉危峰逼,橋回缺岸妨。(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二)杜審言 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
慘日映峰沉,愁云隨蓋轉。(感懷)董思恭 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
(蒲津迎駕)宋璟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留別杜審言并呈洛中舊游)崔融 畫橋飛渡水,仙閣涌臨虛。(侍宴長寧公主東莊)劉憲 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
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上元夜效小庾體)陳嘉言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南望龍門北朝市。
(長相思)蘇颋 云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 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
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樽。(送吳七游蜀)駱賓王 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游石淙山)張昌宗 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
(采桑)劉希夷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春日登金華觀)陳子昂 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歡。
洛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東都酺宴四首)張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張旭 巖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
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燕子龕禪師)王維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后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曉行巴峽)王維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江南旅情)祖詠 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故人斗酒安陵橋,黃鳥春風洛陽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頎 我愛綿遠河上的大橋,因為這一座座的橋既年輕又十分的漂亮。
更多的愛它那勃勃雄姿, 站立在地上,立腳于水中,不辭艱辛,普渡眾生,我心悅誠服的崇敬綿遠河上的橋。 你看,綿遠河上的橋多彩多姿。
有的造型象一彎月亮,又象夏日雨后的彩虹;有的象一張弓,以無窮大的力量,鞭策你的征程;有的似樓臺,既現代又古樸,耐人尋味;也有的橋身簡樸,不露聲色,甘愿讓人們踏著身子忙忙碌碌地過去,又匆匆的過來;汽車來回不停地在橋上奔馳。綿遠河上聳立的座座橋是德陽閃閃發光的亮點,給人以更多的回憶,美好的向往,催促人們向既定的目標飛奔! 綿遠河上的橋,對于我們的生活太緊密太重要了。
古往今來贊揚橋,歌頌橋的大有人在。唐朝詩人杜甫在詩中贊美橋:“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白居易的詩中說,“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蘇軾的詩句里頌揚橋“彎彎飛橋出,斂斂半月彀”。這些古人都從各個角度描繪山河水色中的橋。
兒時,我家住在涪江岸邊的一個村莊里。房的前面緊緊對著波浪滔滔的涪江,后面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溝,水溝的那邊是我們的學校。
村子里的人們在水溝上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橋。有木橋,有石橋,有磚砌的洞橋。
每一座小橋都各有特色,這些巧奪天工的小橋,與全村老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家門前那條水溝,足夠三米多寬。不知何因倒了一棵樹恰好橫在水溝上,我父親用斧頭砍出了一個小平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