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集描寫海的滄桑的詩句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出春江無明月。
江流婉轉如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上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隨月光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西風古道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滄桑詩詞,越多越好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描寫秋天的詞: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秋波媚
【宋】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三、求詩歌老樹的內容
--鄧海南
它誕生時還沒有我,
等我死了,它還將活著。
人的一生多么短暫,
像早春花開到深秋果落。
老樹千年只是沉默,
人生感慨比千年更多。
愛情,歡快,甚至痛苦,
都是生命寶貴的收獲。
也許人生真的是夢,
夢里也會開出花朵。
我把悲歡編成花環,
寫成詩句向明天訴說。
而它對一切全然不知,
我在生活,而它只是活著。
哦,幸好我不是一棵長壽的老樹,
活得再久,也只有木然和沉默!
四、孤藤老樹昏鴉搞笑詩句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馬致遠(約1250—1324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年輕時熱衷過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隱居杭州。他工于雜劇,與關漢卿、白仁甫、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孤雁漢宮秋》等。其散曲豪邁、清逸,被推崇為“元人第一”。這首《天凈沙。秋思》最為著名。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小令定格》說此曲為“秋思之祖”。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曰:“廖廖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顧曲麈談》也贊其“直空今古”,“明人最喜摹仿此曲,而終無如此自然,故余以為不可及者此也。”
是馬致遠散曲的代表作之一.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寫秋光秋色,又字字寫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緊緊扣住“思”字,含蓄深摯地表達了“天涯淪落人”'的凄寂、苦悶和無法解脫的“斷腸”之情。
首句“枯藤老樹昏鴉”,很形象地寫出了晚秋和晚秋黃昏的景與境。深秋時節,萬物肅殺,青藤枯老,黃葉落盡,被枯藤纏繞著的老樹上,棲落的一只烏鴉瑟縮著,在傍晚的靜寂中,不時發出幾聲嘶啞的叫喊。這里的“老”字,既是言樹木年紀之“老”,枝干之“老”,形態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葉不存的樹木飽經風霜,幾歷滄桑的蕭疏、凄涼的狀態,從而透視出結句“斷腸人”當時的心境和經歷。“昏鴉”的“昏”字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黃昏時分;二是形容烏鴉覓食一天,黃昏時已無力、沒精打采,幸好找到一處棲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樣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憐又甜蜜的。因為它們畢竟還有個“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幾乎叫人難以喘息的時候,忽現“小橋流水人家”。只見一架小橋,橋下一彎秀水,潺潺流淌,水邊橋頭,幾間小屋錯落有致,小屋上縷縷炊煙裊裊飄起,顯得那么安恬、溫馨。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與這溫恬顯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這里的“小”,并不是實寫橋的大小,而是就視覺形象而言的“小”。“流水”只寫水動而未聞水聲,也是因水遠之故。從構圖上講,“流水”又恰與“小橋”動靜相對,動靜相生,無聲之動更顯其靜。“人家”一語,用得極妙,由于距離極遠,又在黃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煙裊繞才告訴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這一句全為遠視所見,不僅寫景上有了新的擴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細微地傳達了羈旅天涯者對安居家鄉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接著現出“古道西風瘦馬”的畫面。在一條黃塵漫漫、秋風颯颯的古驛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馬遲緩地走著。一個“古道”。讓人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長,古往今來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過多少匹這樣的“瘦馬”,撥響了讀者心中那通往遙遠過去,與古人共鳴的琴弦,“瘦馬”一詞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較重要。秋高草長的時日剛剛過去,按理馬是不該“瘦”的,但作者這里是以馬自比,寫馬旨在托人,馬瘦人更瘦。馬都很難再忍受背井離鄉的飄泊之苦,騎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無法堅持了。
五、最能體現人生滄桑的詩或詞
《天凈沙 秋思 》作者 馬致遠(元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只廖廖數語,便將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首描述羈旅游子的極品,以其意境高遠而為千百年來傳唱不朽。
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六、形容千年古樹的詞句有哪些
1、枝干虬曲蒼勁,黑黑地纏滿了歲月的皺紋,光看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這里伸展著悲愴的歷史造型,就在這樣的枝干頂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鮮活的生命,矯情而透明。
2、村與山的緩坡上,一棵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樹冠相疊,枝柯交錯,濃綠如云,給整個山寨添描上一層神秘深幽,如夢如幻的色彩。
3、抬頭仰望著百年古樹,滄桑的年輪雕琢著歲月的痕跡,颯颯間,夏風拂面,嬌滴滴的襲來,深綠色的葉子晃了晃身姿,繼續在高處凝望著紅塵阡陌。
4、《大樟樹詩》
大翼擎天入云宵,
樟香飄過萬山遙。
樹蔭千載涼春夏,
詩頌青神靈氣高。
5、《古柏行》
唐 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